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建造师
注册建筑师
造价工程师
工程咨询(投资)专业职业资格
监理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城乡规划师
注册计量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设备监理师
安全评价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注册机械工程师
通信工程师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
建筑工程测量员
建筑工程监理员
建筑工程安全员
建筑工程资料员
建筑工程实验员
建筑工程施工员
建筑工程质量员
建筑工程机械员
建筑工程劳务员
建筑工程材料员
建筑工程标准员
复合题某新建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起自H站,止于M末站,全长120km,管径为1219mm,压力为10MPa,设计年输送能力为4.0×109m3。工程全线包括首、末站共6座站场和8座监控室。全线管道外防腐采用普通级三层PE防腐层,设置阴极保护站对管道进行保护。对全线采用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监控室设置远程终端装置、站场设置站控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其中K分输站场的主要功能为过滤分离、调压和计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过滤分离系统(3座旋风分离器和3座过滤分离器)、放空系统(1具放空立管)、计量调压系统(4套计量撬和4套调压撬)和环保工程(1座污水暂存池和1座化粪池)等。过滤分离系统是对输送介质中含有的沙粒和其他固体杂物进行过滤分离,过滤分离器每年定期进行1次检测,泄漏的少量天然气和系统超压天然气泄放均通过放空系统的放空立管放空,超压放空频率为每年1~2次。营运期K分输站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暂存,定期由罐车清运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管道干线工程沿线经过平原区和丘陵区,用地类型有农田、荒地、一般林地和公益林区,其中穿越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等交通设施12处、小型河流4处。在第三、第四监控阀室之间沿大岗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大岗保护区)外围经过,该段管道长度为1000m,横跨了湿地汇流区,距试验区最近距离100m,距核心区最近距离2000m。大岗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鸟类等,涉及鸟类达140多种,其中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一级鸟类6种,二级鸟类17种。大岗保护区也是东亚鸟类迁徙中的驿站,候鸟迁徙期为4~5月和9~11月。工程穿越段的区域生境与保护区生境相似,管道沿线现状主要为农田和虾池,涉及部分鸟类的栖息与觅食地。管道建设施工方法有挖沟法、定向钻法和顶管法。挖沟法用于管线穿越平原区和丘陵区的农田、荒地、一般林地和公益林地处的施工,作业带宽度为24~26m,管顶埋深不小于1.2m,土方全部用于管沟回填或场地平整,不设置取弃土场。顶管法用于管线穿越交通设施处的施工,管顶最大埋深为5m,最大穿越长度为100m。定向钻法用于管线穿越环境敏感区或河流处的施工,最大穿越深度为15m,最大穿越长度为1200m,定向钻法施工所用泥浆的主要成分是膨润土和少量(一般为5%左右)的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纳CMC)。大岗保护区附近的管段采用定向钻法施工,在施工场地定向钻的出、入土点,布置泥浆配制间、泥浆池、材料和管材堆放场及定向钻机等。泥浆池底采用可降解防渗透膜进行防渗处理。泥浆池的大小按30%余量设计,以防止雨水冲刷外溢。施工结束后,泥浆经固化后覆土复垦。管道工程安装完成后,分段试压以监测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管道试压采用清洁水,试压排水含少量悬浮物(SS),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沿线农田和林地灌溉。对大岗保护区附近的管段,工程设计单位提出如下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措施:提高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监控报警的设定精度、降低紧急截断系统(ESD)控制关断阈值、减少自动控制响应时间、同时强化人员值守和巡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开展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大岗保护区段涉及自然保护区,因采用定向钻施工,且未在自然保护区设置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确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
进入题库练习
复合题南方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主城区西侧10km处,成立于2006年,规划面积为30.1k㎡。成立之初,开发区编制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年,开发区进行控规修编并编制了规划调整暨跟踪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部已形成工业发展集中区,汽车、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余家。南部以研发和居住为主,研发已初具规模,东南部有红星社区。到目前为止,土地利用率已接近60%,开发区内尚有零星农户散布。开发区水、电、气供应设施完善。现有生产需热企业全部采用天然气锅炉自行供热,区内供水依托外部供水厂,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现有企业废水收集后全部纳入开发区内东北部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5x104m³/d,实际处理4.8x104m³/d,尾水去向为R河。低碳经济已经起步。部分工业厂房屋面已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公共交通全部采用纯电动车辆,道路已采用太阳能照明灯,红星社区生活垃圾已实现分类收集。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升级示范区,开发区编制了2020-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规划主导行业包括电子器件制造、高端智能制造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用地布局保持不变,在北部工业用地与南部研发、居住用地之间设置缓冲绿带。保留红星社区,在其南部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开发区规划人口总规模7万人。现有的零星农户也将安置在集中居住区。规划供水仍依托外部供水厂。完善雨污排水管网。