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公路工程施工用的主要材料有哪些?
问答题(三) 某高速公路全长50km,路面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施工企业为公路交通大型企业专业施工队伍,设施精良。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防止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发生离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和平整度及接缝达不到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接缝的处理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选用经试验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站设置试验层,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拌和中严格控制骨料加热温度和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3.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 4.设置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的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梯进式施工,严格控制相邻两机的间距,以保证接缝的相关要求。 5.压路机由2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台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及碾压重叠宽度。 6.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问题:
问答题针对承包方提出的上述索赔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如何签署意见?
问答题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4×20m简支梁桥工程。桥梁采用扩大基础,墩身平均高10m。项目为单价合同,且全部钢筋由业主提供,其余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或自购。在离本工程不远的江边有丰富的砂源,经检验,砂的质量符合要求。采砂点位于一跨江大桥下游150m处,施工用砂均取自这里。项目部拟就1号~3号排架组织流水施工,各段流水节拍见下表。注:表中排架由基础、墩身和盖梁三部分组成。根据施工组织和技术要求,基础施工完成后至少10d才能施工墩身。施工期间,还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由于大型安装设备的进场,业主委托承包人对一旧桥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中的施工项目在原合同中有相同项目,承包人要求直接采用相关单价来处理加固费用。事件二:在桥梁基础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对基槽几何尺寸和标高这两项隐蔽工程进行了检查和验收,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事件三:施工单位准备开始墩身施工时,由于供应人的失误,将一批不合格的钢筋运到施工现场,致使墩身施工推迟10d开始,承包人拟就此向业主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问题:
问答题[案例3] [背景材料] 某桥梁工程,每跨长30m。共21跨,0号和21号为桥台,1~20号为桥墩。由于桥梁的基础设备只有一台,立柱和盖梁的模板有限,所以该桥的20个桥墩采用流水施工,每个桥墩分三道工序完成,采用专业流水作业方式,每个桥墩基础施工时间为22d,立柱施工时间为28d,盖梁施工时间为25d。施工单位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计算出20个桥墩的流水工期为 施工工期=20×22+28+25=493(d)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H合同段,其中土方路基绝大部分是借土填方,路堤边坡高度≥20m,地面横坡>12%,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事件一:土质分析。在K19+100~K20+100处,本路段主要是粉质土,颗粒组成以小于0.075mm为主,属于细粒土组,是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
事件二:压实机具的选择与操作。本路段选用CA25D和YZT16型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施工。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行走速度控制在2~4km/h。开始时土体松散,采用轻压(静压),然后用最大振动力进行振压,压力越大压实效果越好。先压中间,然后向两边压实,并注意纵向和横向压实时的重叠,确保压实均匀。
事件三:实验路段的结果。在K18+100~K18+200处,分别取3种松铺厚度20cm、30cm、40cm进行试验,试验路段测试结果最佳含水量为13.4%,其他指标均符合路基填筑要求,松铺厚度选用30cm;施工中施工单位准确放样,认真压实原地基后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按施工方案进行了路基填筑,填筑过程中每完成一层均检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几个项目,依此判断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在施工过程中遇雨,雨后检测填料含水量在15%~17%范围内变化,严格按压实质量控制进行施工仍出现“弹簧”现象,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掺入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最后如期完成路基施工进入路面基层施工工序。
问题:
问答题除背景中提到的三条构造裂缝防治措施外,再列举两条防治措施。
问答题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包了南方某二级公路D合同段路基施工,其中K8+200~K8+320为沿河路基,设计为浆砌块石路肩挡土墙(见图1),挡土墙最大高度为11.2m,设计高程211.33m,设计洪水位202.10m,常水位198.90m。施工单位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挡土墙施工前全面做好排水系统,施工工艺见图2。在基坑挖到设计高程后,经检验基底承载力等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开始进行基础砌筑。基础施工完后,立即进行基坑回填。基础圬工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墙身砌筑。挡土墙砌筑与路基回填交替施工,对挡土墙按高度分阶段验收。墙背填料采用与前后路段路堤填料相同的黏土,做到逐层填筑,逐层压实。[问题]
问答题总承包单位在确定施工顺序后,应制订哪些控制计划和施工措施?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山区二级公路4.5km的路基路面施工任务。合同段有一段长450m的两车道隧道和一座长20m的简支梁桥。隧道位于软弱围岩地段,桥梁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整个合同段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隧道施工方案中有如下要求:
(1)在隧道施工期间,由专职安全员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隧道的钻爆作业,必须由具有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钻孔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作业;
(3)在隧道施工中,坚持“长进尺、强爆破、早喷锚、勤量测”的原则; (4)采用干式凿岩机凿岩。
