研究生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公共课
公共课
专业课
全国联考
同等学历申硕考试
博士研究生考试
政治
政治
数学一
数学二
数学三
英语一
英语二
俄语
日语
多选题过去的农民“政府让种啥就种啥”,如今的农民树立起“抬头种田看大市”的新理念。这是因为(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由于货币形式的发展,现代更普遍的货币贮藏方式是银行储蓄存款。关于纸币储蓄与金属货币贮藏的说法正确的有(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我国中场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是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我国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在于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产生经济危机形式上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交换价值的特点有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下列关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产权包括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商品交换必须实现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有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从本质上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的是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的经济职能的特点有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在商品经济中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有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货币具体形式的演变过程经历的阶段有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特点是在经济运行的某一时期 ( )
进入题库练习
多选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有 ( )
进入题库练习
(2015年第38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同志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有一段深刻的对话。 蒙哥马利说:“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毛泽东说.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两则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崇和、尚和、护和的文化理念。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孙中山先生离世前曾在日本演说,“东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张仁义道德,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无数仁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但只是为了获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为了以平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所说.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暴力选择,但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和平关系的普遍原则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为起点。不通晓中华文化“和”的精髓,不懂得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焉能体会到中国人对和平和睦的珍视?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读懂了“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2日、2014年5月20日) (1)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对话反映了什么? (2)如何理解习近平说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是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进入题库练习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99年3月25日一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科索沃省出现“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便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袭,世人称之为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最终向北约屈服。通过这场战争,美国成功地通过武力树立起某种道义榜样而且基本上未损一兵一卒。但令人意外的是,当主流媒体大肆渲染胜利的时刻,美国的普通民众却并没有显示应有的欢呼和热情。 ——摘编自《美国公众舆论对科索沃战争的反思》 材料2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认定藏匿在阿富汗并受到塔利班庇护的本.拉登是恐怖袭击的主谋。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12月初,这个美国30年前扶植起来的塔利班政权垮台。尽管美国赢得了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也击毙了包括“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等在内的恐怖组织头目,但同时也给这个国家带去了深重的灾难,此起彼伏的人肉炸弹让美国也陷入了恐怖袭击的泥潭,恐怖袭击目标也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蔓延,“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在也门兴起,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混乱国家正在成为滋生恐怖主义新的温床,美国土生土长的恐怖嫌疑人也不断出现,尤其是2009年12月的袭击航班未遂事件和纽约时代广场袭击阴谋,更令全美风声鹤唳,后拉登时代恐怖分子各行其是的恐怖袭击,更加难以防范。甚至有学者形容美国的反恐之路是“越反越恐”!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随着萨达姆政权被推翻。截止到2010年3月7日,由于宗教、民族、政党等各种矛盾突出,各派别利益纠葛,各派围绕组建新政府的谈判仍未取得突破,伊拉克处于“政治真空”之中。时至今日,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到伊朗、叙利亚和约旦等周边国家。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的和平反政府示威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后引发起义,进而爆发了反政府势力的武装力量同利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激烈军事冲突。为了支持反对派,美、法、英等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3月17日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而后,法、美、英等国先后空袭了利比亚。10月20日卡扎菲被杀,战斗结束。但截至目前,利比亚战乱一直连绵不断。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 材料3 在叙利亚的问题上,美国政府仅凭其情报部门的一面之词,便认定叙利亚政府在2012年数次对反对派使用了化学武器,可能导致100到150人死亡。虽然这与叙利亚内战期间9万人的死亡人数相比是“一小部分”,但是,美国认为,已越过总统奥巴马设定的“红线”。美国一直想推动联合国授权对叙利亚进行武装干涉,但因中国和俄罗斯的坚决反对和其盟友的“不坚定”而告终。在叙利亚接受了俄罗斯所提议的“化武换和平”方案后,美国依然表示,不放弃对叙利亚使用武力的可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
进入题库练习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访问尼日利亚时说:“中国今在非洲所做的,多数是150年前我们在非洲做的。”他的这个评价似乎给所有的西方媒体报道中非关系时定了一个基调。 2011年6月1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赞比亚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在谈到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和不断加强的中非洲关系时,希拉里说,非洲应该关注那些能帮这片大陆建立生产力的伙伴国,应该警惕那些“只与精英们打交道的朋友”。她还进一步指出:“我们不想在非洲看到新的殖民主义。当人民来非洲投资时,我们(美国)不仅希望他们在此顺利,而且希望他们做得很好。但我们不想要他们损害非洲良好的管理职能。” ——摘编自新华网、《环球时报》 材料2 65年来,中国帮助和支持非洲国家修桥、铺路、打井、供电、建医院、修学校,培养了各类人才,还派遣了医护人员长期在非洲工作,为非洲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抗击疫病和自然灾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12月,习近平访问非洲以后,中国在非洲的援助开发规模、范围、层次和强度将会进一步扩大与提升。 然而,某些西方舆论却臆测,中国正在排挤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非洲推进“新殖民主义”,把这里变为“中国的第二块大陆”。 这种出于“酸葡萄”心理的歪解之辞,是典型的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惯性霸权思维作祟,无非是见不得中非友好关系热络、经贸合作密切、开发援助扩大。 非洲,这块发展最为落后的大陆,曾经是地球上资源丰富、美丽富饶的地方,却因西方殖民者的长期掠夺而成为西方世界的“输血之地”。当二战后民族独立大潮来临后,西方抽身而退,留在这片大陆上的是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战乱不断。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自身发展到更高阶段、具备更强物质实力后,对这块曾被西方一度遗忘的大陆持续加大开发援助力度。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新闻网(2015年12月2日) 材料3 习近平在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发表了《中国为和平而来》的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主张恪守维和基本原则,继续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哈马舍尔德原则。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应该得到完整执行,任何国家不能越权行事。要加大对非洲的帮扶,支持非洲国家提高自身维和维稳能力,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30日)
进入题库练习
(2013年第38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2年5月,美国发布奥巴马上台后第一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利益由安全、繁荣、价值和国际秩序四个方面组成;美国通过对这些利益的追求,实现国家复兴和全球领导地位;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是美国最有所作为的地区。同时,报告将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正式盟友”、“战略伙伴”和“可预期的战略伙伴”。显然,美国准备让东盟所有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或伙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说:“过去的10年来,中国在南亚地区不断扩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这是美国没有做到的。”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5月28日) 材料2.2011年10月以来,美国高层不断访问亚太地区的国家,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10月下旬,国防部长帕内塔出访印尼、日本和韩国,强调美国将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11月下旬到12月初,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先后访问菲律宾、泰国,并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1955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同时,奥巴马也展开亚太之行,他参加了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后出访澳大利亚并前往印尼出席东亚多边峰会,成为参加东亚峰会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之行中高调宣示,美国是“太平洋大国”,将“留驻”亚太,通过“坚持核心原则”和与盟友及伙伴的紧密合作,在“塑造”亚太地区未来中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2012年11月8日,奥巴马连任成功不到48小时,即宣布他的首次出访选在东南亚。17日至20日,他不仅访问了泰国,而且对缅甸和柬埔寨进行了历史性首访。在这次东南亚之行中,奥巴马再次强调,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亚太地区对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塑造其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12月23日)、《参考消息》(2012年11月21日)等 材料3 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举行。会议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的演讲,重点阐释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计划,其中包括2020年前在亚太地区保持6个航母舰队,以及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国际舆论普遍怀疑.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意图是为了遏制中国。 摘编自新华网(2012年6月4日) (1)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何在? (2)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