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使用前应进行______。
【背景资料】 某大型施工单位承接了53km四车道高速公路路面及交通工程施工,路面单幅宽10.5m,自下而上路面结构层为:底基层为18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36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摊铺);面层为7cm厚AC-20、6cm厚AC-16、5cm厚SBS改性SMA沥青混合料。 全线有4个互通式立交连接地方道路,其中设有4个车道收费站、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该分中心集中管理本路段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施工单位承担了包括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等施工。 施工单位将路段中间K25+000右侧的弃土场硬化后,作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并配置了一套4000型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该设备主要指标如下:每拌制一份料的重量Gj=4000kg,每份料的加料时间t1=15秒,每份料的拌料时间t2=220秒,每份成品料卸料时间t3=13秒,时间利用系数KB=0.85。施工单位同时配置了两台11m宽的超大型摊铺机,4台YZC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及两台16T的xp胶轮压路机。 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上面层的压实十分重视,确定了质量控制关键点,并就压实工序做出如下书面要求: ①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40℃; ②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压4遍,复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30℃; ③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压1~2遍,终压结束温度不低于120℃; ④相邻碾压重叠宽度应大于30cm; ⑤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应采用洒水车及时向混合料洒水。 改性SMA路面试验路段施工中,发现大量油斑。施工单位技术员分析后认为产生油斑的原因可能是:运输距离较远,SMA混合料中骨料与沥青产生离析;拌和时间太短,导致拌和不够充分;拌合料(特别是纤维掺加剂)及路表含有一定的水份等,经采取措施处理后,路面施工正常进行。 路面工程全部完工并验收后,施工单位进行了交通工程收费系统的施工,两周后收费站出口车道的自动栏辑、通行信号灯等单机(体)设备安装及配线施工完毕。 收费系统全部施工完毕交付使用后,某收费站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收费亭内收费员由于要核对某车辆信息,需与收费站监控值班员直接通话。 事件2:某日深夜,有歹徒袭击收费亭,收费员遭遇人身威胁。 问题:
施工图的修改权为______及项目设计者所拥有。
公路建设的招标投标制度包括_____。
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表层处理法包括______。
不属于工程间接费中财务费用的是______。
主要作用是在夜间通过对车灯光的反射,使司机能够了解前方道路的线形及走向,使其提前做好准备的交通安全设施是( )。
填隙碎石施工工艺流程顺序正确的是( )。
在水泥路面上进行沥青面层加铺,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
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当下卧地层具有明显横向坡度时,应从下卧层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不少于( )m宽,形成平台顶面。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法。该法制成规定尺寸试件后,______h之后测定其物理指标,然后测定稳定度和流值。
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关键是______。
在各种防护工程中,种草防护适用于______。
背景 某公路工程所需的主要建材有路基土方填料、砂石材料、水泥、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和钢材等。所有材料均由项目部自己采购和组织运输。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拟按工程量清单→材料供应计划→材料用量计划→材料用款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的顺序进行材料计划管理,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但有关资料表明,砂、碎石的购入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价格一致。在工程施工中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水泥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了蜂窝、麻面,项目部认为并未影响结构,因此未做任何处理。 事件2:在满堂支架桥梁施工中,发生了支架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项目部在事后的第5天向上级公司进行了汇报。 事件3:在路基施工放样时,由于工期紧,项目部新购了一台全站仪后立即投入使用,并将一台超过规定周检确认时间间隔的仪器也投入使用,使路基工程按时完工。 [问题]
关于索塔施工方法中,滑模施工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高强度钢丝的墩头宜采用液压冷墩,墩头前应确认钢丝的可墩性,钢丝墩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 )。
下列关于公路施工过程顺序作业法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有______
下列设施中,不属于交通标志的是______。
下列交通安全设施中主要起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的作用,同时也有视线诱导作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