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拘役的特点及内容。
问答题陈某(1985年12月31日出生)为报复男朋友张某的始乱终弃,应聘到张某单位附近的饭店当了一名服务员,伺机下手。同时,饭店的杂工李某(1989年4月16日出生)因为工作不认真,经常被老板当众呵斥,工资也经常被克扣。陈某见状便暗中拉拢李某,并肆意挑拨其与老板的关系,撺掇李某“弄出点动静来,既然老头(指老板)不给你好日子过,你也砸了他的买卖算了”。2003年12月24日,张某来该饭店吃晚饭,陈某便暗地里将早已准备好的毒药交给在厨房里工作的李某,要李某在准备端给张某的菜里下毒。李某回到厨房,趁人不备,将小部分毒药拌进了要上给张某的菜里。李某拿着还剩下的大半包毒药,心想:既然要弄出点动静来,死一个两个人怎么行?于是李某便将剩下的毒药拌进了十盘菜里,这些菜分别上给了五桌顾客。 看着张某餐毕离去,陈某忽然心生不忍,她拨打了“110”向警方坦白了毒杀张某的罪行。得到消息的警察马上找到张某,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所幸救治及时,张某的生命得以挽救;同时派人到饭店将陈某、李某控制住。看到警察,李某知道杀害张某的事情败露,便主动向警方交代了还在其他顾客菜里下毒的情况。由于其他受害顾客均已离去,很难及时救治,最后导致5人死亡,8人重伤。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答题田某和罗某为夫妻,共同居住在工厂职工宿舍。某日,田某下班回家后发现,同事张某正在从妻子罗某身上下来并在提裤子,罗某大喊:“他强奸了我,别让他跑了。”田某遂与张某发生争吵、扭打,田某打不过张某,便上厨房拿起菜刀砍张某头部、颈部、上肢等部位,致张某当场死亡。田某和罗某拿走张某身上的5000元钱,连夜潜逃回贵州老家,在看到通缉令后田某和罗某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派出所交代了杀人的事实。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分别说明理由:
问答题请对“所有权神圣”这一说法加以辨析。
问答题某居民区钱某的一辆价值800余元的捷安特山地自行车被一小偷偷走,该小偷将此车推到一大学校园欲以300元的价格出售。学生齐某见其神色鬼祟,知是黑车,与之讨价还价,最后此车以250元成交。数日后齐某骑该车出游,此车再次被盗,盗车者季某将车推至一居民区欲出售时被居委会大娘识破,报警将之抓获。几个月后,公安局召开赃物认领大会,钱某与齐某均到公安局认领,双方均主张自己是此车的所有人。 问:此车应归谁所有?为什么?
问答题李某明知其朋友刘某没有驾驶证,但碍于情面不得不将其轿车借给刘某使用。刘某无证驾驶该轿车沿A公路向东行驶,因超速行驶,加之清晨雾气较大,在发现路边有人影闪动时,已经来不及刹车,刘某为躲避该人影而强行将车向右拐,但还是将该行人吴某撞伤。因躲避吴某,刘某不慎冲入附近100米处的施工路段,导致车毁人伤。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得知,该路段施工队未在距离施工作业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也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答题《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问答题简述债的消灭的概念和原因。
问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问答题甲作为青青公司的采购员到上海出差,为本公司采购一批原材料。到上海后,得了一种传染病,不能进行采购活动,考虑到青青公司急需生产原料,就将其代理事项转托给自己在上海工作的朋友乙,同时向公司说明。青青公司由于没有多余人手,就向意由乙作为临时采购员进行采购。结果由于乙的经验不足,导致其从天天公司购买的原材料比正常价格高出10万元。青青公司拒绝承认该交易的效力,要求甲个人承担责任。
请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以下问题:
(1)乙与天天公司进行的签约行为是哪种类型的代理?
(2)青青公司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3)如果由于甲在转托时未将授权范围说清楚,而导致乙的行为给天天公司造成了损失,该损失应当如何承担?
问答题有人认为:“效力待定合同效力的确定,取决于权利人的事后追认。”请对这种观点加以辨析。
问答题甲是一家知名电子公司的业务经理,男,35岁。甲12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甲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于2015年10月报考了某校的MBA。但因离校10多年,甲对自己即将参加的考试心中没底,于是报名后便在网上找到了某替考机构,并与该替考机构的乙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甲向替考机构总共支付8.5万元,由替考机构寻找合适的替考人代替甲参加考试。后替考机构在网上找到了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之后无固定职业的丙替考。替考机构的乙与丙约定考试完毕后支付800元至3 500元的替考费,最后以考试成绩再确定具体支付丙的实际费用。丙于2015年11月被甲带到某考场学校进行了信息确认并现场采集了照片。在准考证上,信息是真实考生甲,而照片则是替考人丙。 2015年12月26日是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第一天,在考生入场前进行信息核对时,丙的身份证照片与准考证照片不符的情况引起了监考人员的怀疑。监考人员随即询问了丙。考试中,监考人员再次与其他监考老师对考生信息进行了核对,并于第一场考试结束后将丙带至办公室再次进行询问。此时,丙当场承认代替甲考试一事。随后丙被公安机关带走。丙到案后,公安机关电话询问甲是否找人替考,甲在电话中承认并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公安机关查出该替考机构及乙还有5起类似事件,遂抓获乙并取缔该机构。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答题《刑法》第213条规定: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试说明:
(1)本条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应如何理解本条中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3)以本条所规定的方法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应如何进行处理?简要说明理由。
问答题司机张某在市区内违章超速行车,为躲避迎面驶来且正常行驶的货车,撞倒了路旁骑自行车的李某,致使李某当场死亡。众多行人发现后要求其停车,可张某为逃避追究,鸣笛驱车向人群冲去,赵某、钱某躲避不及,一死一伤。 问: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请说明理由。
问答题简述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区分。
问答题“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382条、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答题甲、乙、丙、丁四人各出资25%集资建立一办公楼,按照出资比例管理使用。甲因病死亡,甲子是其唯一继承人,要求继承甲的份额,乙、丙、丁主张优先购买权。其后乙欲出售其拥有的份额,并于4月10日通知其余共有人:“我与戊达成协议,戊欲一次性付款1 000万元购买我的份额,其余共有人若行使优先购买权,请在3日内行使,过期不候。”甲子于4月11日提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其份额,丙于4月15日提出行使优先购买权,丁于4月20日提出行使优先购买权。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简述刑法上危害行为的概念。
问答题简述一般缓刑的法律后果。
问答题简述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期限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