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你当了村官,你将怎么做?
问答题请你以村委会的名义发一份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
问答题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问答题村务公开“五规范”是指什么?
问答题结合材料3与材料4,说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
问答题村会计应具备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
问答题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果断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说明上述举措的必要性。
问答题****人或者不得捏造事实、歪曲事实,或者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问答题某村现有人口1185人,其中男性612人、女性573人。60岁以上的老人199人、占16.8%,18~60岁856人、占72.2%,18岁以下130人、占1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人、占1.5%,高中及中专102人、占8.6%,初中430人、占36.3%,小学以下635人、占53.6%。该村有青壮年人口(19~45岁)546人、占总人口的46%,其中男性297人,女性249人。2011年该村外出务工人数为53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5.2%。青壮年男女几乎全部出门打工,仅个别因特殊情况留在家里。全村311户,仅有2户有年轻人在家,一户是因为母亲病危,回家照料;另一户是丈夫在本地贩卖农资,妻子带孩子务农。
如果你到该村任职,面对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现状,应该如何发展?
问答题你是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很注重农产品市场的调查,现在你村的村民看到去年大蒜价格很高,今年想广泛种植大蒜,对这种情况你要怎么办?
问答题甲是个体工商户,未经批准,擅自将坐落在城关镇北正街观音巷口北侧的临时营业棚改建成两层楼房。在施工时,该县城区建设管理所曾多次劝阻无效,甲终将楼房建成,并营业。不久,县城区建设管理所依法对甲的违章建房行为做出了处理,责令甲在10天内拆除违章建筑。甲在限期内未执行县城区建设管理所的决定。于是,县城区建设管理所派人将甲的违章建筑强行拆除顶层,在拆房时,县城区建设管理所未通知甲或其成年家属到场,对室内物品也没有清点保管,致使甲经营的部分商品受损。甲对县城区建设管理所的强行拆除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方赔偿其经济损失。
请问县城区建设管理所强行拆除甲的房屋是否合法?
问答题甲乙两农户与丙签订蔬菜收购协议,按6毛钱一斤算,丙需在10号之前交付货款。丙收到甲乙的蔬菜之后,由于市场有变,菜价下跌,销路不畅。18号,甲乙向丙索要货款,丙以前述理由推却,而且提出资金不足,要钱也没有。之后甲乙多次索要仍无果,就提议由其一朋友赵某将丙骗至其家,如果丙不交钱就不让他回家。丙如期到赵家后,双方一直僵持不下,此时已是凌晨2点。 问题:
问答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问答题什么是村民自治?
问答题试述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问答题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帮助解决自身问题,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也是一种特有的政治优势。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正确把握和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请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阐述你对“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理解和认识。
问答题材料1:熊明相是宜宾市兴文县中华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他有雄心、有干劲,立志要改变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老支书和全体村民的指导、帮助下,他按照“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坚持以培养带头致富能力强、农村实用型后备人才为重点,认真抓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选拔、管理和使用,不断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他以开展“创先争优”“创先进基层组织”活动为契机,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抓项目建设求发展,抓效能建设求服务”等措施,推进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树立了党支部的良好形象。创办了兴文县明相养殖专业合作社,坚持走“以林养鸡,鸡粪培竹,以竹育鸡”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建立了养殖服务站;引进“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500亩“芋+梁+芋”间作模式,积极向上级争取到农村饮水工程,并通过“一事一议”使全村95%以上的群众吃上自流水。这些努力使得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快速成倍增加。
材料2: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周信良的来信上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些网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
还有些网民表示,应当鼓励大学生当村官,村官是一个培养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办法。让有知识的青年到基层成长、锻炼,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后再到机关工作就可以“理论+实践”,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还有网民表示,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大学生争当村官的行为,用知识带动农民致富。
问答题[材料1]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度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材料2]东中两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注:*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材料3]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
问答题{{B}}给定资料{{/B}}
1.《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扶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2.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L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方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2000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3.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身心健康直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拿到的时间就会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扶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单是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了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Z: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第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要有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Z: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调查有多少老人愿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去养老院。
主持人:大多都不是自愿选择,多是追不得已的。
嘉宾Z:这种养老理念是养老改革和建设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中国年轻人将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或放到家里养老这个问题,不是看成孝的问题,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中国的养老理念就会上升一个大的台阶。中国目前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年人不必做饭,也有助于减少空巢老人的独居风险,由社区统一提供服务,老年人有了问题一般来不及拿起呼叫器,借助社区统一进行管理,和每家单独雇佣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是最早人口老龄化的,瑞典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像德国、加拿大都是由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共同解决老年人问题,和附近的大学合作,创办老年大学,老年人可以在里面学唱歌、学跳舞、学画画。另外,养老院不仅有医生,有营养师,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在中国,上海是最早老龄化的。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一件事,就是“9073”计划,90%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但社区提供服务,比如有医生护士巡诊,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为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7%的老人在社区的托老所,3%的老人在社区养老院。假定你是基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3”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问答题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目标具体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