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经济领域,效率强调提高产出与投入的比率,扩大不同能力主体之间的财富收益差距,而公平则强调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二者侧重不同,但又具有一致性,都应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为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初期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后来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到现阶段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认识的不同,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问题:请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非选择题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的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_____(河流)的水调往 _____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 _____河道,经过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五个省级行政区。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_____水库调水,经过 _____、 _____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输往北京、天津。 (5)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进步,更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反而出现了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严重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一方面.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也就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1)分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2)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_____
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2013年1月4日《人民日报》披露:“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材料二: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荀子曾充满激情地说:天下的财物养活天下人本是绰绰有余的。现实中之所以出现“不足”和“有余”的激烈矛盾,关键在于个体的欲望未得到有效克制与合理安排。因而,他主张通过文化教育使个体成为与禽兽相区别、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文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质生活资料与主体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冲突。材料三: 在应对城市雾霾的挑战时,目前全球主要的治理模式有三:一是以美国为代表,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污染,这是从改造生产方式入手;二是以日本为代表,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力量携手治理污染,属于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三是以欧洲为代表,对高排污汽车征收重税,初步涉及城市生活方式,但也存在着治标而不治本的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些做法可以统称为“改造生产方式”,而未能深入到“改造生活方式”。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点评三种雾霾治理模式,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问题上我国政府该如何发挥好自身的职能。
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 ——摘自《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6页 材料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自《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149页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非选择题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名称分别是: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2)A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自然带应属于_____,美国中部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_____。E地属于_____气候,典型植被是_____。(3)美国境内最大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_____,该河入海口处海域有_____(洋流)流过,中游河段水质变坏的原因是_____。(4)影响A农业带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农业生产实现专业化的好处是_____。(6)美国的“硅谷”位于_____(农业带字母)内。
非选择题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较之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_____
非选择题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_____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需求市场的动荡不安,党立足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放眼国际大环境的背景下,指导和建议国务院提出了扩大内需,增加4万亿财政支出的经济调控计划,并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通过。此方案出台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多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围绕如何应对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制定落实如何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与建议。并分别深入河南、江西、湖北三省的农村、企业、社区,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地方对我国经济调控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请回答:扩大内需方案的出台是怎样体现我国的政治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1)为什么说2008年度的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_____
非选择题读下图,回答问题。(1)影响A、B、C三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2)A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原因是_____。(3)从地区特点考虑,今后发展农业生产,A地区农业机械化侧重于_____方向发展,B地区提高粮食商品率应强调_____,C地区发展农业应注意_____。
非选择题简述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条件和胜利的原因。 _____
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某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该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因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材料二: 2013年5月,“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问题:
非选择题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午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应规模经营。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进行分析。 _____
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各级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每年多达数万起。“民告官”案件主要集中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公安执法等方面。老百姓的胜诉率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屡屡遭遇“民告官”,呼唤着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1)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什么必须做到依法行政?_____
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进步,更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反而出现了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严重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一方面,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也就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非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数量超越21万,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