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路基开工前进行全段中线放样,宜采用的测量放样方法是______。
单选题 碎石沥青混凝土在施工时,采用小料堆集料堆放,主要目的是______。
单选题水中作业平台有临边应设置防护栏,其高度应不低于( )。
单选题 可用于测定路基土方最佳含水量的试验方法是______。
单选题 抛石挤淤宜采用粒径较大的未风化石料,其中0.3m粒径以下的石料含量不宜大于______。
单选题 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需要进行构件场内移运,其中,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______时,应设置吊架或起吊扁担。
单选题 根据《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沥青表面处治通常采用层铺法施工,其中三层法施工工序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关于隧道光面爆破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关于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一桥隧相连项目,其中桥梁桥跨布置为(40+55+50+55+40)m,桥梁一端桥台紧邻隧道进门洞口。隧道全长930m,单洞双向四车道,最大埋深133m,进出口100m范围内为浅埋隧道。桥隧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桥隧布置示意图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桥梁为连续箱梁结构,采用挂篮悬臂浇筑,设计文件要求悬臂浇筑须对称平衡,因此,须在墩梁处采取临时固结措施。在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临时固结措施适时予以解除。事件二:施工单位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A、B两队分别从出口、进口相向进行隧道开挖。由于B队须待进口端的桥台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隧道开挖,因此,B队较A队晚开挖1个月,已知A、B队掘进速度相等,Ⅳ级围岩中的掘进速度为50m/月,Ⅲ级围岩中的掘进速度为65m/月,Ⅴ级围岩中的掘进速度为35m/月。方案二:A、B两队同时从出口端进行隧道施工,掘进速度可提升70%。事件三:出口端的隧道洞口易受落石侵害,须设置明洞。施工单位编制的方案中有关明洞回填的做法如下。①明洞的拱背回填应在外模拆除、防水层和排水盲管施工完成后进行。②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③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500mm后,方可采用机械碾压。④墙后的排水设施应与回填同时进行。事件四:A作业队从出口端进入隧道进行掘进作业,考虑到初始段围岩条件以及对地表沉降的要求,A作业队采用合理的隧道开挖方式进行作业。[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施工单位承接了某省道的交通安全设施项目施工,起讫桩号K311+120~K332+100。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了小型构件预制场,用于混凝土护栏、里程碑构件的预制。小型构件预制场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小型构件预制场平面布置示意图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对小型构件预制场实行封闭管理,并在入口处设置了预制场简介牌。场区道路设置了完整的排水设施,场地四周设置了砖砌排水沟,并采用M7.5砂浆抹面。由于场地道路的基础较差,施工单位对场地进行了硬化处理,铺设了200mm厚的C20混凝土。事件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成本。进场前,签订的责任目标成本为1050万元,施工预算成本为1200万元。根据目前的施工情况,预计现场施工计划成本为1020万元。事件三:施工单位拟近期采购100t水泥(袋装)。经当地询价,袋装水泥380元/t(含运杂费),以上价格不合增值税,该材料增值税率为13%;场外运输损耗率为1%,场内运输操作损耗率为1.5%,采购及保管费率为2.85%;水泥编织袋每个4元,回收率为80%,残值率为60%。[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的路基工程,路基宽度为15m,其中K2+300~K4+900为填方路堤,路段填方需从取土场借方;K2+300~K3+600设计填方数量28500m3;K3+600~K4+900设计填方数量为31200m3。路基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进行路堤试验路段施工,并总结了以下内容:①压实工艺主要参数;②过程工艺控制方法;③质量控制标准;④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的优化。在进行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复查和现场核对,补充了必要的现场调查资料,测得软土地基的十字板抗剪强度为20kPa,设计文件中未进行处理,施工单位在施工图会审中提出处理意见后,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代表同意,采用CFG桩进行处理,并对水泥和粉煤灰的规格,以及施工设备的选用做了详细部署。施工现场周边共有2个取土场,分别是取土场A和取土场B(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产权单位),施工单位据此编制了施工便道A、B两个方案,施工便道A方案长度1200m,施工便道B方案长度850m,取土场A和B的购土单价一致。取土场位置平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为了预防路基沉降,施工单位在路堤填筑两侧加宽超填了50cm,施工单位将超填的工程量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计量付款的要求。取土场位置平面示意图[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二级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段,包含两段路基(K5+200~K5+650、K6+200~K6+650)和一座桥梁(K5+650~K6+200),两段路基中既有挖方也有填方。桥梁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墩柱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重力式U型桥台,桥面系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单位采用大型挖掘机开挖路基挖方段土方,开挖时采用横向挖掘法自上而下逐级开挖,开挖至边坡线前预留一定宽度。因无法及时对路床施工,施工单位开挖至设计路床顶标高。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采用正铲挖掘机,并保证正铲工作面的高度≥1.5m,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部分路基填筑时利用桥梁两端的填石料作为路基填料,一般路段采用分层填筑方法施工,土方分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土方分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填石路堤自下而上水平分层,逐层填筑、压实。按照“四级施工台阶、四个作业区段、八道工序”的流程进行作业。其压实质量采用施工参数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对该合同段的桥梁配置了基础施工机械、上部施工机械等。[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一般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为14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5),基层采用390mm(两层)稳定骨架粒料类,底基层采用180mm水泥稳定土类(宽度10m),且在土基之上设有120mm的砂砾垫层。 沥青混合料由指定的拌合厂提供,施工现场配备了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等主要施工机械。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①摊铺一段距离后应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并及时通知操作手进行调整。 ②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区域,应经过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人工摊铺。 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应在压路机的滚轮上涂刷柴油。 ④施工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铺筑厚度、宽度以及高程等三个指标。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稳定土类底基层的实测关键项目有压实度、厚度。 事件三:施工单位根据试验室数据确定的铺设1.5km底基层水泥稳定土类混合料的集料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集料总用量为5120.50t,水泥剂量为5.1%(外掺),压实度为98%。
