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即因问所劾之罪而别言余罪者,亦如之……即因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赔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
请阅读上述材料,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据报载,某市关于盗窃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为人民币3000元。2004年,该市某区人民检察院规定,本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大学生盗窃数额5000元以下的行为属“不起诉”范围。检察院认为,该规定的实施有利于减少高校学生的犯罪。但对此社会争议较大。
请结合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及相关宪法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该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特殊规定是否符合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依据何在?
(2)如果该区人民检察院的规定有问题,应如何处理和纠正?
问答题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问答题材料1:《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具律》:其自出者,死罪,黥为城旦舂。
材料2:《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亡律》:诸亡自出,减之。毋名者,皆减其罪一等。诸舍匿罪人,罪人自出,若先自告,罪减,亦减舍匿罪者。
材料3:《唐律疏议·名例律》(卷五):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即因问所劾之事而别言余罪者,亦如之。即遣人代首,若于法得相容隐者为首及相告言者,各听如罪人身自首法。即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其知告及亡叛而自首者,减罪二等坐之。即亡叛者虽不自首,能还归本所者,亦同。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汉代的自出制度的渊源和对“自出”者的处罚。
(2)结合材料3概括说明唐代对自首的处罚和不适用自首的情形。
(3)对比材料1、2、3说明唐代对自首制度的发展、完善。
(4)如何评价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自首制度?
问答题论述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问答题近日,篮球传奇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迎来其NBA职业生涯的告别战,此战吸引了全世界篮球爱好者的目光。比赛结束后,与此场比赛有关的物品被放到网上拍卖,包括比赛所用的木地板、比赛的门票等。其中,有人把科比告别战球馆内的一袋空气放到了网上拍卖,价格一度被拍到了15000美元。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法律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简述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问答题陈某夫妇靠捡拾垃圾为生,几年中“捡回”5名残疾弃婴,并筹钱为孩子们治病。当地民政部门认为,陈某夫妇不具备法定收养条件,且未依法办理收养手续,属非法收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对相关法律规定表示无法理解,认为陈某夫妇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法律应予充分肯定。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南方周末》2005年11月24日报道了一则《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轮训学习如何代表民意》的新闻,报道称80余名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集中于深圳人民大厦学习如何审议工作报告、如何提高议案建议质量、和谐社会与法治、十一五规划辅导报告、加强全国人大的制度建设等问题。参训的李莉告诉记者,她第一次听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连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都不知道。“我环顾四周,不知该问谁,也不好意思问。听决算和预算报告时更是云里雾里。”李莉快人快语,“当时说不出来是啥感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就能当全国人大代表?”李莉后来发现,对报告内容一知半解的不止她一个。“代表可能是某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但并不等于他具备了参政议政的能力。有的代表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很出色,但其他能力可能有所欠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时,有一个护士代表跑去向李莉求救:“有个记者问我当人大代表有何感想,你帮我想两句吧。”李莉说:“感想是你自己的感受,我怎么能替你讲呢?”“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李莉开始引导她:“你以前有那么近距离地和中央领导人面对面吗?开幕式时国歌响起时你不觉得激动吗?”如此一番引导并不起作用,后来李莉还是应护士的要求把“感想”写给她。全国人大代表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长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甚至有人提出应将文化水平作为遴选代表的标准。但也有人认为,“文化水平固然重要,但对一名人大代表来说,最重要的是代表民意的素质。”另一些代表则认为,影响代表履职质量的因素是时间。不少代表向记者表达了同一个感受:心有余而时不足。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问答题试述西周礼与刑关系的主要内容。
问答题问:该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做法是否正确?
问答题请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诸八议者,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其犯十恶,不用此律。
——《唐律疏议·名例》
问答题简述清末对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问答题某地设私塾“孟母堂”,一些家长认为在国家设立的学校无法学到有用的知识而将孩子送入该私塾,同时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作为家长有权利选择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该私塾主要讲授“四书五经”。该地教育主管部门将该私塾取缔。
请结合我国宪法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的做法加以分析。
问答题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唐律疏议·斗讼律》:“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以其状,以赎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致;共举重物,力所不致;若乘高屡危足跌及因击禽兽,以至杀伤之属,皆是)。”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结合上述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法系
问答题个体运输专业户甲某与乙公司于2008年4月签订货车购买合同,合同约定:(1)甲以30万元向乙购买1辆货车;(2)合同签订之日起1个月内支付10万元,余款20万元在2009年2月底前付清;(3)为担保剩余车款,甲委托另一个体专业户丙向乙提供保证担保。甲支付10万元首付款后,自乙公司提走货车,并办理了相关手续;而丙虽向乙口头同意承担保证责任,但一直末签订书面的保证合同。
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甲的运输业务经营一直不见起色,眼见付款期限将至,为避免乙追债,遂于2009年2月25日,将自己名下仅有的一套价值40万元的房屋赠与好友丁,并为丁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至该月底,甲名下除该货车外,已无其他财产,无法履行对乙的付款义务;且该货车于2008年12月曾发生严重事故,致使该车现值仅12万元。
问题:
问答题简述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问答题运用法理学理论和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05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第19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30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问题:
(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
(2)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3)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
(4)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
问答题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