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理基础和料场准备等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机械与设备组合的最好选择是(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包括( )。
冬期开挖路堑表层厚度在1m以上的冻土层时,宜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作用包括( )。
粒料基层级配碎石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时,下列( )做法是正确的。
关于填土路堤施工程序正确的是( )。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木质素纤维,其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有( )。
某桥采用4×25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施工采用预制安装,后张法施工工艺。施工单位设置的常见质量控制点有: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板梁之间的高差控制、梁体之间现浇带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伸缩缝安装质量控制。问题:
反压护道可在路堤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其高度不宜超过路堤高度的( ),其宽度应通过稳定计算确定。
公路桥梁或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 )。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高速公路施工,K8+126处有一座主跨为9×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该桥为旱桥,中间桥墩位于低洼地带,地下水较低,地质条件为硬土。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依据导线总水准点测量控制网资料和施工设计图上的桩位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画出上部圆周,并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后,作好护桩,监理复查认定不合格。事件2: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开挖,先预留中桩及相邻土不动,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有效控制桩孔的截面尺寸,当挖到第一节完毕时,模板预留0.3m以上高出原地面,每节的开挖高度应根据土质和设计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第一节开挖完毕后,支护壁模板,护壁模板支好后应立即浇筑护壁混凝土,护壁材料采用C20混凝土,护壁厚度为10cm,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到达1.2MPa即可拆模,护壁混凝土应根据气候条件,一般情况下浇灌完毕须经24h后可拆模。挖孔桩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事件3: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人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验,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事件4:施工单位在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检测,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问题:1.改正事件1中的错误之处。2.事件2中模板预留0.3m以上高出原地面的原因?构筑物A与构筑物B是什么?3.写出事件3中双控的具体做法。4.事件4中施工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土方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对先填路段的正确处理方式是( )。
关于软土的工程特性错误的有( )。
下面不属于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是( )。
桥梁的基本组成除了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设施外,还包括( )。
对于公路工程中出现的一般设计变更的审查,应由( )负责。
有一土质路堤边坡,坡脚长期浸水,可采用的植物防护类型是( )。
下列情况中应浇洒粘层沥青的是( )。
属于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的是( )。
下列机械中,( )一般适用于季节性较强、工程量集中、施工条件较差的施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