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招警考试
国家地方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录
政法干警
公开遴选
招警考试
军转干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
选调生
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
行政执法资格
问答题材料一: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地从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到海南,遍布全国各地。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报告给出的研究结果,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发生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城市农村均在其内,频次十分密集,绝对数量巨大。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另有6.1%的受访者表示在校“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有专家表示:“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存在.之前对于这类问题的看法都是支离破碎的,现在经媒体曝光的越来越多,大家才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教授A认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双方甚至旁观者都是受害者,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将在青少年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而且校园欺凌施暴者许多是“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教育家长及家长自我教育是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重要一环。某中学校长小郭表示,学校和家庭“唯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老师的缺少,都是重要成因。 校园欺凌乃至暴力事件的一再发生,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其严重性,“不再是小事一桩”。要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校园欺凌根在心灵,责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因此,终结校园暴力,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和家长“偏重分数,轻视素养”“管控有余,教育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青少年在心智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必须通过可操作的规则教育、行为教育等,并加以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培养底线意识,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材料二:“我今年21岁了,当我梦见初中时候的事情,有时还是会发着抖醒过来。”小凌回忆起十年前的场景,依旧心有余悸。 小学毕业后,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小凌从城区学校转到了城郊的机关子弟学校.转学生、成绩好,又因为是课代表,会登记不交作业的同学,这样的几个标签加在了小凌身上,不到两个月,她就成了班里同学的欺凌对象。 扯头发、扇耳光、被关进厕所里,男生负责打,女生负责骂,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无果后,小凌写了一份遗书。 “无非一死,无非一命。”小凌在遗书里这样写道,这份遗书到现在她还留着。 “因为初中(被欺凌的经历),我整个人生都被毁了,我没有办法恋爱,看见异性就恶心反胃,与人视线交汇时,我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小凌说。 面对校园里的欺凌事件,大人们往往没有提到足够的认识程度。 小凌并不是没有向老师寻求过帮助。在被同学用凳子砸、被关进厕所、被辱骂之后,她找到老师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但老师的反应让她更加心寒.老师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专家B:“成人对校园欺凌这件事很少能看得到位。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成人的观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受欺凌者,打回去;对于施暴者,以后不许这么做了。仅此而已。对于受欺凌者来说,很少能够打回去的,而且靠打回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于施暴者,一句‘以后不许欺负人了’,也难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凌最后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欺凌。 在她长高了十公分,又长胖了十斤之后,她选择了反击。在又一次被群殴之后,她举起石头,打破了其中一个人的头,当时她想:“要死也要一起死。” 这之后,没有人再敢打她。但让她痛苦的是,只有变成一个和加害者一样的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 而这之后,阴影在她的生活中如影随形。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伤害挥之不去,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我总是怀疑自己,否认自己,不信任别人,自卑自弃。”小凌说。 专家C认为:“校园欺凌从根本上就是对他人权利和尊严的伤害,而这往往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方面。” 生理上的比较容易治愈,而后两者,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侵犯,往往很难治愈。心理学将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 专家C说:“我国的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学校没有拿出时间对校园欺凌这件事进行专门的讨论,而这恰恰十分重要。”他认为,等到欺凌事件发生,不管法律有多完备,对孩子的伤害都已经难以挽回了。只有在孩子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氛围,才能在扼制校园欺凌上做到向前延伸,不会造成难以平复的后果。 专家D认为:“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如果心理层面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陷入两种极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会产生自杀想法;或寻找比自己弱的目标,将情绪转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变为新一轮的欺凌者。” “孩子不是生长在真空环境中,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文化的缩影。如果孩子身边充斥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他们难以独善其身。”教授E分析认为,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长如果对孩子实施家暴,会让孩子认为暴力能解决问题,也这么对待他人。 教授F说,青少年的自我认识、人格均处于成长期,其行为模式多来自于效仿,自我辨别和约束能力较弱。当今,一些社会戾气、成人施暴行为,随着网络传播后更易被未成年人效仿。 材料三:近期,有多起校园欺凌事件被新闻曝光,初二学生疑遭校园暴力致死、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校园被欺凌跳楼、8岁的孩子被11名自称“闲来无事打人玩”的学生围殴致死、11岁女孩被同龄女孩们当街扇耳光暴打等等。但按目前法律,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因此对施暴者常只能批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继续屡屡发生,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以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可见问题的严重程度。 而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犯了校园欺凌的中国留学生三人在达成认罪减刑协议的背景下,依旧将在美国监狱里分别度过漫长的13年、10年和6年刑期,而且在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此生恐怕再难踏上美国的土地。更有意味的是,案发后居然有位涉案同学的父亲试图贿赂受害人,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也被警方逮捕吃上官司。事情到此并没有完,该案的两名受害者还对施暴者们提请了民事赔偿诉讼。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美国是最早开始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的国家之一,从六十多年前起就开始研究相关现象和问题,寻找解决策略,并从法律层面给出可靠的依据和保障。