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根据省国土局的安排,某市××××年××月开始对本地区开展土地调查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测区的东部为平地、西部为丘陵地。其中平地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地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450km2。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GB/T 13989—92); (9)《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 (10)《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地理信息单位承接了某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项目,任务是生产在线地理信息数据、开发门户网站。
1.现有数据源情况:
(1)覆盖全省域的数据:①2010年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1980西安坐标系;②2012年导航电子地图道路网数据,WGS—84坐标系。
(2)覆盖省会城市的数据:①2010年1:5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②2012年导航电子地图兴趣点数据,WGS—84坐标系。
2.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要求:
(1)全省域线划电子地图数据:从现有数据源中选取适当的数据集和要素,经融合处理后形成一个覆盖全省域的线划电子地图数据集,同一区域有多种数据源时保留精度高、现势性好的数据集和要素;道路网要素保证全域拓扑道通,坐标系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全省域地名地址数据:从适当数据源中提取地名地址数据和兴趣点数据,融合处理形成覆盖全省域的地名地址数据集。同一区域有多种数据源时保留精度高、内容全、现势性好的数据集;坐标系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3)电子地图瓦片:对线划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地图整饰处理,生产15~17级电子地图瓦片。
3.门户网站建设要求:提供地图浏览,地名地址查找定位的基本功能。
[
问题
]
问答题 某市拟建设市政设施管理与更新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由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服务,包括全市0.05m彩色正射影像以及1:500、1:2000地形图数据等,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和高斯—克吕格投影。
2)市政设施数据
(1)道路和桥梁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存储,以多边形表示道路和桥梁的路面范围,同时采集道路和桥梁的中心线;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号、宽度、路面材料、名称等。
(2)路灯要素。利用GPS采集道路和桥梁沿线路灯的定位点数据,为WGS84坐标系;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所在道路和桥梁的编号及名称;按照片区存储;其他路灯暂不采集。
(3)燃气管线、燃气井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燃气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码、管径、管材等;燃气井采集点位及类型属性。
(4)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要素的采集和存储,参照燃气设施数据方式进行。
2.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要求
对数据进行分层组织,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道路、桥梁、路灯、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设施要素划分为相同层;全市范围连续无缝,要素对象应进行接边和保持唯一;数据库坐标系与1:500地图数据一致,利用WGS
84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对路等数据进行转换;入库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内业数据检查和野外抽查核实。
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并可调用已在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在掌上电脑(PDA)上开发,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市政设施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市政设施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和有关功能服务接口。 问题:
问答题工程简介沙子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IK1584+145~DIK1584+751,全长606m,其中明挖段里程分别为DIK1584+390~DIK1584+425、DIK1584+543~DIK1584+594,长度分别为35m和51m。沙子岭隧道DIK1584+145~DIK1584+569.81段位于半径R=9000m的圆曲线上,DIK1584+569.81~DIK1584+751位于缓和曲线上。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坡度分别为5‰和-11.5‰,在DIK1584+93.75~DIK1584+506.25设置竖曲线,曲线半径为25000m。2.测量依据①《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②《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8—91;③《设计院控制桩表》。3.测量仪器及人员导线测量采用尼康DTM—352C全站仪,水准测量采用DSZ3水准仪。在使用前经专门机构检测,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测量由1名测量工程师和3名测量技师组成。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对长度小于4km的隧道,洞外、洞内导线测量按四等精度,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00,测角中误差为2.5''。(2)隧道洞外控制网布设。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中规定,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宜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沙子岭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附合导线,在入口和出口处,用加密GPS点作为附合边(GPS点精度为四等导线点)。由人口和出口处的加密点GPS1、GPS2和N96—3、N96—4GPS相连形成附和导线,采用尼康DTM—352C全站仪,用测回法按四个测回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简易平差,平差时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在各个水平角中。取平差后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隧道四等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沙子岭隧道高程控制使用DSZ3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施测。在人口处加密水准点,从四等水准点IC1102出发,按闭合导线进行往返测量。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K为路线或测段的长度,km)测量结束后,按上式测段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其计算式为式中;△为测段往返测(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R为测段长度,km;n为测段数。规范要求四等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5.0''。对测量结果,则按与距离成正比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其符合进行分配,以改正水准路线上每两点间的高差,最后按改正后的高差计算出加密水准点的高程。5.隧道洞内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导线测量。沙子岭隧道长度为606m,中间还有两段35m和51m的明挖地段,线路较短,因此采用单导线进行布设。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施测时必须进行往返测量或独立进行两次以上的测量。导线角采用左右角观测法,测角中误差为2.5'',测回数为4测回。测角精度评定:式中:dβ为导线角两次测量或左、右角的差值;n为导线角的测站数。洞内导线边长测量作业方法、精度要求和洞外相同。隧道施工每进洞200m时,洞内导线点应同洞口导线点进行联测。同时在每一次建立新导线点时,对起算的原有导线点必须进行复核。2)洞内导线点的埋设洞内导线点由于受施工影响比较大,应埋设在坑道底板以下10~20cm处,上盖以铁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和里程,用箭头指示桩位。3)洞内高程控制洞内高程控制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观测方法和洞外相同。洞内高程控制点的密度一般不大于200m,布设于导线控制点上。6.隧道贯通误差分析贯通误差精度要求:对长度小于4km的隧道,洞外、洞内控制测量对贯通面的贯通误差影响分别为30mm、40mm;高程中误差分别为18mm、17mm。7.仪器检定证书(略)问题:
问答题
某市根据基础测绘规划,拟对本地区进行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二等水准观测1000km,三等水准观测500km,对全区的水准网进行统一的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测绘大队承担了该项目。 现有资料如下。 1)图件资料
测区现有1:10万、1:5万、1:1万地形图。 2)水准资料
4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其中2个基本点和2个基岩点。
