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政法干警
国家地方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录
政法干警
公开遴选
招警考试
军转干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
选调生
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
行政执法资格
专业综合I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文化综合
民法学
专业综合I
专业综合II
面试
分析题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试说明:(1)本条第1款中“伤害”的程度要求。 (2)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既遂)、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3)本条第2款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含义,试举例说明。 (4)如果甲故意致他人重伤但未造成严重残疾,根据案情应予减轻处罚的,对甲应如何判处刑罚?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试运用民法原理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1)该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类型。(2)“代为保管”的含义。(3)“遗忘物”的含义。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9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试分析该法律规定,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试说明:(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1)试说明犯罪集团的成立要件; (2)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区别。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6条规定:“被侵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试运用侵权责任法原理分析该条法律规定(包括该制度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效力)。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试运用民法原理分析该条法律规定(要求分析条文所规定制度的概念、制度构成和制度价值)。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237条第一款;“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试说明:(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的特征。(3)本条所讲的“猥亵”和“侮辱”的含义。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 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请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9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试分析该法律规定,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1)本条中“国家工作人员”“公共财物”的含义是什么?(2)本条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是什么?(3)某国有银行的会计,采取秘密手段窃取自己经手管理的存款,该行为如何处理?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试说明: (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试分析该法条。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进入题库练习
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9条规定:“按照合同约定一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依照法律的规定以留置财产折价或者以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进入题库练习
法条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试分析该法条。__________
进入题库练习
法条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26条规定: “被侵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试运用侵权责任法原理分析该条法律规定(包括该制度的概念、 构成要件、 法律效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