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一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合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级围岩50~70m/月,V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3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条21.7km的二级公路,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其中K22+300~K22+700路段,地面横坡陡于1:5,填方平均高度为12m左右。施工单位填筑前,对地基原状土进行了检测,土的强度符合要求,然后对地基进行了压实处理。由于前后路段开挖后,可调运利用的填料主要是石方,为节约用地,降低建设成本,在请示建设单位后,施工单位将填土路基变更为填石路基,边坡为1:1.5。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了倾填的方式进行施工,在路床底面下1.0m范围内改为分层填筑并压实。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石方路基进行了质量检验。路堤填筑完毕后不久,该路段出现了部分边坡坍塌。经处理后,该项目通过验收,评定为合格工程。问题:
案例分析题补充基坑验收时缺漏的项目。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跨河大桥,左岸引桥结构为11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粱桥,柱式墩1.5m桩基础。0号桥台至6号墩桩长12~14m,靠近主桥四跨桩长超过20m。由于该河段枯水期长,且左岸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故引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挖孔桩施工照明、电器和起吊设备安全控制要点部分如下: (1)孔内不得使用超过110V电压的灯具照明。 (2)电器设备必须同时装设接零和接地保护。 (3)起吊设备必须有限位器、防脱钩器等装置。 引桥所处河滩宽阔平坦,局部存在坑洼与淤泥地段,淤泥厚度10~30mm,其下为砂砾土,地基经处理后承载力能满足预制场施工要求。项目经理部决定将引桥主梁预制场设在该段河滩上,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施工现场分为A、B、C、D、E五个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施工现场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图预应力张拉时部分主梁锚板处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现象,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如下:(1)清除锚下损坏混凝土,采用与主梁相同配比混凝土修补。(2)重新安设相同规格锚垫板,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张拉。 但张拉时仍然出现变形开裂情况,监理工程师指出了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要求。问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N合同段路基工程施工,工期18个月,其中K23+200~K32+200路段以填方为主,合同段附近地表土主要是高液限黏土(液限值在38~49之间),在较远地带分布有膨胀土、沼泽土、盐渍土、有机土、粉土、砂性土等。出于控制造价的考虑,业主要求就地取材。为此,施工单位针对高液限土填筑路堤做了试验路段,以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松铺厚度等指标。
场地清理完毕后,对路基横断面进行测量放样,动力触探,并绘制出横断面图,提交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后开始填筑路基。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试验路段提供的数据指导施工,经过2个月的填筑,发现按试验路段数据控制施工,施工周期K(每层的填筑周期超过5d,在雨期,填筑周期达到15d以上),无法满足工期要求。业主在了解情况后,书面要求监理工程师指示施工单位在半个月后变更路堤填料。经过现场考查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和设计单位确认后,选择了粉土与砂性土两种路堤填料,施工单位随即组织施工。在路堤施工,采用一层粉土,一层砂性土,交错分层水平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2cm左右。碾压时,采用纵向分行进行,直线段由中间向两边,曲线段由外侧向内侧的方式进行碾压。
由于变更后取用的路堤填料需增加较长运距,而在合同中没有该变更的价格,整个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业主提出了变更工程价款的报告。
[问题]
问答题[案例4] [背景材料] 某特大桥全长800m,桥宽20m,采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全桥共设22条伸缩缝,其中板式橡胶伸缩缝设置19条,梳形伸缩缝设置3条。大桥通车1年后桥面铺装出现开裂,部分板式橡胶伸缩缝的橡胶板剥离,预埋钢板外露、脱落、断裂;梳形伸缩缝焊口开焊,钢盖板变形、脱落、漏水。 该桥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混凝土强度C50,配合比:水泥:砂:石:水:外加剂=470:700:1055:190:9.5,坍落度14~16cm,第一段箱梁底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发现箱梁腹板内侧出现竖向构造裂缝。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公路改造工程项目,该改造工程在居民区附近进行,土方开挖深度为2.1m。项目部认为开挖深度小,所以未对基坑顶周围做任何处理。施工中出现土质不稳现象,并有少量地下水涌出。为了赶工期,现场技术人员要求大家戴好安全帽,继续开挖作业。当天晚上,由于地下水大量涌出,致使边坡垮塌,将已开挖出的40m的沟槽部分填埋,并将2名看守工人埋在土体下,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问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甲公司承接了某一级公路K10+120~K18+280段的路基路面施工任务,施工前编制了如下双代号网络计划,并通过监理审批。根据与业主所签的施工合同,甲公司将K14+270~K15+300段的路基及防护工程分包给乙公司,乙公司再将部分劳务工作交由丙公司承担,并签订了合同。该项目在准备阶段和实施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了解了工程地点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条件,掌握了地基土壤种类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各层土的厚度及标志、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和地面排水情况,并办理了设计提供的控制桩的交接手续。事件二:施工单位紧缺一台架桥机,项目经理安排物资供应部门到市场租赁一台架桥机,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立即投入使用。事件三:为便于统一进行安全管理,乙公司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由甲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兼任。事件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地质勘探资料与实际不符,导致F工作停工35天,甲公司为此向业主提出工期索赔。事件五:完工后,丙公司以分包人名义向甲公司和业主申请业绩证明。问题:
问答题施工单位对土方路基工程确定的质量控制关键点中缺少哪些内容?
