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2008年单选31)
“共同犯罪,必须事先有通谋。”
简述使用爆炸、放火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区分。
下列关于定金担保的表述,正确的是( )。
某甲是劳改释放人员,一日闲来无事,叫其侄子乙(16岁),说:“让我来教你些谋生的方法。”于是教其各种偷盗犯罪方法,而乙在进入一家盗窃时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 )。
债权是( )。
甲为实施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甲的行为属于( )。
关于伪证罪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属于( )。
合同对于履行方式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按照( )履行。
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在空间效力问题上采取了( )。
下列各项关于专利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王某是居住在美国的老华侨,年老后体弱多病,希望落叶归根,于是回到中国。他希望由在中国的长子来扶养自己,并立有书面遗嘱希望自己的遗产由其亲人继承。王某委托曾在美国留学的孙某代为回老家寻找自己的亲人,并转告他的意思。孙某回来后说,王家中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王某非常失望,孙某表示愿意扶养王某,但需由其取得遗产。王某觉得孙某对自己还可以,而家中也没有了亲人,于是与孙某签订了书面协议,约定王某生前由孙某扶养照顾,死后其全部遗产归孙某所有。3年后,王某在老家的妹妹的儿子辗转得知王某回到中国的消息,于是前来认亲。王某见到自己的外甥后,知晓妹妹尚在世,非常高兴。1个月后,王某向孙某提出不再履行协议。于是,孙某以王某违约为由向法院起诉,而王某也主张撤销协议并要求孙某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问:(1)本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 (2)王某与孙某达成的协议和其所立遗嘱的效力如何确定?为什么? (3)王某要求孙某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4)法院应当如何认定民事责任的归属?为什么?
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用益物权类型中,属于《物权法》明确规定的有
下列各组权利中,全部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
甲委托乙为其买一辆汽车,乙将自己的汽车卖给甲,这属于( )。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中的传销活动特征包括( )。(2012年多选43)
甲要求好友乙与其于次日下午5时共同抢劫银行运钞车,乙碍于情面答应。但事发时乙并未前往,而是由甲独自完成。甲劫得财物后,为防押运人员报警开枪射杀押运人。甲劫得现金100万元,事后甲与乙共分赃物。对甲、乙二人的行为应认定为
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