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分别求出下列生产函数的扩展线方程(要求列出适当的计算过程)(1)Q=5L0.75K0.25(2)Q=(3)Q=min{3L,K}(东北财大2011研)
问答题买方寡头(oligopsony)
问答题张三与李四在同一家便利店购买牛奶和豆浆。他们对于牛奶和豆浆的偏好不同,收入也不同。他们两种商品都购买,但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对于他们两人的选择来说,牛奶和豆浆的边际替代率有什么关系?作图表示他们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并解释你的结论。(中山大学2008研)
问答题劣等品(南京大学2007研;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问答题假定两个人,初始财富是w
i
,两人同时决定向公共项目贡献c
i
,剩下的(w
i
-c
i
)用于私人消费,福利函数为u
i
=v
i
(c
1
+c
2
)+w
i
-c
i
,i=1,2。
(1)社会福利函数为u=u
1
+u
2
,v
1
(c
1
+c
2
)=3/4(c
1
+c
2
),v
2
(c
1
+c
2
)=3/2(c
1
+c
2
),求社会最优资源配置以及公共贡献总量。
(2)如果两人同时决定贡献量,找出纯策略纳什均衡,计算均衡下公共项目总量,并判断是否最好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问答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如果一个行业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那么就应该由政府经营。” (2)“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技术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性,那么如果最大利润存在。它一定为零。”(北大1999研)
问答题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是怎样表述的?在成本理论中哪条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几乎完全对应?它们是如何对应的?(南京大学2010研)
问答题“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这句话对吗?(武汉大学2007研)
问答题略述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问答题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ies)(中山大学2004研)
问答题运用微观理论并结合实际说明我国政府以保护价(支持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福利效应和积极作用。(华东师范大学1999研)
问答题完全竞争的成本固定不变行业包含许多厂商,每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1q
3
-1.2q
2
+11.1q,q是每个厂商的年产量。又知市场需求函数为Q=6000-200P,Q是该行业的年销售量。
(1)计算厂商长期平均成本为最小的产量和销售价格。
(2)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是否为45007
(3)长期均衡状态下该行业的厂商家数。
(4)假如政府决定用公开拍卖营业许可证(执照)600张的办法把该行业竞争人数减少到600个,即市场销售量为Q=600q。问:
①在新的市场均衡条件下,每家厂商的产量和销售价格为多少?
②假如营业许可证是免费领到的,每家厂商的利润为多少?
③若领到许可证的厂商的利润为零,每张营业许可证的竞争性均衡价格为多少?(中南民族大学2010研)
问答题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P=30—2Q;供给函数是P=10+2Q。求:均衡价格,均衡交易量,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以及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中央财大1999研)
问答题作曲线图并分析说明在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可变的条件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中南财大1997研)
问答题帕累托改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研)
问答题收入-消费曲线(山东大学2007研;北京邮电大学2007研)
问答题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5P,供给函数为Q
s
=-10+5P。
(1)求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函数变为Q
d
=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供给函数变为Q
d
=-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问答题公共选择理论(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
问答题假定在一个四人社会中,总收入为100。甲、乙、丙、丁四人的收入分别为10,20,30,40。画出洛伦兹曲线,并计算这个四人社会的基尼系数。(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问答题中新网2012年2月7日报道,在中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央媒体见面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再次表达了改革教育的决心。早在两年前,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课业减负相关会议上,刘希平就痛批“应试绑架了教育”,倡导开展教育减负的改革。2010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就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下发通知,制定了“六个严格”和“六项制度”,对中小学课时、课程开设、规范考试、学生休息时间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两年后,减负工作成效如何,刘希平感叹,顽疾难治,但决心不改,帮助孩子减负需要教育人持之以恒。“在减负的道路上,那么多年来我们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危害,减轻学生负担是必须要做的第一步,我们绝不可以退让。”试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目前的应试教育现象。(暨南大学2013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