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建造师
建造师
注册建筑师
造价工程师
工程咨询(投资)专业职业资格
监理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城乡规划师
注册计量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设备监理师
安全评价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注册机械工程师
通信工程师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
建筑工程测量员
建筑工程监理员
建筑工程安全员
建筑工程资料员
建筑工程实验员
建筑工程施工员
建筑工程质量员
建筑工程机械员
建筑工程劳务员
建筑工程材料员
建筑工程标准员
二级建造师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单选题 关于履约保证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5年真题]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 甲因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公司研究决定,从2007年 8月1日起解除与甲某的劳动合同。2008年2月公司濒临破产,在2008年2月26日法定整顿期间,乙某成为被裁减人员。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 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未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应当(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甲乙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的情形是:2010年11月10日,甲在合同书上签字后寄送乙方;2010年11月20日,乙在合同书上签字,并将双方签 字的合同寄还甲,2010年11月30日甲收到该合同书;合同书约定合同于2010年12月10日生效,该合同成立时间是()。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某工程因降低施工质量标准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果特别严重,杨某是直接责任人。据此,应对杨某处以______。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按照各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划分同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称为______。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_________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 )方式。A.转让B.互换C.划拨D.抵押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甲公司欠银行的贷款,由于业务发展的原因,现将该公司分成了乙公司和丙公司,对于公司分立后这笔银行债务的清偿责任问题,出现了以下责任,其中正确的是应当由 {{U}} {{/U}}。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甲建筑公司负责工地的施工工作。在未施工时,有不少商贩利用这块空地摆摊。现甲公司准备施工,但这些商贩拒不搬迁,严重影响了甲公司的工程进度。在这种情况下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不属于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制度中“三不放过”的是______。 A.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B.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C.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D.责任当事人不处理不放过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某工程项目于2015年9月2日办理了开工报告批准手续,但因故一直没能开工,2016年3月8日准备开工时,建设单位应当______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下列法律责任中,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______个月。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甲公司向乙公司订作一批预制板,乙开工不久,甲需要将预制板加厚,遂要求乙停止制作。关于甲权利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某业主在施工合同中约定由甲公司为其承建某工程,之后甲公司又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由乙公司承建该工程的主体部分的施下合同,则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为(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甲施工企业到A供应商的材料仓库提货时,仓库保管员由于工作疏忽多发了2吨水泥给施工企业,A供应商发现后要求甲施工企业返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甲施工单位操作失误给邻近乙公司的建筑物造成损害,据有关法律规定,甲公司负有向乙公司赔偿损失的债务;后来,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火灾,邻近的丙单位主动组织人员灭火,这一行为减少了甲施工单位的损失8万元,丙单位因此损失1万元。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某承包商向某建材供应商发出了购买水泥的要约,后又发出通知撤销该要约,双方便因为要约的撤销问题发生分歧。下列选项中属于可以撤销要约的情形是{{U}} {{/U}}。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生产经营单位未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未依法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并且逾期未改正的,有关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并处______的罚款。 A.2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下 D.15万元以下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 关于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