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唐律疏议》 日: “私曲相须, 公事与夺, 情无私曲, 虽违法式, 是为公坐……、 私罪, 谓不缘公事私自犯者。 虽缘公事, 意涉阿曲, 亦同私。 ”______________
分析题《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音省),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1)该段文字反映的原则是什么?(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该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4)该段文字反映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析题《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月令》冬至以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鞫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盐铁论?论菑》:“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系藏,利以施刑。”(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汉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2)汉朝实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3)汉朝实行该制度有何例外规定?为什么?
分析题某市政府为了整顿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混乱状况,在多方的建议下,欲出台关于限行摩托车的规定。公民甲某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出台这样的规定不合理、不合法。于是联合了近百人到市政府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市政府不要作限行摩托车的规定。请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1)某市政府是否有权出台限行摩托车的规定?为什么?(2)公民甲某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3)公民甲某应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
分析题某市法院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出台了一项新措施,即经与该市的税务机关协商,双方同意.在税务机关设立巡回法庭.巡回法庭的工作人员基本上由税务机关抽调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其职权是受理并审理涉及税务纠纷的民事或行政案件。请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说明该市法院的做法是否合适及其理由。
分析题马克思说过: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问题:(1)分析上述马克思的论述所分别反映和共同反映的法理问题。(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否能得出法律都反映了客观现实的结论(要求说明理由)?(3)若法律没有反映客观现实,其后果将会怎样?
分析题《唐律·户婚律》中规定:“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女追归前夫,前夫不娶,还聘财,后夫婚如法。”简要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分析题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唐律疏议》日:“私曲相须,公事与夺,情无私曲,虽违法式,是为公坐……、私罪,谓不缘公事私自犯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
分析题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唐律疏议?名例》 [问题](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2)适用这一法律原则时有何例外?为什么?(3)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分析题郭某被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为乡长,在任职8个月后,突然接到县委组织部的调令,令其接通知后立即赴县商业局就任局长。当地老百姓对此评价说:“千万张选票不如一纸调令。”请你运用有关宪法和组织法方面的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分析题200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修订,将法官的任职条件要求从大专学历提高到大学本科学历。请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说明此举的意义。
分析题某民法典第1条规定:本法有规定的法律问题,适用本法;无规定的,以习惯法裁判;无习惯法的,依法官提出的规则;同时遵守既定学说和传统。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之加以分析。
分析题某市人民政府为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加快市区街道改造步伐,发布了《关于营运性出租车收费问题的规定》。该规定要求,一切营运性出租车必须向交通管理部门交纳道路建设费、增容费200元,逾期不交者将追究法律责任。该市出租车司机赵某认为,该规定属于乱摊派的范围,因而请求人民法院依据宪法和法律撤销这一规定。人民法院认为,该规定属于市政府的行政规定,法院不能受理此案,并告知赵某向省政府和省人大反映情况。赵某认为法院不履行职责,不公正,因而一定要法院受理此案。请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1)如何认定某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营运性出租车收费问题的规定》的性质?为什么?(2)如果赵某认为市政府的行政命令违法,则他享有何种权利?为什么?(3)法院告诉赵某向省政府和人大反映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分析题魏某系个体经营者。从2004年3月开始,魏某租用某市轻纺市场的房屋一栋,为袜子生产者进行袜子包装兼作生活用房。2004年5月的一天,该市工商局所属市场工商所工作人员来魏某处检查,认为魏某元营业执照违法经营,责令到工商所申办营业执照。魏某认为自己只负责包装袜子,按双取酬,袜子生产者已经领取了营业执照,自己无须申办营业执照。双方发生争吵。工商所工作人员要将房内6箱袜子搬到工商所,但没有出具扣留凭证,双方为争夺袜子发生争执。工商所工作人员随即将魏某扭送到市场管理办公室,并用手铐把魏某绑在办公室窗户的铁栅栏上,扣留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事后,魏某向市工商局提出赔偿申请,市工商局在法定期限内未予赔偿。请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1)本案中魏某的何种宪法权利受到侵犯?其宪法依据是什么?为什么?(2)魏某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什么?(3)结合法理和法律有关规定分析工商所的做法违反了何种原则?
分析题1948年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动员戡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受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议决,为紧急处分。”还规定:“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副总统的连选连任,不受宪法第四十七条连任一次之限制。”根据该规定分析说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与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之关系。
分析题旧律(指汉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新律)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晋书?刑法志》上述文字材料记述了汉、魏时代法典体例发展演变的概况,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旧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2)“旧律”在篇目体例上存在什么问题?(3)“新律”在篇目体例上有哪些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汉魏之后,《晋律》和《唐律》在法典的篇目体例上又是如何演变的?
分析题某市法院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出台了一项新措施,即经与该市的税务机关协商,双方同意,在税务机关设立巡回法庭,巡回法庭的工作人员基本上由税务机关抽调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其职权是受理并审理涉及税务纠纷的民事或行政案件。请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说明该市法院的做法是否合适及其理由。__________
分析题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请运用所学法理学理论,对这段话加以分析。
分析题2005年5月25日上午9时左右,赵先生到某超市购物,因尝了一个樱桃,就被商场工作人员叫到办公室,说他偷吃樱桃。赵先生认为只是品尝,不是偷吃。工作人员还要赵先生脱去上衣进行检查0赵先生不答应。一工作人员上来强行脱赵先生的衣服,致使赵先生摔倒在地,鼻子不停地流血,耳朵也发生耳鸣。直到中午11_点左右,赵先生才被放出来。他要打110报警.几次拿起电话,都被商场的人抢走话筒。派出所的民警赶到后,他们就一起去做了笔录,然后赵先生到医院验伤接受治疗。赵先生一怒之下将商场告上了法庭。请运用宪法知识对此案进行分析。
分析题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请运用所学法理学理论,对这段话加以分析。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