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东南沿海某市拟建西北绕城高公路工程有主线和一条连接线组成。主线全长57.55km,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3.5m。主线起点(K0+000)接城西已建高速互通,在城区外围向东北方向展线,以桥梁形式(K26+120~K28+480)跨越H江后向东延伸,终点接城东北另一在建高速互通,连接线全长12.32km,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3m,起点(LK0+000)从主线T互通(K32+310)处引接,向北延伸至终点C镇(LK12+320)。连接线起点LK6+330为新建段,LK6+330~终点为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扩建段。
工程沿线地势总体平缓,局部为山地丘陵。H江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径流随季节变化,夏丰冬枯。H江大桥桥位附近河道平顺微弯,桥位处大堤之间河道宽度600m,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大桥在河道中设有桥墩,采用钢围堰临时围护进行涉水桥墩基础施工。
根据历史资料,H江鱼类资源丰富,有鳗鲡等三种珍稀保护鱼类,三种鱼类均有洄游习性,洄游期3~5月、10~11月。H江大桥桥墩处无珍稀保护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分布,但桥墩位于鱼类洄游通道上。H江大桥桥位上游190m~5000m段右岸江滩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华结缕草等保护植物、冬候鸟(越冬时间11月~翌年3月上旬)及其栖息生境。环评机构拟于4~5月在大桥桥位附近开展水域和陆域生态现状调查。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桥桥墩建设对桥位附近H江水文情势影响较小,但提出跟踪监测该河段江滩冲刷或淤积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抛石护滩等措施。工程报告环境保护篇章提出:大桥桥墩围堰在枯水期11月至翌年3月施工,施工期控制夜间光照时间和强度;运行期桥台不设置强光灯,桥面采用降噪减振材料,车辆禁呜等措施;为防止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物直接流入河道,大桥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管,河堤两侧设置事故池。
连接线扩建段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7处居民点,其中A居民点住宅多为二层建筑物,呈三排沿路(LK8+000~LK8+200)平行布置,临路第一排、第三排建筑物距离公路中心线分别为40m、80m,该居民点无工业企业、交通噪声源。为预测公路建设后对A居民点的声环境影响,环评机构拟在公路LK8+100处垂线方向设置3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测点N1、N2分别设置在临路第一排、第三排建筑物窗前,测点N3设在距离公路中办线160米的农田处。
[问题]
问答题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km2(耕地263hm2,其中基本农田247hm2),临时占地239hm2,其中基本农田50hm2,其余为林、旱、灌草地。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396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土地平衡补偿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m2。
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木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种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类集中产卵场。
问答题某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0×10
4
m
3
/d,采用“A
2
O+高效沉淀+深床滤池”处理工艺,处理后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入景观河道。厂区内主要构筑物有进水泵房、格栅间、曝气沉砂池、生物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深床滤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和甲醇加药间(内设6个甲醇储罐,单罐最大储量为16t)。其中,进水泵房和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分别采用全封闭设计并配套生物滤池除臭设施,废气净化后分别由15m高排气筒排放。
拟在厂区预留用地内增建1座污泥处置中心,设计规模为160t/d总绝干污泥量,采用“中温厌氧消化+板框脱水+热干化”处理工艺。经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为40%,外运作为园林绿化用土,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经二级脱硫处理后供给沼气锅炉。沼气锅炉生产的热水(80℃)和热蒸汽(170℃)作为污泥消化、干化的热源。污泥脱水产生的滤液经除磷脱氮预处理后回流污水处理厂。
新建污泥处置中心的主要构筑物有污泥调理间、污泥消化间、污泥干化间和污泥滤液预处理站。其中,污泥调理间、污泥干化间和污泥滤液预处理站均采取全封闭负压排风设计,分别配套生物滤池除臭设施(适宜温度为22~30℃),废气除臭后分别经3根1 5m高排气筒排放。污泥干化产生的废气温度约为60~65℃,H
2
S、NH
3
浓度是其他产臭构筑物的8~10倍,沼气罐区与污水处理厂甲醇加药问相距280m,设有16个800m
3
沼气囊(单个沼气囊储气量为970kg)。
本项目所在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现状厂界东侧650m有A村庄,东南侧1200m有1处新建居民小区。本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期间,A村庄有居民反映该污水处理厂夏季常有明显恶臭散发,导致居民无法开窗通风,并有投诉。