问答题
(二)
某公路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4+100~K28+100,总长度为24km。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单层)。建设单位希望施工单位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两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下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护时间至少7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沥青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为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
施工单位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平面布置图,提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对此进行了评价。 问题:
问答题背景:
某沿海大桥工程项目,主墩基础是48根桩径为1.60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为55m。大桥所处位置的地点情况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0m的卵漂石层,再下层为软岩层。
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本工程的特性,召集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在图纸会审中发现存在设计有遗漏问题,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发出了“设计变更通知单”;
事件二:为了协调方便,某公路检测机构在该工程项目中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和施工三方的试验检测委托;
事件三:施工过程中,经建设单位同意对工程进行了较大变更,从而增加了投资;
事件四: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质检人员对桥面伸缩缝的埋件规格和数量确定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埋置。
问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4×20m简支梁桥工程。桥梁采用扩大基础,墩身平均高10m。项目为单价合同,且全部钢筋由业主提供,其余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或自购。在离本工程不远的江边有丰富的砂源,经检验,砂的质量符合要求。采砂点位于一跨江大桥下游150m处,施工用砂均取自这里。项目部拟就14~34排架组织流水施工,如下表所示。根据施工组织和技术要求,基础施工完成后至少10d才能施工墩身。施工期间,还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由于业主大型安装设备的进场,业主委托承包人对一旧桥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中的施工项目在原合同中有相同项目,承包人要求直接采用相关单价来处理加固费用。事件二:在桥梁基础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对槽基几何尺寸和标高这两项隐蔽工程进行了检查和验收,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事件三:施工单位准备开始墩身施工时,由于供应人的失误,将二批不合格的钢筋运到施工现场,致使墩身施工推迟了10d开始,承包人拟就此向业主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问题]
问答题明挖地基的主要检验内容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
某二级公路全长68.53km,施工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全路段的土质有粉质黏土、砂性土。当地石灰产量很多。设计单位根据相关情况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采用了石灰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基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基层。为了保证石灰稳定土基层的强度,施工单位对土质进行了改善,施工中还对压实度进行了控制,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在K30+500~K37+800段发现已成型的石灰稳定土基层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问题]
问答题背景:某公司承接了某城市道路的改扩建工程。工程中包含一段长240m的新增路线(含下水道200m)和一段长220m的路面改造(含下水道200m),另需拆除一座旧人行天桥,新建一座立交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建筑物多,地下管网密集,交通量大。新增线路部分地下水位位于-4.0m处(原地面高程为±0.0m),下水道基坑设计底高程为-5.5m,立交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箱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进度计划见下图),并绘制了一张总平面布置图,要求工程从开工到完工严格按该图进行平面布置。施工中,发生了如下导致施工暂停的事件:事件一:在新增路线管网基坑开挖施工中,原有地下管网资料标注的城市主供水管和光电缆位于-3.0m处,但由于标识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的偏差,导致供水管和光电缆被挖断,使开挖施工暂停14天。事件二:在改造路面施工中,由于摊铺机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7天。项目部针对施工中发生的情况,积极收集进度资料,并向上级公司提交了月度进度报告,报告中综合描述了进度执行情况。问题: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66.8kin,宽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该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需混凝土需由现场制备,并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该工程合同约定工期为85d,经计算,摊铺机总工作量为320个台班。项目部将整个标段划分为两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区段,每段安排一台摊铺机,按每天两班组织平行施工。当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时,由于业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d,为赶工期,剩余摊铺工作拟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备用一台设备。
为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项目部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考核。
当施工完成1200m长的路面时,针对影响路面质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面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6项指标,检测了已完的1200m长的路段,得到这6项指标不合格的频数(见下表)。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强了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影响路面自量的各因素统计计算表
序号
影响路面质量的因素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面板的弯拉强度
38
A1
B1
2
面板的厚度
25
A2
B2
3
中线平面偏位
22
A3
B3
4
路面宽度
18
A4
B4
5
纵断高程
6
A5
B5
6
路面横坡
3
A6
B6
问题
问答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
某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K29+000~K29+800路段进行路基施工,其中K29+000~K29+400为路堑开挖,原地面自然坡度65°~75°,地表1~3m为黏土,下为Ⅴ级岩石,不含水分,施工方拟采用药壶炮爆破法爆破,挖方共计13800m3,土方2000m3,石方11800m3;K29+400~K29+800为山坡路堤填筑,需要填方6000m3。由于上段爆破石料较多,经强度检测,大于20MPa,施工方拟利用石方用水平分层填筑法填筑成土石路堤,土石比例1:2直接铺筑,松铺厚度50cm,接近设计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软石坚石有裂缝,药壶炮药壶难以形成,工班长建议提高路堑开挖速度,改用中型洞室爆破。
[问题]
问答题某公路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签订了施工合同,并委托了该阶段的施工监理任务。施工过程中,该工程项目的路基土方工程完成后,监理工程师独立进行工程量计量,计量完成后,按照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条款进行路基土方工程费用支付。 问题:
问答题分析事件3中存在的仪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