扩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7x104m³/d ,2035年达到 10x104m³/d,出水水质仍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尾水去向仍为R河。该市地处河网地区,水资源丰沛。开发区附近有R河和Q河。R河位于开发区东北侧,为IV类水环境类别,自西北流向东南,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8km处汇入Q河。Q河位于开发区南侧,为III类水环境类别,自西流向东北。在Q河汇入口上游5km处为该市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下游边界。R河和Q河均为感潮河流。开发区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规划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先后开展了以下工作:对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区域环境空气二甲苯浓度持续上升,个别点位浓度值占标率接近90%,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全部达标。对重点企业调查发现,区内有10家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和8家企业水耗均高于该市行业平均水平;有5家企业涉VOCs废气收集、处理不规范,其中一家大型家具企业近年来投诉不断。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预测到2025年,区内新增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VOCs排放量分别为767t/a、10000t/a 149t/a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显示,当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量超过 7×104m³/d时,丰水期,除R河排放口混合区外,评价范围内R河、Q河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枯水期,受潮汐影响,Q河饮用水源准保护区范围的部分河段水质将超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皿II类区水质目标的要求。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一)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八)为了截留流入某河道的沿江生活污水,某市拟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包括一套沿江污水收集系统和相应的若干污水提升泵站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H 企业拟在现厂区内建设水暖卫浴零部件电镀项目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调水工程。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项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l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m3,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m3,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汽车产业园区拟在园区内建设 1 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厂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煤矿验收。某井工煤矿于2011年10月经批准投入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8月获得批复,批复的矿井建设规模为3.00Mt/a,配套建设同等规模选煤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装运工程和公用工程。场地平面布置由矿井工业场地、排矸场、进矿道路、排矸场道路等四部分组成。工业场地(含道路)占地40.0hm2,矿井井田面积1800hm2。矿井开采区接替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首采区为一采区,服务年限10年。环评批复的主要环保措施包括:3台20t/h锅炉配套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60%;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m3/d,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排矸场,库容45.0×104m3,配套建设拦挡坝、截排水设施;对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保护煤柱。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初步调查获知:工程建设未发生重大变动,并按环保报告书与批复要求对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了保护煤柱。试生产期间矿井与洗煤厂产能达到2.20Mt/a,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量分别达到480m3/d、8000m3/d,3台20t/h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排矸场拦挡坝、截排水工程已建成。调查发现,2010年8月批准建设的西气东输管线穿越井田三采区。环评批复后,与本项目有关的新颁布或修订并已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新建6×104t/a建筑铝型材项目,主要原料为高纯铝锭。生产工艺见图7—1。采用天然气直接加热方式进行铝锭熔炼,熔炼废气产生量7000m3/h,烟尘初始浓度35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70%;筛分废气产生量15000m3/h,粉尘初始浓度110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90%;排气筒高度均为15m。表面处理生产工艺为:工件→脱脂→水洗→化学抛光→水洗→除灰→水洗→阳极氧化→水洗→电解着色→水洗→封孔→水洗→晾干。表面处理工序各槽液主要成分见表7—1。表面处理工序有酸雾产生,水洗工段均产生清洗废水。拟设化学沉淀处理系统处理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2,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3.2kg/h。《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一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烟粉尘排放限值100mg/m2。)【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二级标准。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拟在永乐河新建永乐水利枢纽,其主要功能为防洪、灌溉兼顾发电,并向邻近清源河流域的清源水库调水。