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二等点307个,其中基本标石点8座,普通标石点299座;三等点361个,全为普通标石点。
(该地区为Ⅱ地区) 问题:
问答题
某地区为全面查清全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决定开展全区土地调查工作。
问题:
问答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的DLG数据建库的任务。根据该市1:500的数字线画图建立地形要素数据库。
问题:
问答题贯通工程测量 1)工程概况
××矿井田位于××中部黄土高原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或沙滩,海拔1680~1900m;区内河流无常年性流水,沙河及冲沟有季节性流水。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特征为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区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起伏较大,以黄土丘陵居多。区内有专用铁路和公路分别与××铁路和××国道连接,交通便利。
该矿是1972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21万t/年,矿井曾连续三年产量达30万t/年。由于超生产能力服务和小窑破坏,使老采区资源枯竭。为了矿井接续,经原矿务局研究决定,对××矿实施深部接替改造设计。为此需将三矿主井筒继续延伸,使之与××矿三采区轨道上山贯通,从而解决矿井延伸后的总回风、提升等问题。该贯通测量工程属一矿副井与三矿主井两井间贯通,属重要贯通工程。两主井井口相距2100m,井下导线长度约2700m。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已有资料利用
本设计所采用的起始数据为1968年××地质局测量六队的三角点成果和1997年9月××公司地质队提交的三角点成果联测到井下的导线点成果资料,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经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核实,起始资料正确可靠。
4)仪器设备 (1)SET22D防爆智能全站仪,技术指标:
测距精度:±(2mm+2ppm×D) 测角精度:±2"
测程:井下大于500m,地面2400m(一块棱镜) (2)HD8200E型GPS接收机,技术指标:
平面定位精度:静态测量±(5mm+1ppm×D)
高程精度:静态测量±(10mm+2ppm×D)
(3)陀螺经纬仪,在洞内导线测量中加测陀螺定向边是提高贯通测量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4)S3型水准仪,高程测量。 5)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鉴于GPS测量具有精度高、施测简便的特点,本设计采用GPS网建立地面独立平面控制,并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为此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中四等GPS测量要求施测。
(1)布网原则: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其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2)点位选择:点位的选择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大于50m),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并避开大面积水域,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以防止多路径效应。
(3)观测方法及要求:用广州中海达HD8200E型GPS接收机三台套,以静态定位法施测GPS控制网。新购置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4)数据处理:数据后处理用HD8200E随机软件HDS2003进行。 6)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两井间的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采用S3型水准仪,配以区格式水准尺,独立施测两次,取两次测得的高程平均值作为最终值,以求得水准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标高。
7)洞内控制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施测,用陀螺经纬仪加测陀螺定向边。
(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S3型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 8)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编写提要如下: (1)贯通工程略图。
(2)贯通工程概况:贯通巷道的用途、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
(3)测量工作情况:参加测量的单位、人员,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及完成日期。
(4)地面控制测量情况:GPS控制网的施测时间、单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联测GPS近井网时所用三角点的精度,点位的完好情况等。
(5)井下测量情况:贯通导线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高程测量的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
(6)贯通精度情况: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贯通实际偏差值。 (7)应附全部贯通测量资料明细表及附图。
9)问题
问答题
根据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对本市建成区测绘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根据前期已完成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拟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立体测图。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0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68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1)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成果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问答题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并完成了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任务。 1.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18cm×18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60条航线,每条航线8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5040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东西向飞行。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 (3)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控制点均得到共用;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工序使用。 问题:
问答题土地利用调查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测区为全市范围,约4000km2。2009年已经完成全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并已完成初步建库工作。此次更新测量主要采用土地利用分类现场调查,边界定位采用网络RTK方式进行。
2)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有较完备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资料,包括平面控制资料、高程控制资料、图件资料、地籍档案资料。
3)测量项目目标 (1)部分控制点检测;
(2)权属变更调查(由甲方组织实施,乙方配合技术性工作); (3)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4)数据库更新。 4)主要法律法规与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源部,2001年);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7)《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8)《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1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
(11)《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 (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14)《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1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5)问题
问答题
1995年11月,国务院确定,从1996年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全国陆地(不含港澳界)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任务。根据这一要求,某省在民政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于2000年4月开始对本省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勘定工作。
问题:
问答题市政设管理与更新信息系统