桥台基础采用明挖基础,开挖深度为2.5m,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土质为黏性土,为了方便开挖出的土方回填原处,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1m内堆土(堆土高度1.0m),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0~3.0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0m)。由于天气炎热,为防止太阳辐射,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
为了满足施工需要,招聘了一批工人。在进行体检时,发现:2人患有轻度脂肪肝、2人患有皮肤病、3人患有乙肝、1人患有心脏病、1人患有高血压。
问题
问答题
某沿海大桥工程项目,主墩基础是48根桩径为1.60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为55m。大桥所处位置的地点情况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0m的卵漂石层,再下层为软岩层。
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本工程的特性,召集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在图终会审中发现存在设计有遗漏问题,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发出了“设计变更通知单”。
事件2:为了协调方便,某公路检测机构在该工程项目中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和施工三方的试验检测委托。
事件3:施工过程中,经建设单位同意对工程进行了较大变更,从而增加了投资。
事件4: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质检人员对桥面伸缩缝的埋件规格和数量确定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埋置。 问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公路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18个月。施工合同签订以后,施工单位编制了一份初始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由于该工程施工工艺的要求。计划中工作C、工作H和工作J需共用一台起重施工机械,为此需要对初始网络计划做调整。问题:
问答题背景
某大桥主跨为20×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合同总价为8700万元。大桥桥址处地质条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为黏土、砂砾石、泥岩,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设计深度为4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T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装,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项目经理部加强施工现场生产要素管理,对施工机械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设立了安全机构,配备了1名持有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该桥所用的砂、碎石等地材由施工单位通过媒体以公告的方式邀请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并且按招标和定标两步骤确定供应商。为确保材料质量,工地试验室对供应商送至项目部的砂、碎石进行了取样试验,质量满足要求后确定了地材供应商。
[问题]
问答题某施工企业承包了一段36.8km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面单幅宽11.25m。路面结构形式为:基层为两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一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为7cm的下面层,6cm的中面层和5cm的SMA表面层,桥上只铺5cm的SMA表面层,隧道内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经理部人员进场后,完成了经理部的建设和设备的进场工作。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合同规定沥青材料由业主提供,地方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材料管理人员在查看过料场、进行了价格比选后,就开始进料。项目经理部按照各项要求,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开始施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其中一段800m长的底基层出现了大量裂缝和破损,经检查是由于路基质量差所致,路面施工单位拟向路基施工单位提出索赔。[问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施工中有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前,项目部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数量或不同粒级碎石和石屑的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事件二: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2)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斜接,不得垂直相接。(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前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前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问题:
问答题根据修改的设计图纸,基础开挖要加深加大。为此,承包商提出了变更工程价格和延长工期的要求。请问承包商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4×20m简支梁桥工程。桥梁采用扩大基础,墩身平均高10m。项目为单价合同,且全部钢筋由业主提供,其余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或自购。在离本工程不远的江边有丰富的砂源,经检验,砂的质量符合要求。采砂点位于一跨江大桥下游150m处,施工用砂均取自这里。项目部拟就1号~3号排架组织流水施工各段流水节拍,见下表。
1号排架
2号排架
3号排架
扩大基础施工(A)
10
12
15
墩身施工(B)
15
20
15
盖梁施工(C)
10
10
10
(注:表中排架由基础、墩身、盖梁三部分组成)
根据施工组织和技术要求,基础施工完成后至少10d才能施工墩身。施工期间,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业主大型安装设备的进场,业主委托承包人对一旧桥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中的施工项目在原合同中有相同项目,承包人要求直接采用相关单价来处理加固费用。
事件二:在桥梁基础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对基槽几何尺寸和标高这两项隐蔽工程进行了检查和验收,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
事件三:施工单位准备开始墩身施工时,由于供应人的失误,将一批不合格的钢筋运到施工现场,致使墩身施工推迟10d开始,承包人拟就此向业主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
问答题若出厂的混合料出现白花料,请问在混合料拌和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问答题背景:
某新建一级公路土方路基工程施工,工程取土困难。K10+000~K12+000段路堤位于横坡陡于1:5的地面,施工方进行了挖台阶等地基处理,然后采用几种不同土体填料分层填筑路基,填筑至0~80cm,施工方选择细粒土,采用18t光轮压路机,分两层碾压。两层碾压完成后,检测了中线偏位(合格率90%)、纵断高程(合格率85%)、平整度(合格率85%)、宽度(合格率88%),横坡(合格率92%)和边坡坡度(合格率90%),认定土方路基施工质量合格,提请下一道工序开工。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