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胜利进行了三项伟大的事业,它们是( )。
下列关于真象、假象、本质和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有( )
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征程,从严治党进人关键阶段,“发展起来后”“欠发展”的各种问题交织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挑战不断显现。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B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B
[2003年单选]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股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礼记.礼运》里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这里的“大同”是一种( )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下列是一组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材料:材料1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摘自孔德《实证哲学》材料2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3 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将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 ——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7年5月26日下午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6亿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15年前的水平,贫困人口达13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逐年扩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五种经济成分,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掉,它的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 请用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回答关于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时,总理指出:治理要抓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让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相应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对工作不到位的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总理还强调,治理要有个过程,今年将节能减排的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从调结构到提高油产品和使用的质量等,都与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相关联,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人人有责的治理过程。 摘自中国新闻网(2015年3月15日) 材料2 判断环境压力的大小和发展趋势,可以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污染治理三个变量进行分析。其中,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与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反相关。稍微深一些地说.环境压力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变化,减掉技术进步的变化.再减掉污染治理的变化。如果结果是正的,环境压力就是在加大;结果是负的,环境压力就是在减少;如果是零,环境压力就是处在拐点上。由此可以看到环境压力的来源和原因,更有效地去应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即首先要环保专业部门严格末端治理,努力把污染排放量降低;同时要各路发展部门在源头进行技术变革,使生产、消费和城市绿色化起来,减少污染产生;最后在物质基本需求达到满足.经济规模和增速与技术进步、污染治理能力达到平衡之后,就可以实现环境压力的根本性转变和我们所希望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摘自新民晚报(2015年3月21日)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在于( )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上述两个论断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哪些启示?
怎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