经预测分析,环评机构给出的恶臭影响评价结论为:污泥处置中心3根排气筒对A村庄的恶臭污染物贡献值叠加后满足环境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对A村庄的恶臭影响可以接受。
(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中沼气临界量50t,甲醇临界量500t。)
问题:
问答题某垃圾填埋场工程,占地50hm2,填埋有效库容400万m2,设计使用年限15年。填埋场采用斜坡作业法,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分格推平、压实、覆土、消毒。垃圾填埋自库底45m标高开始,当填至垃圾坝顶70m标高时,按一定坡度逐层向库后区上升填埋,直至终场填到库尾150m标高。主要构筑物包括垃圾坝、渗滤液收集系统(排渗导气系统)、截污坝、截洪系统、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等。同时设有管理生活区,包括环境监测站、办公楼、机修间、职工食堂、材料库等。填埋场区内现有3条生产运输主要道路,并设有专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监视填埋场运行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空气环境的污染动态,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进行管理监测,以调控污水厂处理效果。
填埋场随着填埋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垃圾填埋作业的进程,原有自然植被、人工果树及农业用地全部被占用或覆盖,生态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场、道路系统改造、污水调蓄池、污水处理厂、监测井、冲洗站、排水设施等。填埋机具主要有:垃圾压实机、拖带式压实机、推土机、履带式挖掘机、装载机、大型封闭倾卸车等。工程永久征地总面积为1000亩,其中国有土地200亩,农村集体所有土地800亩。征地中有耕地、菜地、园地、林地等。同时涉及居民拆迁安置问题,施工场地附近没有敏感点。
[问题] 1.试对运营期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分析。
2.运营期废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3.本工程对生态会造成哪些影响?
4.对于渗滤液污染有哪些减缓措施? 5.对于填埋场的废气污染有哪些减缓措施?
问答题某地拟新建一包装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主要产品为纸箱,材料主要为箱板纸、油墨、玉米淀粉和片碱,能源为煤炭。工程所在地有一个约200m2的低洼水塘,规划中将填为陆地,选址西侧1km处为一条二级公路,公路外侧为一村庄,项目东南侧约2km处为现有一块水域,现状功能为养殖、灌溉,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标准。此外,项目周边20km2以内有一风景名胜区,且流经有为当地居民提供水源的天然河流。本项目污水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入河流。
问答题某煤业公司为有效开发相关资源,拟对A、B两个矿井进行资源整合,达到90万t/a的生产能力。兼并重组后,利用A矿工业场地作为重组后的工业场地,利用B矿工业场地作为整合后的风井场地,利用A矿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的主斜井,将原B矿主斜井、副斜井并联改造成整合后的回风斜井;新开副斜井。达产时,三个井筒服务全井田。同时关闭现有其他的井筒。另新建地面生产设施包括原煤输送转运系统,破碎车间、原煤筒仓;公用辅助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暖、综采设备库、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联合建筑、行政办公楼等;环保工程包括锅炉脱硫除尘、烟气在线监测、筛分岗位布袋除尘器、井下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收集池、矸石场。
问答题某河流区域规划工程内容包括导污工程、堤防险工加固工程、堤顶防汛路面硬化工程、交通桥加固改建工程和穿堤建筑物工程。河道治理长度218km,河道设计行洪流量3500m3/s,工程临时占地980亩,施工期24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1.7亿元。
工程占地面积为979.9亩,全部为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耕地,占地范围内无基本农田,占地类型中无大型专项设施及文物古迹。被占用耕地上的物种以果树、用材树和经济作物为主。
问答题露天金属矿改扩建项目
[素材]
某大型金属矿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670mm,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采选规模为1.5×10
6
t/a,现已接近闭矿。现状排土场位于采矿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和选矿废石,尚有约8.0×10
4
m
3
可利用库容。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拦泥坝出水进入A河,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放A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
现在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3.0×10
6
t/a,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矿山采剥总量为2.6×10
7
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土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矿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公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年限30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采矿排水进入A河位置不变,选矿排水口位于现有排放口下游3500m处。
