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背景
某桥为20m+3×25m+20m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单位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现浇混凝土。为防止支架变形,按要求设置支架斜撑和横撑;选用了优质钢模,采取多种固定模板的措施。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正值高温,合理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浇筑拆模后,采用多时段覆盖洒水养护,防止梁体产生裂缝。
[问题]
问答题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桥梁的桩基施工任务,由于该任务专业性强,所以在劳动力组合管理方面采取了部门控制式管理方式。
该桥桩基直径为1.2m,采用正循环钻孔灌注施工工艺,主要工序有: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钢筋笼制作与吊装及水下灌注混凝土。现场配备了一台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运输距离较远。
在施工中,由于水下混凝土未连续浇筑,以及导管埋深控制不当等原因,其中一根桩发生了断桩事故,项目部及时进行了处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问题:
问答题背景
某工程项目部造价师在进行工程造价分析时,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和间接费做了如下分类: (1)其他直接费
1)冬雨期施工增加费。 2)夜班津贴及有关照明设施等增加的费用。
3)职工探亲路费。 4)工地转移费。 (2)现场经费
1)临时设施费。 2)现场管理费。 3)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
4)现场施工辅助费。 (3)间接费 1)企业管理费。
2)财务费。 3)主副食运输补贴。 (4)费率计算方法
1)财务费用按工程类别和地区类别选用相应的费率。
2)计划利润按定额直接费与其他费率之和的一定费率计取。
3)工程质量监督费以定额直接费、其他直接费之和的一定费率计取。 [问题]
问答题除背景中所列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知道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问答题[案例四]前景某施工企业承包了一段36.8km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面单幅宽11.25m。路面结构形式为:基层为两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一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为7cm的下面层,6cm的中面层和5cm的SMA表面层;桥上只铺5cm的SMA表面层,隧道内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经理部人员进场后,完成了经理部的建设和设备的进场工作。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合同规定沥青材料由业主提供,地方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材料管理人员在查看过料场、进行了价格比选后,就开始进料。项目经理部按照各项要求,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开始施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其中一段800m长的底基层出现了大量裂缝和破损,经检查是由于路基质量差所致,路面施工单位拟向路基施工单位提出索赔。问题:
问答题该技术人员所列的质量控制点是否妥当?错误的请指出,并补充完整正确的质量控制点。
问答题反映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文件主要有哪些?
问答题某沿海大桥工程项目,主墩基础是48根桩径为1.60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为55m。大桥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0m的卵漂石层,再下层为软岩层。 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本工程的特性,召集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在图纸会审中发现存在设计有遗漏问题,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发出了“设计变更通知单”。 事件2:为了协调方便,某公路检测机构在该工程项目中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和施工三方的试验检测委托。 事件3:施工过程中,经建设单位同意对工程进行了较大变更,从而增加了投资。 事件4: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质检人员对桥面伸缩缝的埋件规格和数量确定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埋置。 问题:1.公路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包括哪些?2.对施工中发生的事件逐一进行判断是否正确或合理,不正确或不合理的请改正。3.图纸会审包括哪几个阶段?4.根据《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公路工程检测机构的等级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5.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
某内陆城市二级公路,K3+300~K7+900为干燥路段,路面结构为底基层为30cm厚填隙碎石,基层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9cm厚的沥青混凝土。
路面底基层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干法施工,其部分施工方法如下:
(1)初压:用振动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平整。
(2)撒铺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机将干填隙料均匀地撒铺在已压稳的粗碎石层上,松铺厚度约2.5~3.0cm。必要时,用人工或机械扫匀。
(3)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间的孔隙中。
(4)再次撒布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机将干填隙料再次撒铺在粗碎石层上,松铺厚度约2.0~25cm。用人工或机械扫匀。
问题:
问答题【案例】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北方沿海地区某高速公路B合同段施工任务,该段有一座36m×4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合同工期为15个月;采用长度为40~50m、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桥位处地层土质为亚粘土;下部结构为圆柱式墩、直径为1.3m,柱顶设置盖梁,墩柱高度为4~12m,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项目部为了降低成本,制订了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项目部的预制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桩基础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墩柱钢筋骨架现场整体制作、吊装就位;墩柱施工采用钢模板,整体拼装完成后一次吊装就位,再在顶部钢筋四周插入木楔,让钢筋骨架居中,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水泥、钢材、碎石和砂等几项大宗材料的采购计划,并邀请了几家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项目部组织了评标小组,为节约成本,评标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项目部最终选择了一家报价最低的材料供应商。问题: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的施工,工程合同总价为6758万元。其工程划分见下表:
{{B}}工程划分{{/B}}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代号)
分项工程
路基工程
路基土石方工程(A)
土方路基、石方爆破路堑、软土路基
排水工程(B)
浆砌排水沟、跌水、集水槽
涵洞(C)
基础及下部结构、主要构件预制及安装、填土、总体
砌筑防护工程(D)
锚喷防护、护坡
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E)
底基层……
桥梁工程
基础及下部结构
桩基……
F
……
总体、桥面系及附属工程
……
防护工程
……
本项目中的桥梁工程为一座3×25m简支梁桥,梁板采用预制构件。
根据施工组织安排,排水工程(B)开始施工20d后才能开始路基土石方工程(A)施工,涵洞(C)完成后20d后才能开始路基土石方工程(A)施工,而砌筑防护工程(D)与涵洞(C)、排水工程(B)同时开始施工,在路基工程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路面工程(E)施工。
在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项目机构组成人员中的主要领导包括: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1名,总工1名,党支部书记1名,财务主管1名,技术主管1名。
为搞好廉政建设,在项目管理文件中还写明了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问题]
问答题背景
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由A路桥公司施工承包,B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施工过程中,箱梁钢筋绑扎后,工地技术员向混凝土班组下达了混凝土浇灌令。
[问题]
问答题质量控制关键点应根据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按什么原则分级设置?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某二级公路K合同段的施工任务,该合同段内有一座长220m的岩石隧道,该项目的部分施工组织设计如下。 岩石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其包含的工序有:开挖、柔性衬砌(第一次衬砌)、监控量测、做防水层、第二次衬砌。 隧道在掘进过程中,有50m的围岩级别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此使开挖方法及衬砌形式发生了改变。
问答题逐条判断工程安全控制小组提出的安全技术要求是否妥当?如不妥,请改正。
问答题[案例1] [背景材料] 某二级公路路基施工由于进度要求必须在冬季施工,项目部要求在做好冬季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作业: (1)铲除原地面的草皮,挖掘填方地段的台阶; (2)公路路堤填筑; (3)整修路基边坡; (4)河滩地段可利用冬期水位低,开挖基坑修建防护工程。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55.8km的沿湖滨新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当地气候多雨、地下水较丰富,全线路基有中湿和潮湿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然后根据图选择路面结构类型,进而组织施工。事件二: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压实度(△)、宽度、厚度(△)、横坡、强度(△)。以评定该分项工程质量。事件三:施工单位制订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安全要求,部分摘录如下:(1)使用小型翻斗车或手推车装混凝土时,车辆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当传动系统出现故障、液压油输出中断导致滚筒停转时,要采取措施A;自卸汽车运送混凝土时,不得超载和超速行驶,车停稳后方可顶升车厢卸料,车厢尚未放下时,操作人员不得上车去清除残料。(2)使用电动振捣器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配电盘(箱)的接线宜用电缆线,绝缘良好。(3)摊铺中严禁驾驶人员擅离岗位,无关人员不得上下摊铺机,在弯道上作业时,要防止摊铺机脱轨。(4)混凝土摊铺施工现场必须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交通繁忙之路口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牌,并有专人指挥,夜间施工时,基准线桩附近应采取必要措施B。问题:
问答题[案例三] 背景 某公路工程所需的主要建材有路基土方填料、砂石材料、水泥、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和钢材等。所有材料均由项目部自己采购和组织运输。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拟按工程量清单、材料供应计划、材料用量计划、材料用款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的顺序进行材料计划管理,并对几种材料的主要工程指标及工程特性提出了如下要求(摘要):(1)对于碎石提出了可松散性要求;(2)为区分砂的粗细度,提出了砂的平均密度和湿度要求;(3)对于水泥提出了针入度的要求。 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但有关资料表明,砂、碎石的购入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价格一致。 在工程施工中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水泥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了蜂窝、麻面,项目部认为并未影响结构,因此未做任何处理。 事件二:在满堂支架桥梁施工中,发生了支架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项目部在事后的第5天向上级公司进行了汇报。 事件三:在路基施工放样时,由于工期紧,项目部新购了一台全站仪后立即投入使用,并将一台超过规定周检确认时间间隔的仪器也投入使用,使路基工程按时完工。 问题:
问答题公路工程费用的支付原则是什么?
问答题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是否正确?哪些水泥可做结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