底基层水泥稳定土类混合料集料表
集料名称
1号料
2号料
3号料
用量(t)
1636.15
2054.23
1430.12
[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
施工单位承建了某大桥工程,该大桥桥址位于两山体之间谷地,跨越一小河流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三级公路,起讫桩号为K0+000~K2+100,双向两车道,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当地政府的要求,该路段已成为重要的干路网分支公路。设计单位根据实地踏勘的相关数据进行路面改造方案设计。经专家会讨论,改造路面采用原水泥路面进行碎石化处理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该改造路段中的K1+200~K2+100经过人口稠密的村庄,设计方案在此路段两侧设置钢板网形式的隔离栅。施工时进行施工放样,定出立柱中心线。事件二:施工单位对原路面进行碎石化处理前,清除缝内填充物和杂质,以及路面上的沥青修复材料,并统一清运至建筑垃圾消纳场。监理单位认为施工单位的处理做法有所缺失,要求补全。事件三:施工单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验段进行碎石化施工。路面破碎时,按照先中部后两侧的顺序进行破碎。路面破碎后,将含有钢筋的类似物剔除。对表面凹处20cm×20cm以上的路面,用沥青混合料找平。事件四:施工单位采用压路机对破碎后的路面压实,并洒布乳化沥青透层。事件五:施工单位根据试验段摊铺取得的数据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监理单位检查已施工完毕的路段,发现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有“鼓楞”现象。经查,是由于压路机碾压时速度不均,随意停车,推拥热的沥青混合料所致。[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分离式独立双洞双向四车道,其起讫桩号为K58+333~K59+735,隧道长1402m。该隧道实测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如下:K58+333~K58+385段和K59+695~K59+735段为350;K58+385~K58+412段为403;K58+412~K58+555段和K59+299~K59+695段为251;K58+555~K58+844段为550;K58+844~K59+110段为351;K59+110~K59+299段为451。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对K58+412~K58+555段和K59+299~K59+695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K58+412~K58+555段的隧道围岩趋于稳定,其位移与时间曲线如下图所示。围岩的位移——时间曲线图事件二:在对K59+299~K59+695段隧道进行衬砌施工时,施工单位发现衬砌表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裂缝。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些裂缝的产生是由于隧道两侧的覆土不均,导致衬砌承受不对称的围岩压力所致。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人力,采取加强衬砌自身强度的治理措施,对此情况进行了处理。事件三:施工单位完成了隧道的总体施工后,对其实测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查,合格率符合规范要求。[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项二级公路施工项目,将隧道工程的施工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隧道施工单位乙,并与分包单位签订了分包合同。分包单位乙编制了隧道工程施工网络计划图如下图所示。道工程施工网络计划图(单位:天)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连续突降罕见暴雨导致停工7天,暴雨过后施工单位部分现场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以致A工作延迟了15天。事件二:地质条件变化,导致G工作延长了20天。事件三:由于监理单位原因,施工单位没能及时获得勘察资料,E工作延期10天开工。其中对于事件二,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岩层变化与合同中所述情况不同,分包单位乙及时更改了施工方法,采取了更适合该地质的作业方法,并向监理单位提出了申请。最终工程费用因此增加了50万元。针对以上情况,甲、乙两单位分别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费用索赔的要求和工期延期的申请。根据合同约定,施工单位每天成本损失费用为2万元,利润损失费为每天2000元。施工单位提出延期52天,索赔费用为164.4万元。公路工程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后,项目法人按照公路工程管理权限及时向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执行报告、施工总结报告和监理工作报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批复文件,土地使用证或建设用地批复文件。[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的施工,路线全长42.33km,路基宽度10.5m,路面宽度为2×4.2m。该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梁及路面工程等。桥台设计为重力式U型结构,高度为23m,台背填土采用透水性材料;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为40m+32m+40m的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重力式U型桥台示意图如下图所示。重力式U型桥台示意图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针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与底基层的施工,项目技术部门负责人向现场技术人员和班组长进行了详细交底。部分交底内容如下。①针对超宽路段无法使用机械摊铺的情况,可以采用人工同步摊铺、修整,并同时碾压成型。②碾压石灰粉煤灰稳定基层时的最佳含水率宜增加1~2个百分点。③采用钢轮压路机初压时,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稳压1~2遍,再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消除轮迹。④摊铺时若存在纵向接缝时,应将纵缝水平相接,严禁斜接。事件二:施工单位对K2+300~K3+100路段完成碾压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及时采用草帘进行覆盖养护,并进行全断面铺设。事件三: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施工单位按交工验收程序对本合同段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顺利通过了交工验收,项目法人颁发了“B证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