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
#
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2
#
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1000m,3
#
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5000m,1
#
、3
#
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
#
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土壤中铜、铅、镉超标。采场剥离物、铁矿选矿废石的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1
#
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
#
断面下游附近。
[问题]
问答题某煤矿于2011年10月经批准投入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8月获得批复。批复的矿井规模为3.00Mt/a,配套建设同等规模的选煤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装运工程和公用工程。场地平面布置由矿井工业场地、排矸场、进矿道路、排矸场道路等四部分组成。工业场地(含道路)占地40.0hm2,矿井井田面积1800hm2,矿井开采采区接替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首采区为一采区,服务年限10年。 环评批复的主要环保措施包括:3台20t/h锅炉配套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60%;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m3/d,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0×104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排矸场,库容45.0×104m3,配套建设拦矸坝、截排水设施;对受开采深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煤柱。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初步调查获知:工程未发生重大变动,并按环评报告书与批复要求对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了保护煤柱。试生产期间矿井与选煤厂产能达到2.2Mt/a,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分别达到480m3/d、8000m3/d,3台20t/h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排矸场拦矸坝、截排水工程已建成。调查发现2010年8月批准建设的西气东输管线穿越井田三采区。 环评批复后,与本工程有关的新颁布或修订并已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问答题某酒店工程建设,占地面积为1000m2,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上1、2层为餐厅,预计最高就餐人数为500人;地下1层为厨房及洗浴。地下2层为供100人住宿的员工宿舍。项目总投资为4000万元。
本工程以改造、装修楼房内部为主,该用地东、北邻居民住宅楼,南临某大厦,南街对面为高层居民住宅楼,北距火车站200m,周边有居民区、学校、文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项目包括地下燃气锅炉为冬季供暖的主要设备,各污水经化粪池截留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问题] 1.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什么?敏感点是什么?
2.大气污染源主要是什么? 3.运营期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主要包含哪些污染物?
4.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可以采取哪些环保措施?
问答题热电联产项目
[素材]
北方某城市地势平坦,主导方向为东北风,当地水资源缺乏,城市主要供水水源为地下水,区域已出现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城市西北部有一座库容3.2×10
7
m
3
水库,主要功能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该市现有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南部,处理规模为1.0×10
5
t/d(年运行按365天计),污水处理达标后供位于城市西南的工业区再利用。
现拟在城市西南工业区内分期建设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拟建1台350MW热电联产机组,配1台1160t/h的粉煤锅炉。汽机排汽冷却拟采用二次循环冷水冷却方式,配1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汽机排汽冷却方式一般包括直接水冷却、空冷和二次循环冷水冷却)。采用高效袋式除尘、SCR脱硝、石灰石一石膏脱硫方法处理锅炉烟气,脱硝效率80%,脱硫效率95%,净化后烟气经210m高的烟窗排放。SCR脱硝系统氨区设一个100m
3
的液氨储罐,储量为55t。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化学系统用水、循环冷却系统用水和脱硫系统用水,新鲜水用水量分别为4.04×10
3
t/a、2.89×10
6
t/a、2.90×10
5
t/a,拟从水库取水。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配套建设干贮灰场,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全部综合利用,暂无法综合利用的送灰场临时贮存。生产废水主要有化学系统的酸碱废水、脱硫系统的脱硫废水、循环冷却系统的排污水等,拟处理后回用或排放。
