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地形图测绘 1)工程概况
××省××县总面积1985km2,辖××街道办事处1个,乡(镇)11个,散落的村庄118个,以前的村镇规划所用的地形图都是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精度差,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新一轮的村镇规划就是要按照上级的部署,要高起点、高要求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测区位于××省中部偏北。测区内大部分为村镇密集居民区。测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18.5℃,年均降水量在1700mm左右。测区内有铁路、国道和省道,交通尚属方便。
2)测量项目目标
(1)利用C级GPS控制网点0014、0036、077P、078P,在所测量的村镇建立D级(3PS控制网。
(2)按先乡(镇),后村庄,急用先测的原则完成地形测量。
(3)采用全站仪测图方法,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
(4)争取“十二五”前期完成各乡、镇所在地及部分村庄地形图。
(5)力争“十二五”后期全面完成新农村地形测量工作,做到“一县一图,一乡一图,村村有图”。
3)已有资料的利用 (1)总参测绘局测制的1:5万地形图;
(2)××省测绘局测制的1:1万地形图;
(3)××测绘院测绘的1:1000地形图(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方法);
(4)C级GPS控制网点。014、0036、077P、078P平面坐标成果(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7°);
(5)C级GPS控制网点0037、077P高程成果(成果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4)《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5)问题
问答题大西客运专线北起山西大同,经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渭南等9市31县(区)至陕西西安,全长859km。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大同枢纽、太原枢纽、临汾动车运用所、运城地区、西安枢纽配套工程及相关疏解线、联络线。正线:大同至西安(含)(CK0+000~CK473+250)线路长841.876km,山西省境内706.336km,陕西省境内135.54km。大同至太原274.235km,太原至运城356.331km,运城至西安211.31km。需要进行CPⅢ控制网测量的范围路段:
(1)L3K0+000~L3K5+610.679 长5.611km;
(2)L4K0+000~L4K5+603.911 长5.604km;
(3)DZ1K0+000~DAZ1K2+346.534 长2.347km;
(4)K234+000~K233+560 双线0.44km;
(5)DZ2K0+000~DAZ2K1+996.786长1.997km;
(6)DZK0+000~DCK4+543.375长4.543km;
(7)DZYK0+000~DZYK4+657.158长2.488km。
所要做的测量工作主要是: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和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
执行的标准及规范:《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08314—2001)。
问题:
问答题××××年××月,在××省民政部门组织下,××省测绘局开展全省区域内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工作。界线测绘范围包括××省×个地级市、×个县级市、×个县相邻的××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 问题:
问答题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已于××××年××月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并完成了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现阶段的工作是完成全部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任务。
1.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18cm×18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
min,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60条航线,每条航线8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5040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东西向飞行。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
(3)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控制点均得到共用。
(4)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工序使用。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开展了沿海某岛屿的陆岛GPS联测及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分级布设了若干GPS B、C级控制点,以及高程异常控制点(又称GPS水准点)和二、三等水准点,辅以全站仪等常规方法建立了D级测图控制网,并对海岛及附近海域施测了1:2000地形图。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带高斯一克吕格投影。1985国家高程基准。
1.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在大陆沿海岸线布设了300km长的二等水准附合路线。在编算概略高程表时,对各测段观测的高差进行了水准标尺长度改正、水准标尺温度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和固体潮改正,计算发现附合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超限。
2.测图控制网中有一条电磁波测距边MN的斜距观测值D=2469.386m,M、N两点的平均高程h
m
=30m,高差△h=5m。在经过归化投影之后,通过M、N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计算等到D’=2469.381m,两点的平均横坐标y
m
=20km。
3.水下地形采用单波束测深。在水深测量开始之前,利用新建海岛验潮站一个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了当地临时平均海面和临时深度基准面,埋设了水准点P,测得P点基于临时平均海面的高程h
p
=5.381m,测量结束后,利用海岛验潮站连续12个月的观测资料及沿岸长期验潮站资料,重新计算了当地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并对测深成果进行了改正。新的平均海面比临时平均海面低3cm,比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高出20cm。GPS联测得到点的三维大地坐标,其大地高H
p
=5.892m。
【问题】
问答题某县城镇地籍调查包括县城建成区与部分规划区,共划分5个街坊,7943宗土地,总面积14.72km2。范围东起化肥厂,西至县殡仪馆,北及东牛屯蔬菜市场,南抵小河道工业区,凡位于该范围内的国有、集体各类用途土地均为调查对象。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和数据库建设,聘请某测绘公司承担权属调查、地形地籍测量和图形数据库建设任务,各村负责派专人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权属调查。(1)前期准备阶段。①收集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原有城镇地籍调查图,包括街坊划分信息、道路、河流信息、有关地籍档案,建成区基本地籍图的分幅情况、分幅结合表、分幅坐标、比例尺,控制网布设等级、分布范围、控制网图、控制网坐标成果,地籍图、宗地图及界址点成果表、面积计算表,权属资料及有关发证材料等。②组织业务培训,对参加地籍调查工作的人员进行为期5天的内业及外业培训。③编制技术方案,举行专家论证会议,进行项目协调和前期业务技能培训。(2)组织实施阶段。①资料处理。对收集上来的资料,与实际用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地籍调查要求进行分类归纳,摸清工作量,划分工作区。②外业调查。外业调查要充分利用城镇地籍调查图和相关资料。做好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准备。城镇地籍变更调查要先确定调查范围,确定新旧资料衔接利用方案,进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和新扩范围的调查工作。土地权属界线应以原有的城镇土地权属调查资料为依据,确定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界线;原有土地界线已经变化的,要按有关规定重新确定土地权属界线,设置土地界址标志,确定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城镇地籍调查要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实地勘测确定各宗地的界址。外业调查要填写相关的外业调查手册。③内业工作。整理外业调查成果,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进行辖区行政面积、土地权属面积、各地类面积的量算汇总,并对城乡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以计算机量算面积经图幅理论面积控制平差后确定宗地面积。