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的是
中世纪,以终生做圣职为目的进入修道院学习的学生称为( )
民国初年颁布的学制是( )
为实施“庚款兴学”,清政府在中国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称为( )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
下列选项中,是“有教无类”思想的社会成因的是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 )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西晋专门创办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是
论述工业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 )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1987年,“临教审”在反复调查研究并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咨询报告以及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1987年8月提出的咨询报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下列选项不是该咨询报告提出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责任和使命的是
( )提出的“开民智”,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 )的概括。
卢梭把儿童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以道德教育为主的是
沈葆桢认为“……根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而重在学”。这所洋务学堂是
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
汉代太学始建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