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王某因曾经见义勇为被歹徒持刀追赶。王某在躲避过程中数次招呼出租车,都遭出租车司机拒载。当歹徒即将追上时,适逢一青年男子梁某骑摩托车(价值5000元)缓速行驶,王某当即哀求梁某允许自己搭车帮助躲避追砍,但同样遭到梁某拒绝。在歹徒迫近刹那间,王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梁某推下摩托车(梁某倒地,但未受伤害),骑车逃走。王某骑车至安全地方(离原地约2公里)停歇一会后,王某见财起贪心,将摩托车尾部工具箱的锁撬开,发现内有现金5000元和一张未到期的定期存单(面额2万元),将5000元现金和存单据为已有,并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数日后,王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存单中的2万元取出。此后逃逸。
问:对王某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01年3月10日上午,某市居民江某(44岁)在一辆无人售票公交车上与驾驶员黄某发生口角。江某以黄某出言不逊为由,挥拳殴打正在驾车行驶的黄某,击中黄某的脸部。黄某被殴打后,离开驾驶座位,与江某扭打在一起。此时公交车因无人控制偏离行驶路线,撞到一相向行驶的骑自行车者,撞坏一辆出租车,撞毁附近住宅小区的一段围墙,造成骑自行车的被害人因严重颅脑损伤致中枢神经功能衰竭当场死亡,撞毁车辆及围墙造成物质损失达二万元。
问:江某、黄某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题杨某因盗窃其单位仓库内存放的电线,被李某告状,司法机关将杨某抓获归案。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2005年5月6日杨刑满释放,杨一直想伺机报复李某。2006年10月某日,杨找到其在派出所工作的表兄马某,谎称准备和朋友上山去打猎,想借马的枪用。民警马某即将自己的手枪借予杨,并给了5发子弹,杨拿到手枪后,将子弹上膛,准备去杀害李某。在寻找李某的途中,杨遇到其小学同学侯某和张某。侯某问杨:“这么急匆匆地去干啥?”杨:“李某不是东西,害得我坐了几年牢,我找他算账去。”并掏出手枪晃了一下。侯、张立即上前劝阻杨,劝他不要干蠢事。杨不听劝阻,执意前行。张冲上去想夺下杨的手枪,在拉扯争夺中,杨不慎扣动扳机,将旁边的侯某击中。杨见状,即与张一起送侯某到医院抢救,侯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李某(男,19岁)、王某(男,30岁)同为甲市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共同预谋盗窃本公司财务室。2005年1月2日凌晨,李某、王某两人秘密潜入公司,王某在公司外望风,李某撬门进入财务室,盗出现金五万元。逃离时,李某为破坏现场将办公桌内的账簿点着。李某出来后,二人逃离现场。回到家后,李某告诉王某,自己盗窃后,还点着了账簿。王某听后,很不放心,提出要回去看看,两人回去后,发现消防队员正在救火。这场大火造成物质损失达十二万元的严重后果。
问:对李某、王某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甲与乙之父有仇,甲冒充乙的亲戚将乙骗出,请求乙帮助化解自己与乙之父的矛盾,但双方反而发生争执,甲就勒住乙的脖子,致使乙昏迷。甲以为乙已经死亡,就将乙藏匿在附近干涸的水沟中,并将乙随身携带的2000元钱拿走。由于当晚下大雨,乙溺水而亡。为了干扰警察的侦查视线,第二天早上,甲将写好的恐吓信放置于乙家门口,称乙被绑架,让乙之父拿十万元赎人,但甲没有去拿钱。数日后,甲被警察带走讯问,经过教育后,甲交代了犯罪事实,但甲称自己并不想杀害乙,乙的死亡完全是意外事件。在侦查阶段的羁押期间,甲之父在探监时,告诉甲邻居丙一年之前杀了一个人,甲随即报告侦查部门,经查证属实。
问:对甲应当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名词解释题 赌博罪
名词解释题 玩忽职守罪
名词解释题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名词解释题 特别自首
名词解释题 犯罪客体
名词解释题 刑罚
名词解释题 抢劫罪
名词解释题 减刑
名词解释题 洗钱罪
名词解释题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名词解释题 扩大解释
名词解释题 刑法
简答题 简述牵连犯的概念及其特征。
简答题 量刑的原则是什么?
简答题 简述我国对数罪并罚采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