主要建筑物由挡水坝、溢流坝及发电厂房等组成,最大坝高97m。永乐水利枢纽向清源水库输水水量为3×108m3/a,输水线路包括60km隧洞和70km渠道。 永乐河流域上游为山区,中下游为丘陵平原。拟建坝址位于永乐河中游、永乐市上游35km处,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58×109m3。永乐水库为稳定分层型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其调度原则为:在优先保障永乐水利枢纽库区及坝下用水的前提下,根据水库来水情况向清源水库调水,其中汛期满足防洪要求,枯水期库区或坝下不能保障用水需求时停止调水。 永乐水利枢纽坝址以下河段用水主要有城市取水和现有灌区取水,坝下22~30km河段为永乐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永乐水利枢纽回水区内有2条较大支流汇入,坝址下有3条较大支流汇入。永乐河在坝址下280km处汇入永安河。 经调查,永乐河现有鱼类87种,其中地方特有鱼类2种,无国家保护鱼类和洄游性鱼类,支流鱼类种类少于干流。永乐水利枢纽库区有2处较大的鱼类产卵场,坝下游有3处鱼类产卵场。 永乐河中上游水质总体良好,永乐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永乐河市区段枯水期水质超标。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华北地区某原油管道工程于2014年取得环评批复,2016年建成试运行,现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程起于A首站,由南向北终于B末站,全长88km,管道常温输送中东进口原油(含硫率1.82%),规模为8×106t/a,设计压力5.1 MPa,管材为φ559×6.4L360螺旋埋弧焊钢管。A首站建设4台输油泵、3台给油泵、6个1×105m3。外浮顶储罐、1套含油污水处理设施和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B末站建设1套计量设施和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管道路由包括KⅠ段和KⅡ段。KⅠ段(K0~K43)长43km,位于滨海冲积平原区;KⅡ段(K43~K88)长45km,位于平原微丘区。管道施工方式以开挖敷设为主,施工作业带宽16m。K14~K14+280段和K26~K26+450段管道采用定向钻从河床下15m处由南向北分别穿越C河和D河,并在D河两岸各设一座自动截断阀室。工程站场和截断阀室永久占地2.33hm2,施工作业带和施工便道临时占地140.93hm2 环评文件中记载的管道沿线基本情况为:KⅠ工段占地类型多为水田和滩地,K0~K7段邻近E湿地自然保护区,A首站和管道据该保护区实验区边界最近距离分别0.18km、0.15km,距核心区边界最近距离分别为5.2km、3.5km。植被样方调查表明,保护区植被类型主要为芦苇群落、碱蓬菜群落等,多分布在核心区。核心区是鸟类的越冬地和繁殖地,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等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实验区用地现状多为水田和滩地。C河和D河均属引黄输水河道,引黄输水期为每年6月~9月,KⅡ段多为旱地,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和棉花。K65~K78段管道两侧0.2km范围内有黄村等5个村庄。 环评文件批复要求:管道施工须实施土壤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在邻近E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禁止设施工营地、排放试压废水;穿越引黄河段管道施工,禁止设泥浆池,废弃泥浆异地处置,且需避开引黄输水期;引黄河段两侧设自动监控、自动阻断设施,管道穿越河流段和管道邻近保护区段配备溢油拦截与回收的应急物资,A首站设事故污水应急收集池、布设地下水监测井。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由于K65~K78段管道路由局部改移,最大偏移距离 0.8km,工程管线实际长度增加了3km。C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时间为2015年10月~11月,因地质原因C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方式由定向钻改为大开挖,并将管道敷设在洪水冲刷线以下4m,管道壁厚增加3mm。其它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批复的环评文件一致,验收调查期间实际输油量按设计压力折合7.09×106t/a。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方案提出:调查局部改移段环境保护目标,生态影响调查阶段侧重核算原评价范围内工程占地面积变化及施工作业带上农作物损失情况,开展环保措施运行效果验收监测,检查环评文件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情况等。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拟新建 1 座大型铁矿, 采选规模 3.5106t/a, 服务年限 25 年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城镇现有一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日处理生活垃圾 300t, 生产有机肥并回收玻璃和金属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新建成的水利工程位于平原区, 功能为防洪、 城市供水和灌溉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三)某地拟建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包括填埋场及焚烧设施,配套、辅助设施大部分可利用既有公用设施,仅需少量投资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制药企业位于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入园,占地面积3hm2。截至2012年工业园区已完成规划用地开发的80%。该企业拟在现有厂区新建两个车间,生产A、B、C三种化学原料药产品。一车间独立生产A产品,二车间生产B、C两种产品,B产品和C产品共用一套设备轮换生产。A、B、C三种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主要污染物有甲苯、醋酸、三乙胺,拟在相应的废气生产节点将废气回收预处理后混合送入RT0(热力燃烧)装置处理,处理后尾气经15m高的排气筒排放。A、B、C三种产品工艺废气预处理后的主要污染物最大速率见表6—1。RTO装置的设计处理效率为95%。该企业现有生产废水可生化性良好,污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好氧处理工艺,废水处理能力为100t/d,现状实际处理废水量50t/d,各项出水水质指标达标。扩建项目废水量40t/d,废水BOD5/COD值小于0.10。拟定的扩建项目污水处理方案是依托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全部废水。