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况可以认定为合伙人的是( )。
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包括( )。
简述违约责任的主要法律特征
【案情】田某与杨某育有三子田甲、田乙、田丙。田某擅长经商,创造了较多财富,在北京二环有6套商品房,4辆轿车,3000万元存款。田甲与李某育有一子田小甲,田甲早逝,田某与杨某的生活起居由再婚的李某进行照顾。田乙身体残疾,长年由田某与杨某接济度日。田丙作为幼子,自小被父母溺爱,在得知其父母欲将所有财产遗留给李某之时,曾在田某与杨某的饮食中下毒,被李某及时发现,田丙因故意杀人未遂被判有期徒刑3年,不久在狱中死去,田丙之子田小丙心怀愧疚,时常照顾田某与杨某,尽了较多的赡养义务。田某与杨某在一次旅游中,不幸出了车祸,二人死亡,不能确定死亡时间。【问题】
下列关于民法上物的分类的表述,错误的是( )。
《物权法》第179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请根据民法原理分析: (1)抵押权的特征。 (2)如何理解本条第1款规定中“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和“优先受偿”? (3)在未经登记的情况下如何认定抵押权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抵押权的公示方式?
以下关于主物与从物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情形构成无权代理的是
张某系甲商贸公司员工,曾长期代表甲商贸公司充当采购员与乙家电生产厂家进行购销家电活动。1998年3月,张某因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被甲商贸公司开除。但是,甲商贸公司并未收回给张某开出的仍然有效的授权委托书和介绍信。张某凭借介绍信以甲商贸公司的名义与乙家电生产厂家签订了10万元的家电购买合同,并约定在交货1个月内付款。乙家电厂在与张某签订合同时,并未得知张某已被甲商贸公司开除之事。乙家电厂在向张某交货1个月后,张某仍未付款,并不知其下落。乙家电厂于是向甲商贸公司要求支付10万元货款,甲商贸公司以张某已被开除与其无关为由拒绝支付,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乙家电厂诉至法院。问: (1)张某以甲商贸公司名义与乙家电厂签订的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甲被乙打伤,欲起诉乙要求其赔偿医疗费用,则其诉讼时效期间是( )
张某在甲期刊社发表了一篇颇具价值的学术论文,但未作版权说明。乙期刊社将该学术论文作为资料刊登。则乙期刊社的行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79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请根据民法原理分析:
《物权法》第2条规定:“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 (1)本条规定的物权主要特征有哪些? (2)如何理解本条第2款规定中“物”和“法律”的外延? (3)如何理解本条第3款规定中“直接支配”和“排他”的含义?
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另一方当事人为此支付报酬的合同是( )。(2010年真题)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合伙企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下列行为中,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是( )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
下列关于各类物的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李某和吴某签订购买宠物狗的合同,该买卖合同约定,吴某将宠物狗交付给李某后30日内,李某向吴某付款2 000元。问: (1)假如在交付日期到来之前,吴某向李某表示,由于狗已经卖给他人,要求解除合同,则吴某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此时李某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2)假如在交付日期到来之前,吴某的朋友王某向吴某反映,称李某是一个骗子,劝告他不要卖狗,经吴某查证,李某确实信誉极差,则吴某如何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什么? (3)假如吴某委托陈某(15岁)将狗交给李某,则该委托合同的效力应当如何认定? (4)假如吴某委托曾某将狗交给李某,狗交给曾某后,曾某将狗交付给李某之前,狗将行人咬伤,则应当南谁承担狗咬伤他人的侵权责任?为什么?
甲与某影楼约定:影楼免费为甲拍摄艺术照,同时有权选择其中的一套照片用于制作影楼的宣传画册。后甲发现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某整容医院的广告中。经查,该照片系整容医院从影楼购得。根据法律规定( )。(2011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