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 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问题:
B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B
下列施工检测方法中利用了贝克曼梁法原理的题目是( )。
按矿料级配分类,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OGFC)属于( )。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中的可变费用包括人工费、车船使用税和( )。
( )既能反映各分部工程的进度,又能反映工程总体的进度。
预拱度偏差防治措施正确的有( )。
关于先张法预应力筋施工的描述,正确的是( )。
发包人应在监理人收到进度付款申请单后的( )天内,将进度应付款支付给承包人。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6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12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路床有软基处理,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 隧道开挖后,及时修筑了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2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生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问题: 1.简述本隧道工程设置明洞的理由。 2.根据荷载分布划分,该隧道的拱式明洞有哪些形式? 3.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 4.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以下关于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下列属于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预防的措施是( )。
用于施划路面标线的涂料分为( )。
某道路施工中发生边坡滑坡事故,20人被埋,经抢救14人生还,6人死亡,8人重伤。该事故属于( )。
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书面建议后,应与发包人共同研究,确认存在变更的,应在收到承包人书面建议后的( )天内做出变更指示。
某平原地区路基填筑,为预防路基边坡病害,可采取的措施有( )。
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通过对施工方案的( )比较,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达到加快施工进度并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消耗的目的。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m(0.75m+7.00m+0.75m),路面结构组成为:30cm填隙碎石底基层、2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cmC30水泥混凝土面层。先进行填隙碎石底基层施工,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备料→运输粗碎石→摊铺→撒铺填隙料和碾压 问题: 1.在备料时应计算各路段所需粗碎石数量及每车料的堆放距离。其计算依据是( )。 A.粗碎石粒径 B.路段底基层宽度及厚度 C.路段底基层松铺系数 D.路段底基层密度 E.运料车辆的车厢体积 2.在填隙碎石底基层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哪几种压实机具?各自有什么用途? 3.填隙料的撒铺和碾压可采用的施工方法有哪几类?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计算拱架施工预拱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