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精细化工工艺技术含量高、能耗小、附加值高,但其中部分工艺危险性较大,需要进行风险分析。下列关于精细化工工艺安全风险术语的介绍中,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化工企业公路装卸主要是指各类化工产品、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产品的装车,危险化学品卸车等。下列关于装卸作业操作安全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单选题 控制助燃剂,就是使可燃性气体、液体、固体、粉体物料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或者将它们隔离开来,即使有点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混而不致发生燃烧、爆炸。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高处作业除为个人配备防护用品外还应当设置防坠落装备,如梯子、脚手架、吊篮和吊板等。下列关于脚手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为便于安全监察、管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Ⅰ、Ⅱ、Ⅲ类),划分时首先将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两组,下列属于第二组介质的是______。
单选题 厂区总平面布置,应综合考虑,合理布局,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局部与整体、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下列关于各分区布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水是一种天然的优良灭火剂,适用范围最广、最普遍,可用于多种着火物质,下列可以用水扑救的火灾是______。
单选题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下列扑救措施中错误的是______。
单选题 某单位在用的2—氰基—4—硝基—6—溴苯胺金属反应釜,投用3年后进行了首次检验,确定安全状况等级为2级,该设备定期检验周期为______。
单选题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是风险非常高的作业活动。下列关于其安全防护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复合题
案例
E公司为乙市一化工厂,企业有员工1400人,其中有30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2018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3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 2018年5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日8时二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造成王某当场死亡。 事故发生后,该企业痛定思痛,加强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在用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现状评价,识别生产工艺的风险等级,加强设备管理,严禁带病作业。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使用丙烯腈(有毒蒸气)泄漏模拟事故场景,安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向下风向疏散职工。针对演练情况,进行了现场点评,演练结束后,由安全部门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并提交了演练总结报告。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复合题
案例
H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成立于2015年6月,位于Ⅰ化工园区东区。公司西墙外为项目预留空地,计划新建7台液化气球罐和27台戊烷卧式罐。现有动力车间、机修车间、生活车间等车间。 机修车间有升降机2台、剪板机2台、柴油发电机1台、铣床1台、磨床1台、交流电焊机5台、蒸发量为2t/h的热水锅炉1台。车间内隔离存放有柴油2t。 2015年10月进行可行性研究,聘请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新罐区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H公司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审查申请。 2017年8月煤制气工艺中4号脱硫塔填料意外塌落,堵塞了进气口,由J施工队伍进去清理,检查内部受损情况,在H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工作。检修过程中,与4号脱硫塔相邻的3号脱硫塔正常运行,4号脱硫塔停运。作业过程中,3号脱硫塔与4号脱硫塔相连管道阀门内漏,导致硫化氢、氰化氢进入4号脱硫塔,作业的15名员工全部中毒昏迷,其中3人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复合题
案例
A企业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用于供应产业链下游生产制造聚氨酯泡沫塑胶及橡胶、绝缘漆及黏合剂等。 厂区内设有1座氯气瓶仓库,硝酸储罐2台,硫酸储罐2台,甲苯球罐3台,氢气储罐10台,一氧化碳通过工业管道由工业园区内其他企业供应,搬运车5辆,办公楼客货梯6部。 A企业采用的TDI合成方法为光气法,主要包括5个生产工序:①一氧化碳和氯气反应生成光气;②甲苯与硝酸反应生成二硝基甲苯(DNT);③DNT与氢反应生成甲苯二胺(TDA)和水;④处理过的干燥TDA与光气反应生成TDI;⑤TDI的提纯。 在工业生成中一般选用喷射式反应器,因其能将溶解在溶剂中的甲苯二胺与液态光气迅速混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减少残渣的产生量,且安全性好。在溶剂的选择上,使用的轻溶剂消耗少,价格低,可以降低TDI的生产成本。采用低压,安全、稳定、可靠。 此方法的危害因素是,光气合成及光气化反应单元如发生泄漏,易造成有毒物质外逸,导致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等事故发生。缺点是对装置的腐蚀性大、工艺复杂。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3~5题为多选题):
复合题
案例
G公司为危险货物运输运营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月28日。该公司现有半挂牵引车7辆,罐式半挂车7辆,驾驶员7名,押运员7名,安全管理人员3名,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018年3月1日14时43分,由G公司汤某驾驶(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有效期至2014年10月30日)、冯某押运(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员从业资格证有效期至2018年5月28日)的甲醇罐车与同向行驶车辆发生追尾事故,导致甲醇罐车尾部的防撞设施及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后车前脸损坏。 两车追尾碰撞后,前车押运员冯某从右侧车门下车,由车前部绕到车身左侧尾部观察,发现甲醇泄漏。为关闭主卸料管根部球阀,冯某要求汤某向前移动车辆。该车向前移动1.18m后停住,汤某下车走到车身左侧罐体中部时,冯某发现地面泄漏的甲醇起火燃烧。 甲醇形成流淌火迅速引燃了两辆事故车辆(后车罐体没有泄漏燃烧)和附近的4辆运煤车、货车及面包车,由于事发时受气象和地势影响,隧道内气流由北向南,且隧道南高北低,高差达17.3m,形成“烟囱效应”,甲醇和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向隧道内南出口蔓延。经专家计算,第一起火点着火后,8min后烟气即可充满整个隧道;起火后10min,距离第一起火点184m的5辆运煤车起火燃烧,形成第二起火点;随后距离第二起火点40m的其他车辆也开始燃烧。 发现着火后,驾驶员汤某、押运员冯某跑向隧道南口,并警示前方车辆的驾乘人员后方起火。最终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197万元。 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G公司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从业人员习惯性违章操作(罐体底部卸料管根部球阀长期处于开启状态,装卸作业野蛮操作)、车辆消防器材配置不全等问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选题在用电石法制备乙炔时,如用次氯酸钠作清净剂,其有效氯含量不应超过( )
单选题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
单选题化工生产中,通常采用热裂解制烯烃,重油催化裂化制汽油、柴油、丙烯、丁烯,以及乙苯裂解制苯乙烯等裂解(裂化)工艺
单选题试生产前的环节众多,对它们进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题加氢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的反应,涉及加氢反应的工艺过程为加氢工艺
单选题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导线电流过载而发生金属气化进而引起的爆炸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