其中1994年国会通过的《学校安全法案》和《学校禁枪法案》就是两项非常重要的法案,前者规定联邦政府每年需拨专款用于地方学区以帮助学区实现安全管理,而后者配合规定了联邦拨款的申请条件,要求学校对持有武器和违反法律的学生实施停学一年的惩罚,同时学校执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领取联邦政府的援助资金等。如今,美国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已相当完善,包括从禁枪、风险评估、联邦拨款到公开学校安全状况,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等。 相比美国法律对校园欺凌的严厉,目前中国法律对施暴孩子的行为要包容的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按目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满14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或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应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所以一旦校园欺凌发生,只能由学校和家长解决,但学校又缺乏有效的惩戒方式,有时当事人甚至能用钱来摆平。难怪在美国被判入狱后一位留学生的父亲在面对纽约时报采访时,会认为在美国违法的“校园欺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打完气就消了,他还抱怨美国法律对孩子判得太重,是对美国法律不了解而输了官司等,这一反应不过是国内目前对校园欺凌现象整体缺乏重视的一个缩影而已。 材料四: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通知》指出,要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 《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按照“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 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根据各地治理情况,组织督查组对各地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材料二中提到的“只有变成一个和加害者一样的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引人深思,请你结合社会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几年发生的许多纠纷皆因扶摔倒的老人引起。2014年的春晚有一个小品就叫做《扶不扶》,不久还真发生了一起与小品类似的事情,幸好扶起老人的是一位民警。通过监控录像才得以洗清自己。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媒体的关注及讨论。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 (2)联系现实生活,自主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700字左右。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有哪些要求?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资本主义国家监狱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其外在表现是不同的。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列举1991年以来司法部发布的7个劳动教养规章的名称。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某公安分局接到举报,李某在其录相馆播放淫秽录相,逐到李某所开录相馆进行检查,果然发现其正在播放淫秽录相。公安机关在当场发现有淫秽书刊二本和光碟四张,门票收入200元,用于播放淫秽光碟的电脑一台,于是当场扣押了这批物品。李某要求在场的警察开具扣押物品的清单,而执行任务的警察却告诉他,违法事实存在,没有必要再开清单,没有开具清单。后经调查,淫秽书刊是李某朋友张某的,电脑是李某从某单位偷来的,光碟中的二张淫秽光碟是李某购买的,另有二张外国大片光碟是向其朋友杨某借来的。 公安机关在执法中有无违法之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这批被扣押物品应怎样处理?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监狱工作原则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王某,男,24岁,某厂工人。因其赌博欠债,难以偿还,便打算盗窃本厂财务部保险柜里的现金。某日晚9时许,王某撬开了财务部的房门,但因无法打开小保险柜,未能窃取柜中的现金。于是,王某将小保险柜搬离财务部,隐藏在厂内仓库旁的小试验室里,想等待时机再撬开小保险柜,窃取现金。第二天,财务部的宋会计上班后发现办公室门被撬、小保险柜失踪,当即报案。公安人员在厂内仓库旁的小试验室里找到保险柜,柜门尚未打开,柜内人民币也原封未动。 王某的行为是盗窃既遂还是未遂?并说明理由。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区别对待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犯罪嫌疑人李某,男,17周岁,2010年12月12日,李某在街头闲逛时与人发生口角并用刀捅死对方。接到群众举报,公安民警当场将李某抓获并于当日对其刑事拘留。由于其他民警外出办案,民警甲一人对其进行讯问,且未通知其父母到场。12月17日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李某父亲请求会见儿子并为其聘请律师,被侦查人员拒绝,李某父亲认为儿子是未成年人,为其申请取保候审,被侦查人员拒绝。路人乙亲眼目睹了李某与人争执并致人死亡过程,侦查人员将乙传唤至公安机关询问。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试述假释制度的意义。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监狱文明管理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之后,张三家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一次张老汉向儿子张三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村民委员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的“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诉讼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材料中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甲糕点厂采购员李某持该店空白介绍信和工作证到某市采购面粉,恰巧看到该市乙公司出售的白糖质优价廉,便自作主张,以糕点厂的名义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糕点厂向乙公司购买白糖2000斤,预付货款1000元,余款一个月后付清。李某预付了货款,将白糖提走,回厂后向厂长作了说明。厂长认为,厂里尚存有大量白糖,无需再进新货,况且厂里只要求李某采购面粉,因此由其购买的此批白糖应由李某自己负责处理。李某无奈,只能自己想办法将白糖卖掉。一个月后,乙公司向糕点厂催要货款,糕点厂以购买白糖纯属李某个人行为为由,拒绝支付。乙公司则认为李某的行为应由糕点厂负责,遂诉至法院。 请问: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论宪法与人权的关系。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犯罪嫌疑人王某,男,68岁,农民,因装神弄鬼骗取钱财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拘留后公安机关发现其患有严重肺结核,经医院检查属实,需要隔离。公安机关遂做出取保候审决定,要求王某提供保证人。王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由其弟做保证人。公安机关调查发现,王某之弟有一定资财,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处较多,行踪极不稳定,因此没有同意王某之弟做保证人。 请问: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习艺作用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简述罪犯权利不完整性的含义和体现。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李、王二人因琐事发生争吵,进而互相推搡,众人劝阻无效。李恶言相向,激怒王。王冲向李,挥拳照李胸部打击,由于李躲闪,拳头正中李的头部,李当即躺倒在地,不省人事。后王与众人将李送往医院,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李患有脑瘤,其是因受外力打击致脑瘤破裂而死亡。 试分析: 1. 王的行为与李的死亡结果之间有无刑法因果关系? 王的行为与李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李的死亡结果显然是由于王的拳击所引起。 2. 王行为时在主观上持何心理态度? 王在主观上存在过失。王虽不希望也不放任李的死亡,但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是应当预见而未预见,以致该结果发生,所以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