【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新设立的工业因区规划建设1座规模为30000t/d的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包括工业园区和相距3km处的规划新农村小区。工业因区定向招商人区企业的工业废水总量15300t/d,拟收集的生活污水总量9200t/d。拟将入区企业工业废水分类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分质预处理。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各类废水水质见表2—1。污水处理厂采用“预处理十二级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其中冷却塔排水和除盐站排水直接进入深度处理段,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段设计CODcr进水水质为1000mg/L,CODcr去除率为80%;深度处理段CODcr去除率为75%。污水处理厂采用“浓缩+脱水+热干化”工艺处理污泥,干污泥含水率小于50%,拟运至距厂址12km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或用于因林绿化。污水处理厂位于B河流域一级支流A河东侧。A河流经拟建厂址西侧后于下游2.5km汇入B河,多年平均流量10.2m3/s,水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接近Ⅲ类水质标准限值。B河多年平均流量30.5m3/s,自A河汇入口上游10km至下游25km河段执行Ⅲ类水质标准,自A河汇入口下游5km至25km为规划的纳污河段,现状水质达标。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两个排水方案。方案1:污水处理厂尾水就近排入A河;方案2:污水处理厂尾水经管道引至B河排放,排放口位于A河汇入口下游8km处。【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 西南山区某水库位于A江支流B河的中游河段,坝址距B河河口35km,《A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确定的一座近期建设的大(2)型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和改善下游供水条件。 该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39.8m)、电站厂房和泄水建筑物等组成。水库总库容1.1 5×108m3,防洪库容0.75×108m3,为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7MW,多年平均发电量0.22×108KW?h。水库回水长27.6km,工程建设征地面积8.07km2。 B河大致呈北一南流向,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3.1m3/s,支流C在坝址上游3.7km处B河右岸汇入,河道长68km,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6.9m3/s;支流D在坝址下游11 km处B河左岸汇入,河道长43km,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8.0m3/s。 库区及B河下游河段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总体良好;坝下区间流域水污染源主要是城镇星活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0.5km处有一个农灌提水泵站,每年只在灌溉期3~5月取水,取水量400m3/d。灌溉作物有水稻等喜温性作物,生长适宜水温一般不低于20℃;坝址下游3km处有一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全年无间断取水,取水量3.0×104m3/d。 据现场调查,B河坝下干流无拦河筑坝的水利水电工程,B河干支流共有包括鳡和岩原鲤2种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在内的69种鱼类,上述鱼均无长距离洄游习性,但部分鱼类会在产卵和索饵时做短距离迁移。鱼类产卵期主要集中在3~7月,大部分鱼类产粘沉性卵,少部分鱼类产漂流性卵。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产卵场相对集中的有6个,坝下3个产卵场上边界距坝址分别为6.5km、10km、22.4km,产卵场长度分别为0.3km、3.8km、3.3km;坝上3个在水库建成蓄水后将被淹没。B河干支流无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鲢和岩原鲤均喜流水生境,特别是在产卵时需要一定水流刺激;鳡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水温在16~32℃之间,近几年己无捕获纪录;岩原鲤为产粘沉性卵鱼类,产卵水温在14℃左右,目前尚有一定资源量。 工程设计采用底层取水方式。水库运行后,受径流调节影响,汛期(5~10月)坝下流量有所减少,枯期(11月~翌年4月)流量增加较大。电站在日调峰运行时,枯期流量、流速和水位有较大变化,汛期变化较小。 环评机构判别该水库为水温稳定分层型水库,经数值模拟预测,鱼类产卵期坝址处平均下泄水温度在8.6~24℃之间,其中5月份水温下降幅度最大,比同期天然月平均降低2.1℃。为保护B河水域生态系统及鱼类资源,环评机构提出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下泄生态流量、水库生态调度、加强运行期水生生态监测及渔政管理等多种鱼类保护措施。其中增殖放流种类为岩原鲤等7种鱼类。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某油田开发工程位于东北平原地区,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80mm,第四系由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砂砾岩构成;地下水含水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潜水层(埋深3~7m)、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埋深6.8~14.8m)、第三系中统大安组含水层(埋深80~130m)、白垩系上统明水组含水层(埋深150~200m);第四系潜水与承压水间有弱隔水层。油田区块面积为60km2,区块内地势较平坦,南部、西部为草地,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北部、东部为耕地,分布有村庄。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生产井552口(含油井411口、注水井141口),联合站一座,输油管线210km,注水管线180km,伴行道路23km。工程永久占地56km2,临时占地540km2。油田开发井深1343~1420m(垂深)。本工程开发活动包括钻井、完井、采油、集输、联合站处理、井下作业等过程,钻井过程使用的钻井泥浆主要成分是水和膨润土。工程设计采用注水、机械采油方式,采出液经集输管线输送至联合站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处理,分离出的低含水原油在储油罐暂存,经站内外输泵加压、加热炉加热外输;分离出的伴生天然气进入储气罐,供加热炉作燃料,伴生天然气不含硫;分离出的含油污水经处理满足回注水标准后全部输至注水井回注采油层。【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