××市拟建设市政设施管理与更新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由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服务,包括全市0.5m彩色正射影像,以及1:500、1:2000地形图数据等,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
(2)市政设施数据
道路和桥梁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存储,以多边形表示道路和桥梁的路面范围,同时采集道路和桥梁的中心线;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号、宽度、路面材料、名称等。
路灯要素:利用GPS采集道路和桥梁沿线路灯的定位点数据,为WGS-84坐标系;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所在道路和桥梁的编号及名称,按照片区存储;其他路灯暂不采集。
燃气管线、燃气井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燃气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号、管径、管材等;燃气井采集点位及类型等属性。
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要素的采集和存储参照燃气设施数据方式进行。
2)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要求
对数据进行分层组织,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道路、桥梁、路灯、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设施要素划分为相同层;全市范围连续无缝,要素对象应进行接边和保持唯一;数据库坐标系与1:500地形图数据一致,利用WGS-84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对路灯数据进行转换;入库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内业数据检查和野外抽查核实。
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并可调用一再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在掌上电脑(PDA)上开发,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市政设施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市政设施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和有关功能服务接口。 4)问题
问答题根据某市“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需求,需对该市沿海、沿江的滩涂实施1:10000水下地形测量,为该市围垦工程、港航建设、海洋资源利用等提供基础性测绘资料。测区位于东经121°34"00"~122°09"00",北纬40°04"45"~40°23"30",包括该港口及附近地区、航道、锚地以及航行信息(水深、障碍物、干出滩、海岸线、海底底质、助航标志等)。项目任务是完成1:10000水下地形测量,提供当地平均海平面基准下的高程数据、2000坐标系下的UTM坐标,并绘制水下地形图。任务日期为:自2010年4月15日开始,到2010年5月30日结束。
(1)已有的资料准备。
①测区内已有1:10000地形图,可作为控制网设计、选点用图;
②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③长期验潮站资料包括:布设了1、2、3三个潮位站,3站为长期验潮站,前期已经有13年的潮位观测资料;1、2站为短期验潮站。
(2)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测绘成果,严格按照现行的的测绘规范和标准执行。
(3)已有设备情况。
水下地形测量采用的设备包括定位设备(GPS)、声速测量、验潮仪、水准测量、其他辅助设备。
问题:
问答题赣州市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为了满足本市的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需要,响应中央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利用GPS技术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作业范围约90km2,涉及周边等纳入规划建设的县市,现阶段已完成全部外业观测任务。仪器设备齐全,人员由有丰富大地测量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及技术员等若干名组成。主要作业规范依据有:(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2008—2005)。(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GB/T20256—2006)。(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6)《区域似大地水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23709—2009)。下图是进行GPSC级网观测时的局部控制网网图,分别由D1~D4共4台广州中海达HD8200E讲行观测。问题:
问答题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根据工作需求,河北省需要编制一张1:1000000《河北省地图》,全面表示河北省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政区分布、交通网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以及与周边省市的联系,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办公用图。
(2)制图区范围。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河北省,由于有些地图采用的是矩形分幅,图幅还涉及周边省市区域。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下游,东部濒临渤海,东南部和南部与山东、河南两省接壤.西部隔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接。地域广阔,地跨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总面积为187700km
2
。
河北省辖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沧州市、保定市、衡水市1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115个县(含6个自治县)、910个镇、35个市辖区,人口669900人。
3.编图资料情况(略)
4.地图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地图精度。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图上±0.75mm,最大不超过±1.1 mm。
(2)地图规格。比例尺为1:1000000,成图尺寸为1100mm×800mm,印刷成品为1张挂图;采用矩形的分幅设计,版面由主区、邻区、图例、附图、图名、比例尺和图外要素组成,图例以矩形开窗形式配置在图面的左下角。
【问题】
问答题某工程拟建六层建筑物,一层地下室,用地面积3177.76m
2
,现状场地较平整。基坑开挖深度为3.25~6.90m,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旗峰路,距基坑约15m,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m。
环境条件:场地附近属残丘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
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储存于黏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2.30~3.10m。
基坑西侧采用复合型加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用放坡加土钉的支护方式。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无论哪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
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1)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2)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
(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4)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况检查;
(5)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
(6)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
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两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问题】
问答题某市计划建立该市基础地理信息库,先期进行地形要素数据库的建设。为了保证质量,对地形要素数据库进行质量控制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制定数据检查验收规定。 (2)制定DLG数据汇交技术规定。 (3)开发检查验收软件。 (4)数据检查验收的试验与技术培训。 (5)开展数据检查验收。 【问题】
问答题某省为了满足本省的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需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利用GPS技术建立二等大地控制网。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埋设标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等环节。
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技术设计实施前,承担设计任务的单位或部门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测绘技术设计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必要时,亦可指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的DLG数据建库的任务。根据该市1:500的数字线画图建立地形要素数据库。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