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现实标准成本
名词解释题应收账款抵借
判断题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判断题会计期末,在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对材料存货进行计量时,对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应将材料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如果材料的成本大于其可变现净值则意味着已经发生了减值。 ( )
判断题股份有限公司按规定以收购本公司股票的形式减资时,实际收购价格超过减资股本面值的差额,应当冲减股本以外的其他股东权益项目的数据。( )
判断题跨年度劳务在资产负债表日,劳务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且已发生的成本预期全部不能补偿时,不确认收入,只将已经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 )
论述题试述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我国存货计价应用中的相关规定。
论述题试述股利政策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论述题什么是“售后回购”?说明这种交易的实质及其会计核算的要点和方法?
论述题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管理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试述其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涵盖的具体内容。
多选题以下情况,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
多选题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做法是( )。
多选题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包括( )。
多选题下列项目,属于企业的“营业收入”的有( )。
问答题什么是学校产品经营?请结合实践分析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问答题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有哪些?(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问答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一次志愿定江山”在松动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05年北京大学本部招生共3082人,69人因未报到被取消入学资格。招收普通本科生2711人,因未报到而被取消入学资格的33人,较往年净增17人,其中有11人是被北大录取后放弃机会投奔了香港大学。北大方面称,学生不报到,学校不会劝他来,尊重其自由选择。这样,原来刚性的“一次志愿定江山”,逐渐向一次高考多种选择的方向过渡。可是能够得到第二份通知书去香港大学读书的毕竟只有11名学生,而2003年全国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没有去报到的考生总计多达46万人。这些学生是不想上大学吗?不,他们只是不想上不中意的大学。46万份废弃通知书中隐含着一个问题:刚性的志愿填报影响了学生们对大学的自由选择和最佳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高招工作强调整齐划一,没能充分关照考生的自由选择。虽然高考志愿填报是分档的,给了考生多次录取机会,但目前很多学生是在不知道分数时报志愿的,在关键信息匮乏的情况下,报志愿相当程度上成了一种猜谜和赌博,难免会出现过度保守或者轻敌冒进的情况,等分数和分数线出来的时候,两者之间的高低错位会让很多考生欲哭无泪。现在考生志愿表一经填定,不得更改:已被高校正式录取的新生,一律不准改录其他学校。这固然简化了招生程序,方便了管理和组织工作,却使很多“刚烈”学生接到通知书却不报到,也就意味着很多高校并没有招到最合适的学生,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来就不宽裕的教育投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高等教育在我国很长时间以来是一种稀缺资源,皇帝女儿不愁嫁,因循了一种未能物尽其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从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考生权利的角度来说,考生应该拥有自由、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老一辈学人年轻的时候,一人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当然我国现行高招制度是一套成熟体系,对其进行改革需要稳妥推进,新制度设计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集思广益,给出尽量简便的思路。这需要我们断然一试。 请运用教育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与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分析案例事实:我国高招制度应当怎样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果?(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问答题怎样检验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合理与否?(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问答题简要说明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的主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
问答题人力资本(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