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基本参数及锅炉烟气中SO
2
、烟尘的初始质量浓度见下表。
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基本参数及锅炉烟气中SO
2
、烟尘的初始质量浓度
低位发热值/
(kJ/kg)
收到基全硫
收到基灰分
SO
2
/
(mg/m
3
)
烟尘/
(mg/m
3
)
设计煤种
23865
0.61%
26.03%
1920
25600
校核煤种
21771
0.66%
22.41%
2100
21100
注: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规定液氨的临界量为10t;②锅炉烟气中SO
2
、烟尘分别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100mg/m
3
和30mg/m
3
的排放限值要求。
[问题]
问答题某油田开采项目工程,在当地地下水源丰富地建造,周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有多种野生树木。由于地处偏僻,基本没有居住人口,整体规划符合当地的建设蓝图。
在钻井、采油、原油集输及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加热设施和储运设施。项目北部有地表河流,对于营运期的废弃泥浆已经有详细的处理规划。
问答题某地拟建一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炉渣填埋场,首期建设规模为600t/d,建设工期为两年,日耗水量约为2000t/d(主要是循环冷却水)。该项目总投资在2亿~3亿元,职工总人数约为50人,年发电量在6000万~8000万kW·h。厂区占地8.5hm2,已预留日后发展用地。按照规划,该厂最终垃圾日处理量为1200t/d。残渣填埋区一期征地面积约为43hm2(含水库面积9.2hm2)。残渣填埋区规划控制用地(二期征地)35.63hm2,填埋容量约为190万m3。
项目选址区位于山谷台地上,东面3km处有一水库,水库主要用于养殖鱼、鸭,东面2.5km处是林场,西北1.5km处有一村庄,南面8km处为一城镇。选址区周围为丘陵,地表坡度一般在12°~25°之间,坑谷最低标高17m,山脊标高70~125m。选址区雨水汇入水库下游的小河,小河水环境功能为景观用水。附近地区自然植被多为人工马尾松中幼林及杉木林和矮灌丛林,代表植物群落为马尾松-桃金娘、岗松-鹧鸪草群落。近年来,自然植被被大量砍伐,经济作物成为主导植被类型,主要有荔枝、柑橘等。选址区下游谷地主要为果园和苗圃。选址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暖湿,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4~22.3℃,一月份月均温12.9℃,七月份月均温28.7℃。年降雨量1519.2~2206.5mm,多为台风降雨,集中在5~8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受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常年主导风以偏东风为主。
[问题] 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2.运营期大气的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何种预测模式,主要预测内容包括什么?
3.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4.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
5.在确定该选址区为可选场址之前还需做哪些工作?
问答题某制糖企业位于规划的工业区,拟通过技改项目使现有日榨甘蔗6000t规划扩建到10000t规模。利用企业现有厂址进行技改、扩建。技改后增加1台75t/h锅炉,废气及烟尘、二氧化硫将有所增加;结合“以新带老”措施,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采用无滤布真空吸滤机消除洗滤布水的产生,废水及水污染物将减少。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现状空气质量达标;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20m3/s。水环境功能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现状河流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DO、BOD5、COD。企业废水排放口下游10km有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由取水口至上游5km河段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上边界距取水口500m)。
项目实施后,全厂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全厂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废水量(m3/d)
COD(mg/L)
BOD5(mg/L)
NH3-N(mg/L)
SS(mg/L)
42000
50
16
1.5
30
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工程分析”章节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企业现状介绍,包括厂址及周围环境,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现有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厂区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
(二)技改工程分析,包括技改工程组成,技改后全厂平面布置图,技改工程用水量及排水量,用气时,燃料成分及使用量;
(三)技改工程污染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概述,技改后全厂给水排水平衡图及表,技改前、后“三废”排放情况等;
