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预应力筋下料工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说明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控制的指标,并指出主要指标。
问答题背景
某桥10号墩为桩承式结构,承台为8m×6m×3m,承台顶面距自然地面下1.0m,地质条件如下:0~1.50m的砂砾,2m的黏土,以下为淤泥质土。施工水位高于自然地面1.0m。
[问题]
问答题背景
某一级公路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基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路拌法施工工艺。摊铺水泥日进度1.5km(单向),其中一路段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根据施工布料需要在下承层上划分布料网络。
(2)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所需的土料、集料、水泥等按要求进行备料。
(3)确定松铺系数后,施工单位共用5d时间完成摊铺土任务。每日摊铺土2.5km。
(4)按规定洒水闷料,整平轻压。 (5)按规定摆放水泥,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
(6)为保证拌和质量,按规定采用了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为了避免损坏下承层,拌和深度保持在下承层顶面5~10mm。
(7)拌和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为保证整形质量,全路段平地机均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8)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按规定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碾压。
[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施工单位制定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度。 (1).由3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对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核对结果要由工地技术主管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复核测量。 (3)测量结束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 2.测量记录与资料要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2)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3.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问题]
问答题(二) 某高速公路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施工合同采用FIDIC合同条件,业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生了如下索赔事件(索赔工期与费用数据均符合实际)。 (一)施工期间,承包方发现施工图纸有误,需设计单位进行修改,由于图纸修改造成停工20d。承包方提出工期延期20d与费用补偿2万元的要求。 (二)施工期间因下雨,为保证路基工程填筑质量,总监理工程师下达了暂停施工指令,共停工10d,其中连续4d出现低于工程所在地雨季平均降雨量的雨天气候和连续6d出现50年一遇特大暴雨。承包方提出工期延期10d与费用补偿2万元的要求。 (三)施工过程中,现场周围居民称承包方施工噪声有干扰,阻止承包方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承包方提出工期延期5d与费用补偿1万元的要求。 (四)由于业主要求,在原设计中的一座互通式立交桥设计长度增加了5m,监理工程师向承包方下达了变更指令,承包方收到变更指令后及时向该桥的分包单位发出了变更通知。 分包单位及时向承包方提出了索赔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由于增加立交桥长度而增加的费用20万元和分包合同工期延期30d的索赔; (2)此设计变更前因承包方使用而未按分包合同约定提供施工场地,导致工程材料到场二次倒运增加的费用1万元和分包合同工期延期10d的索赔。 承包方以已向分包单位支付索赔款21万元的凭证为索赔证据,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补偿该笔费用21万元和延长工期40d的要求。 (五)由于某路段路基基底是淤泥,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需进行换填,在招标文件中已提供了地质的技术资料。承包方原计划使用隧道出渣作为填料换填,但施工中发现隧道出渣级配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进一步破碎以达到级配要求,承包方认为施工费用高出合同单价,如仍按原价支付不合理,需另外给予延期20cl与费用补偿20万元的要求。 问题: 针对承包方提出的上述索赔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如何签署意见?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问题]
问答题如果是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是否需总监理工程师发布变更指令?为什么?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二级公路工程项目,主线长21.05km,支线长5km。沿线土质以粗粒土为主,路面基层采用的是水泥稳定土。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涉及水泥稳定土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等,并规定基层完成碾压后应养生至强度并检测合格。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导致基层喷洒透层油后未能进行面层施工。 [问题]
问答题逐条判断对材料工程指标及工程特性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问答题
(一)
某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全长60.3km,设计车速为120km/h,路面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并采用滑轮式摊铺机进行施工,具体的施工方法和问题的处理如下。
(1)施工中采用塑料填板; (2)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6MPa时拆除模板;
(3)确定了最佳拌和时间进行拌和; (4)在混凝土摊铺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5)经检查混凝土入模前的坍落度为10~30cm;
(6)采用平缝加拉杆型纵缝一次铺筑宽度为5m的路面;
(7)采用切缝机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等后,做了灌浆处理。 问题:
问答题公路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的类型有哪几种?本案例中采用的是哪一种?
问答题
(一)
某大型桥梁工程,主跨为5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袋,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
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做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了达到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降低机械运转费用和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在组织机械化施工时,特别注重了系列机械的组合。
在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卵石和漂石,施工单位采用液压旋挖钻孔机进行钻孔施工。
问题:
问答题项目经理在未检查的情况下指示继续施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路桥工程公司,承揽了一条全长89.6km的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30km/h,该工程路面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施工技术人员做好配合比设计后报送项目经理审批是否符合规定。 (2)试验段开工前一个月安装好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好试验人员报送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 (3)混合料的表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施工。 (4)开铺前施工人员将摊铺机的熨平板加热到50℃。 (5)碾压过程中,沿纵向由高边向低边均匀速度碾压。 (6)在接缝处理时,施工技术负责人要求施工人员纵向冷接缝上、下层的缝错开10cm,横向接缝错开1.2m。
问答题背景
某桥梁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部对投入施工现场的劳动力采用专业分工作业组合形式;在选择施工材料供应商时,采用对竞标供应商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选择了两家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在选择钻孔设备时选择了冲击钻孔,水泥混凝土在运送时采用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问题]
问答题资格预审主要侧重于对投标人哪方面的审查?
问答题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钻成孔。终孔检验合格后清孔,泥浆相对密度和沉渣厚度(30cm)均满足要求。之后,吊装钢筋笼并固定牢靠。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25cm。混凝土坍落度18cm。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某二级公路K200+000~K201+900段路基施工项目。施工单位进场后,首先召集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阅纸,进行了图纸会审。会审分3阶段进行:初审、外部会审和内部会审。会审内容主要包括: (1)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 (2)施工的技术设备条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当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时,现有的技术力量及现场条件有无困难,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要求。 (3)有关特殊技术或新材料的要求,其品种、规格、数量能否满足需要及工艺规定要求。 (4)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坐标、标高及地上地下工程和道路交会点等有无遗漏和矛盾。 (5)安装工程各分项专业之间有无重大矛盾。 (6)图纸的份数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问题]
问答题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补充事件1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重点考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