完成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图的更新和各种比例尺宗地图绘制。完成城镇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编制地籍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分析报告。完成土地统计汇总,以此为基础完善城镇土地变更调查制度,实现土地变化随时更新,保持资料现势性。④数据库建设。在上述工作开展的同时,数据库的建设同时进行。利用国土资源部测评通过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软件建设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属性数据库。(3)技术依据。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2007]7号)。③《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④《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⑤《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⑥《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1993)。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⑧《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⑩《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2)。《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1997)。《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4)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分带、高斯正射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问题:
问答题
某市拟建设市政设施管理与更新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由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服务,包括全市0.05m彩色正射影像以及1:500、1:2000地形图数据等,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和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2)市政设施数据
(1)道路和桥梁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存储,以多边形表示道路和桥梁的路面范围,同时采集道路和桥梁的中心线;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号、宽度、路面材料、名称等。
(2)路灯要素。利用GPS采集道路和桥梁沿线路灯的定位点数据,为WGS84坐标系;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所在道路和桥梁的编号及名称;按照片区存储;其他路灯暂不采集。
(3)燃气管线、燃气井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燃气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码、管径、管材等;燃气井采集点位及类型属性。
(4)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要素的采集和存储,参照燃气设施数据方式进行。
2.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要求
对数据进行分层组织,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道路、桥梁、路灯、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设施要素划分为相同层;全市范围连续无缝,要素对象应进行接边和保持唯一;数据库坐标系与1:500地图数据一致,利用WGS
84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对路等数据进行转换;入库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内业数据检查和野外抽查核实。
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并可调用已在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在掌上电脑(PDA)上开发,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市政设施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市政设施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和有关功能服务接口。 问题:
问答题工程简介沙子岭隧道起讫里程为DIK1584+145~DIK1584+751,全长606m,其中明挖段里程分别为DIK1584+390~DIK1584+425、DIK1584+543~DIK1584+594,长度分别为35m和51m。沙子岭隧道DIK1584+145~DIK1584+569.81段位于半径为9000m的圆曲线上,DIK1584+569.81~DIK1584+751位于缓和曲线上。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坡度分别为5‰和-11.5‰,在DIK1584+93.75~DIK1584+506.25设置竖曲线,曲线半径为25000m。2.测量依据(1)《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3)《设计院控制桩表》。3.测量仪器及人员导线测量采用尼康DTM—352C全站仪,水准测量采用DSZ3水准仪。在使用前经专门机构检测,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测量由1名测量工程师和3名测量技师组成。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材料:①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对长度小于4km的隧道,洞外、洞内导线测量按四等精度,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00,测角中误差为2.5″。②隧道洞外控制网布设。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中规定,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宜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沙子岭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附和导线,在入口和出口处,用加密GPS点作为附和边(GPS点精度为四等导线点)。③由入口和出口处的加密点GPS1、GPS2和N963,N96-4GPS相连形成附和导线,采用尼康DTM-352C全站仪,用测回法按四个测回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简易平差,平差时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在各个水平角中。取平差后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隧道四等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沙子岭隧道高程控制使用DSZ3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施测。在入口处加密水准点,从四等水准点IC1102出发,按闭合导线进行往返测量。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K为路线成测段的长度,km)。测量结束后,按上式测段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Δ,其计算式为:。式中,Δ为测段往返测(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R为测段长度,km;n为测段数。规范要求四等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Δ≤5.0″。对测量结果,则按与距离成正比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其符合进行分配,以改正水准路线上每两点间的高差,最后按改正后的高差计算出加密水准点的高程。5.隧道洞内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导线测M。沙子岭隧道长度为606m,中间还有两段35m和51m的明挖地段,线路较短,因此采用单导线进行布设。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施测时必须进行往返测量或独立进行两次以上的测量。导线角采用左右角观测法,测角中误差为2.5″,测回数为4测回。测角精度评定:。式中:dβ为导线角两次测量或左、右角的差值;n为导线角的测站数。洞内导线边长测量作业方法、精度要求和洞外相同。隧道施工每进洞200m时,洞内导线点应同洞口导线点进行联测。同时在每一次建立新导线点时,对起算的原有导线点必须进行复核。(2)洞内导线点的埋设洞内导线点由于受施工影响比较大,应埋设在坑道底板以下10~20cm处,上盖以铁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和里程,用箭头指示桩位。(3)洞内高程控制洞内高程控制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观测方法和洞外相同。洞内高程控制点的密度一般不大于200m,布设于导线控制点上。6.隧道贯通误差分析贯通误差精度要求:对长度小于4km的隧道。洞外、洞内控制测量对贯通面的贯通误差影响分别为30mm、40mm,高程中误差分别为18mm、17mm。7.仪器检定证书(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