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逃税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不能判处死刑的犯罪是( )。
(2009年真题)简述酌定量刑情节的概念和种类。
(2011年真题)甲是某运输公司的经理,为了抢运煤炭,甲亲自跟车督促驾驶。在驾驶员乙已连续驾驶10多个小时的情况下,甲仍强令乙继续驾驶。乙因过度疲劳,操作失当,在驾驶中撞死路边一摆摊商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为某市交通局副局长,负责公路建设工程招标工作,乙为承揽工程,送给了甲30万元,不料甲在数目后被调离,不再负责工程招标,乙闻讯后要甲退回30万元遭到拒绝,乙到检察机关投案,交代了给甲30万元欲请甲帮助承揽工程的事实,检察机关遂对甲、乙立案查处,并立即将30万元追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2012年单选15)
简述减刑的对象条件
关于侮辱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甲男15周岁,其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 )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刑法》第170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刑法》第172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试说明: (1)请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确认伪造货币罪的犯罪构成。 (2)《刑法》第170条第1项中的“首要分子”的含义是什么? (3)伪造货币罪和《刑法》第172条规定的持有假币罪的关系是什么? (4)行为人伪造货币后又将伪造的货币出售的,应当如何处理?
《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问题:请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句话进行分析。
《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多次盗窃? (2)入户盗窃中的“入户”的含义是什么? (3)携带凶器盗窃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是扒窃?
应当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抢劫罪的有( )。
简述假释的实质条件
被告人,赵某,男,45岁,2001年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卢某,男,42岁。 被告人赵某系某建筑工程公司(私营公司)招聘的民工,在公司中负责看护施工现场存放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卢某为无业人员,与赵某为同乡。卢某见公司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使用情况审核松懈,管理不严,即产生窃取建筑材料贩卖牟利的念头,并与赵某商量,赵某同意提供帮助。2005年2月至3月期间,卢某利用赵某单独看管建筑材料的便利条件,于深夜将公司施工现场存放的价值5万元的建筑材料盗出,然后以低价卖给他人,得价款12 000元,二被告人各得赃款6 000元。2005年3月21日,被告人卢某正在盗运公司钢筋时,被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发现,及时报案而案发。 问:(1)本案应当如何定罪? (2)对卢某量刑时,作为量刑基准的数额应当是多少?为什么? (3)本案应当如何对赵某量刑?
试述连续犯的构成特征及处罚原则。
关于自首与坦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甲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和乙在火车上持枪抢劫的事实,并协助侦查人员将乙抓获。对甲的抢劫罪( )。
试论犯罪既遂的认定。(2011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