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可克服混凝土( )的缺点。
位于甲省的某项目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经协商可转移至乙省某地填埋,但需要途径丙省辖区,则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 )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案例三】
背景材料:
某市第三建筑公司承建了某市开发区20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6000m
2
,建筑高度66.32m,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工程在外檐装修时采用的是可分段式整体提升脚手架,脚手架的全部安装升降作业,以工程分包的形式交给了该脚手架的设计单位进行:在进行降架作业时,突然两个机位的承重螺栓断裂,造成连续五个机位上的十条承重螺栓相继被剪切,楼南侧51m长的架体与支撑架脱离,自45m的高度坠落至地面,致使在架体上和地面上作业的20余名工人,除一人从架体上跳入室内幸免外,其余19人中有8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经调查,承重螺栓安装不合理,造成螺栓实际承受的载荷远远超过材料能够承受的载荷;脚手架整体超重,实际栽荷是原设计载荷的2.7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施工队伍管理松弛。
该工程即将竣工验收前的某天凌晨两点左右,突然发生一起首层悬臂式雨篷根部突然断裂的恶性质量事故,雨篷悬挂在墙面上。幸好是凌晨两点,未造成人员伤亡。经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发现造成该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队伍素质差。在施工时将受力钢筋位置错放在板底。
问题:
结构的( )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结构能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在发生偶然事件后,结构仍能保持整体稳定性。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实行分包的项目,其分包工程的专项方案( )。
仲裁委员会仲裁一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首席仲裁员甲认为应裁决合同无效,仲裁庭组成人员乙、丙认为应裁决合同有效,但乙认为应裁决解除合同,丙认为应裁决继续履行合同,则仲裁庭应( )。
关于钢结构工程,下列项目中应检查复验报告的有( )。
屋面防水混凝土初凝后应覆盖养护,终凝后浇水养护不得少于( )d。
单位工程的验收应由( )来组织。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对安全防护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有( )。
下列行为中,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行为应是( )。
金属门窗的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砌体上安装金属门窗严禁用( )固定。
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包括( )。
按照抗震要求,柱的纵向钢筋配置规定正确的是( )。
以下不适用专属管辖的案件是( )。
背景:
某机关综合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2000m
2
,地上18层,地下2层,现浇框架混凝土结构,由某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总承包。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至十三层时,项目部在安全检查中发现:九层楼板10个短边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5个边长为25~50cm的洞口、3个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2个边长160cm的洞口没有进行洞口防护;落地电缆竖井门洞、首层车辆行驶通道旁的洞口没有防护。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对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周边、无外脚手架防护的楼面与屋面周边、分层施工的楼梯与楼梯段边、施工电梯或外脚手架等通向建筑物的通道的两侧边等部位进行了临边防护检查验收。
事件三:基坑施工中,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防护栏杆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为0.8~1.0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横杆长度大于3m的部位,加设了栏杆柱;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钢管打入地面30~5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50cm;栏杆下边设置了15cm高的挡脚板。
问题: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规定,屋面节能工程保温材料性能指标有( )。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
常用的热轧型钢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