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名词解释21-28小题。/B
【十通】2016年历史学统考真题
【豫湘桂战役】
【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中山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A)真题;南京大学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暨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下列不属于“四清运动”内容的是( )。
【陕甘宁边区】。2009年历史学统考真题;黑龙江大学2017年历史学基础真题;上海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武昌起义】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
冯道
【《穿鼻簟约》】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B名词解释21-28小题。/B
【《国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中国现代史真题
【《大公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三湾改编】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历史真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重庆中央党部,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人所以忍辱负重与倭国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 自去岁7月卢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顷读倭国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第一点,为善邻友好……第二点,为共同防共……第三点,为经济提携…… 以上三点,兆铭经熟虑之后。以为国民政府应即以此为根据,与倭国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倭国政府11月3日之声明,已改变1月16日声明之态度,如国民政府根据以上三点,为和平之谈判,则交涉之途径已开。中国抗战之目的,在求国家之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以上三点,为和平之原则,至其条例,不可不悉心商榷,求其适当。…… 谨引提议,伏祈采纳! 汪兆铭,艳。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问题: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湖北军政府】
宪政编制馆
【制宪国大】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南开大学2013年中国历史真题;南开大学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
【护法运动】武汉大学2004年中华民国史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