(四)技改后全厂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问答题通过计算,评价保留的生产线制板栅工段铅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确定技改后制板栅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
问答题 房地产开发项目
某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占地15.8万m2,建筑面积为260637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39756m2,配套设施建设15000m2。规划设计居住人口2140户,5992人;机动车停车位1046个,其中地上246个,800个位子。配套公建主要包括设备用房、超市、一所三班的幼儿园、车库。
该项目为一个大型村庄的整体搬迁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开发小区”)的三期工程。该村庄改造共计四期,改造工程采取边拆迁边改造的方法。项目用地南侧为拟拆迁的某村居民住宅,东侧为一煤炭加工储运厂,西侧隔一条宽40111的城市主干道为一所中学,北侧为一高级写字楼,周围100m范围内建筑物最高为40m。项目所在地周围水、电设施齐全,属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汇水范围,但项目周边尚无市政污水管网。开发区建有集中供热锅炉,但是项目周边市政供热管网尚未接入。拟建项目所在的开发小区以前建有供热容量为50t/h的燃煤锅炉,本供热锅炉原计划为项目邻近的小区提供热源,但是目前邻近小区供热方案发生了变化,未使用该锅炉。
问答题某部门的乙烯炼化一体化原油储运配套工程,原油管线全长230km,设计输油量2000万t/a,储油罐140万m3。工程分4个站场工程和6条线路工程,在首站建6座10万m3外浮顶油罐,在一个分输站建8座10万m3外浮顶油罐,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是原油储罐呼吸排放的含烃气体,每个原油储罐大呼吸挥发的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140t/a。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油罐定期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污泥,油罐平均6年清洗一次,每个原油储罐检修清洗产生的污泥为12t。总投资21.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7亿元。该项目沿线穿跨大、中型河流12次,小型河流、沟渠共45次,穿跨河流总长12.34km,其中定向穿越河流长度10.30km。沿线穿经铁路10次,总长1.34km,穿经一般公路73次,总长3.20km。沿线有3处自然保护区。
[问题] 1.该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2.根据输油管线项目建设的特点,应采取哪些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 3.该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素材提供的数据,计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的量。
5.计算清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以t/a为单位。并判断这些工业固体废物属于哪一类?应如何处置?
6.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定性的经济损益分析。
问答题某公司拟投资14亿元,计划花2年时间铺设从河南省到湖南省的成品油管道工程,可研设计管道干线长800km,设计压力8MPa,管径采用Ф508mm。设计最大输量为700万t/a。项目共有支线6条,总长35km。沿线设分输站、泵站共8座(包括1座分输阀室)。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1初步现场踏勘表明,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的地形地貌单元主要有豫西黄土丘陵、黄淮平原、桐柏山一大别山山地、江汉平原。本工程沿线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A(部分穿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附近经过)。距站场距离100~300m附近有村庄8个。【问题】
问答题某新建热电厂工程。建设2台600NW抽凝式气轮机,2台1900t/h临界燃煤锅炉,配备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及脱硫设施,1座240m高的烟囱及2座淋水面积6000m2的冷却塔。项目建设后替代三个工业区中60家印染企业的分散供热锅炉共计123台。年运转时数6600h,项目年发电量6.0×106MW·h/a,年供热量2.198×107GJ/a,平均热电比101.73%,总热效率65.5%。本项目大气污染物SO2、NOx和烟尘的排放量分别为0.63t/h,0.82t/h,0.813t/h。经预测,SO2最大地面浓度为105.7μg/m3,NO2最大地面浓度为211.4μg/m3,NO2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为37km,烟尘最大地面浓度为112.2μg/m3。拟选贮灰场位于项目所在地西北2.0km的山谷,地下水流向为西北向东南。 全年主导风向ENE。选址区位于滨海区,距市区东部约8.5km,区内工业以纺织、印染为主。煤炭以海运运输进厂。配套建设5万吨级煤炭码头。选址区南0.55km处为A村庄,东北3.0km为B镇中学,北部1.5km处为B镇区政府,工业区分布在厂址西、东南和西北。
问答题
某河流流域总面积30894km2,河流长度500多公里,水量丰沛,水流落差2000多米,水能资源丰富。河段所在地区经济不发达.流域总人口10万人,国内总产值2亿元。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水电资源成为该流域的一个必然的选择。根据该河流的形态、资源分布特点,水电部门做出了该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规划,分别在河流的不同段开发4组可能的梯级开发方案,其中一个作为规划的推荐方案,规划中主要对不同梯级组的地质条件、水文泥沙情况、交通条件、动能经济指标、水库淹没、工程枢纽布置、工程量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