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给情境和要求,完成公文写作。××工业学校在校学生1100人,共22个教学班,而英语教师仅有5人,其中50岁以上并患有慢性疾病的有3人,青年教师2人,各担负四五个教学班的英语课,每人每周课时达20节以上,长期超负荷教学。近来有两位教师相继病倒,但因找不到代课老师,他们仍要带病上课。请代××工业学校向××市教育局写一份增配教师的请示。要求:信息齐全,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语言得体。
翻开《雷锋日记》,开篇之作就是被称为“雷锋七问”的小短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取者。对此,××大学决定举办关于“雷锋七问”的演讲活动,倡议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完美地回答“雷锋七问”。请代××大学的学生代表写一则演讲稿,不少于500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品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共8分)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赵××同学拟去××公司应聘货运物流员这一职位,现需要李教授向××公司写一封介绍该同学在校表现情况的信件。请代李教授写一篇推荐信,不少于5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鲋,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节选,有删改)
根据所给情境和要求,完成公文写作。根据所给情境和要求,完成公文写作。××区政府机关游泳池拟定于5月10日正式开放,并实行凭证入场制度。××区政府机关俱乐部拟发文告知各直属单位员工办证时间、地点、办法等内容。请代××区政府机关俱乐部写一则通知。要求:信息齐全,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语言得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们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那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袄,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圃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沙尘暴在世界各地是“春天来了”的信息传递者。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一般3月、4月刮起沙尘暴,有时吹到欧洲南部,天空呈砖红色。从蒙古高原刮起的强风,(1)______着沙尘,可刮到日本群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春季有时也能见到从南方沙漠吹来的沙尘。而中国古代历史资料也记录了沙尘暴发生的情景。据《汉书》记载,“(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3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又据《明史》记载,“隆庆二年(1568)正月元旦,大风扬沙走石,白昼晦瞑,自北畿抵江浙皆同”,当时的沙尘暴面积之广,一直(2)______到江苏、浙江。由此可见,沙尘暴古今中外都有发生。专家们研究发现,沙尘暴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影响交通运输和部分企业运转等,但也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比如沙尘暴中的细微颗粒在空气中大规模飘荡,可减轻汽车尾气、工业废气过度积累造成的污染;沙尘可把酸雨沉降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中和,缓冲土壤酸化过程;沙尘还适合作水汽的“凝结核”,促进雨滴降落,缓解春旱。研究表明,沙尘暴是由天气过程和地面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中国位于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西北风盛行,其西北地区及一些毗邻国家和地区分布着较多沙漠、沙地,沙尘暴的发生很难完全(3)_____。虽然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比较有限,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正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去年9月以来,中国对努力实现碳中和的庄严宣誓、郑重承诺和谋划布局,(4)_____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新的努力和贡献。而对地面上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特别是沙漠综合治理,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数十年来,中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等项目,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颁布实施《防沙治沙法》等。同时,一批龙头企业、治沙模范积极参与,社会大众踊跃行动,使绿色延展。不久前消散的沙尘暴,恰好赶上一些地方空气中PM2.5浓度超标,可谓霾沙交织,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叠加。这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持续发力、永不止步。(节选自殷耀等《对沙尘暴,我们还要科学认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注】,照管鹅儿与雏鸭。”【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根据所给情境和要求,完成公文写作。××大学文学院定于2022年10月15日举办第十八届大学生学术节的颁奖活动。为了使本届学术节的举办更加圆满,提升本届学术节的层次,扩大学院影响力,特邀请王××教授担任颁奖嘉宾。请代××大学文学院拟写一份邀请函。要求:信息齐全,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语言得体。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二)文学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新的划痕的面容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摘选自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三人出门,一人带伞,一人带拐杖,一人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空手的那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大胆地走,却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人,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没事。很多时候,人不是跌倒在缺陷上,而是跌倒在优势上。仔细阅读上面的材料,以“缺陷与优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