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K17+300~K27+3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两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列有挖方2400000m3(土石比例为6:4),填方249000m3,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考虑到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因此采用单价合同,由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共同计量,土石开挖综合单价为16元/m3。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一:施工单位开挖路基后,发现挖方土石比例与设计文件出入较大,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设计变更,后经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单位现场勘察、洽商,设计单位将土石比例调整为3.4:6.6,变更后的土石方开挖综合单价调整为19元/m3。经测算,变更后的项目总价未超过初步设计批准的概算。 事件二: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 事件三: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 [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10×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采用预制吊装,后张法施工。桥位处有一大块空地可作为预制场,地质情况为0.5m的强风化层,下为中风化砂岩。施工单位A采用定型钢模板预制板梁。 [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工程K30+200~K30+500,地势平坦,路基断面形式为路堤,路堤边坡高度平均22.3m,路基填料为2公里外的路堑挖方,调运过来填筑,拟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1)土质分析:借土土质主要为砂性土,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作为筑路材料较好。 (2)路基填筑:先进行基底处理,然后确定分层的松铺厚度,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填土宽度等于填层设计宽度。 (3)压实施工:由于土质为砂性土,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前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了检查,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压实。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横向接头的轮迹有0.4~0.5m重叠部分。压实度大于等于94%。 [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一级公路土方路基工程施工,该工程取土困难。K10+000~K12+000段路堤位于横坡陡于1:5的地面,施工方进行了挖台阶等地基处理,然后采用几种不同土体填料分层填筑路基,填筑至0~80cm,施工方选择细粒土,采用18t光轮压路机,分两层碾压。两层碾压完成后,检测了中线偏位(合格率90%)、纵断高程(合格率85%)、平整度(合格率85%)、宽度(合格率88%)、横坡(合格率92%)和边坡坡度(合格率90%),认定土方路基施工质量合格,提请下一道工序开工。 [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隧道工程,施工合同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约定,吊装机械闲置补偿费600元/台班,单独计算,不进入直接费。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核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初始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月)。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事件一:开工后,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变更,致使工作E的持续时间延长2个月,吊装机械闲置30台班。事件二:工作E由于业主的要求需要进行工程变更。事件三:隧道竣工后,施工单位向业主监理和业主提交了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监理认为提交资料不完善。[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公路项目施工,工程内容含路基、路面及桥梁一座,合同工期220d。根据合同约定,土方工程实际完成量超过清单数量的25%之后,超出部分的土方工程单价由清单报价的20元/m3下调为18元/m3。按投标书附录规定,受价格上涨影响,人工、水泥和钢材按调值公式调价。该工程的人工费占全合同价的35%,水泥费用占25%,钢材费用占10%。合同签订后,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安排路基工程与桥梁工程平行施工;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分别组织顺序施工,由于施工桥台的钢模板只有一套。南、北桥台亦组织顺序施工。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的网络计划如图所示(时间单位:d)。征得业主同意,施工单位将桥台基础工程分包给了某基础工程专业公司。基础工程公司在进行北桥台扩大基础施工时,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条件不符,出现了较深的软基。通过设计变更,北桥台扩大基础改成了桩基础,由此导致北桥台基础施工时间延长30d,费用增加20万元。对此,基础公司向监理提出工期索赔30d,费用索赔20万元。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路基土方工程量由清单工程量15×104m3增加到21×104m3,工程进行到第4个月时,水泥价格较投标时涨价20%,人工、钢材价格未变,当月承包人完成的工程产值为145万元。路基施工接近尾声时,业主要求承包人仍按原合同期完成施工。承包人拟采取将路面基层与路面面层层间的顺序施工调整为分两个施工段组织无节拍流水施工的措施(路面基层在两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均为20天,路面面层在两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均为10d),以期在合同期内完成施工。[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面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为某一大型公路专业施工企业,设施精良,技术力量雄厚。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时作了如下控制: (1)选用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实验段铺筑。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站设置实验室,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拌和中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和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3)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 (4)设置两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的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梯进式施工,严格控制相邻两机的间距,以保证接缝的相关要求。 (5)主要压路机械采用两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两台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及碾压重叠宽度。 (6)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在施工招标前编制工程预算书,业主委托了某公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编写。双方签订了合同,在合同中约定,造价咨询机构应对该工程的预算单价做分析,经该造价咨询机构编制的预算价格为4800万元。 [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膨胀土地区,沿线膨胀土路段长75km,占总长度的86%。公路K8+300~K54+920所处地区为冲积湖区平原,由于河流洪水泛滥,该地区的岩性主要以含液量高的粘性土壤为主,该段路基以填方为主。当路基高度0<H<1.52m时,需对原地面下挖,下挖深度至路床顶面以下80cm,路床80cm采用7%石灰改良弱膨胀土填筑。当路基高度H≥1.52m时,采用湿度控制法处理,路床80cm采用弱膨胀土掺7%石灰土填筑,路堤两侧包边处理,边坡两侧各2.5m(不包括碾压超填宽度)为7%石灰改良弱膨胀土填筑。填筑方案见下图。施工单位对路基基底处理后,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施工,先分层填筑弱膨胀包心土,直至填到路床底面,然后进行包边土施工,填至路床底面,最后填筑路床部分。路基填筑松铺厚度严格控制在350mm以下,土块粒径小于37.5mm。根据作业内容施工单位配置的机械有: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洒水车。[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中标建设一公路工程,该公路工程包括12km的路基路面和一桥梁工程。其网络图编制如下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路基施工中需要10多万m3的土方,填方采用松散的砂性土和黏土,含水量在25%左右。土方料场距填方处在200~300m左右。合同约定工期为300天,合同约定,每提前1天奖励5000元,每延误1天罚款10000元。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决定路面的基层和面层分成三段进行施工,基层每段的持续时间为25天,面层每段的持续时间为15天。[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0km的平原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全线均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高度为2~4m,填方边坡坡面未做坡面防护处理。路面结构如图所示。路面结构没计图(注:图中单位均以cm计)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部分摘录如表所示。合同清单单价表项目单位单价/元备注22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m2186.2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m278.820cm厚填隙碎石垫层m250.5M7.5浆砌片石加固土路肩m32158cm×12cm×100cm混凝土预制块m31200………[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主跨为4m×10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主墩基础采用直径2.2m的钻孔灌注桩,设计深度为25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和控制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分别组成了工程质量控制小组、工程进度控制小组、工程安全控制小组和工程成本控制小组。 工程施工过程中,各控制小组的部分工作如下。 工程质量控制小组设置了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是: (1)预拱度的控制。 (2)拱肋拱轴线的控制。 (3)主缆架设线型控制。 (4)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 (5)伸缩缝安装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进度控制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了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安全控制小组提出了如下安全技术要求: (1)高处作业操作平台的临边要设置高度为0.8m的防护栏杆。 (2)遇有7级以上大风、大浪应停止水上作业。 (3)拆除工程应自上而下进行,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工程成本控制小组为了确保降低施工项目成本,达到成本最低化目的,运用了科学管理方法,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落实,定期考核评定,使各部门、各小组和个人都来关心施工项目成本。 [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改造工程,施工单位根据原路面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加铺法和破碎法施工。 直接加铺法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4cm AC-16 上面层
新建路面
6cm AC-20 中面层
8cm AC-25 下面层
4cm AC=10 整平层
24cm 水泥混凝土面板
原路面
15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cm 石灰土底基层
在采用直接加铺法的施工段,施工单位对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凿除,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采用如下工艺流程进行处埋:定位→A→制浆→灌浆→B→交通控制→弯沉检测。经弯沉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所有面板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旧路面接缝进行了处理,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对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上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摊铺完后及时进行碾压并检测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中线偏位、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等。 在采用碎石法的施工段,路面碎石化施工的部分要点如下:(1)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中间,再破碎行车道两侧;(2)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3)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4)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 整平层与下面层采用普通沥青,中面层与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采购材料时,对原材料进行了验证试验。 [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三级山区公路,施工单位获得K0+000~K9+128段施工任务,原地面坡度较陡。该路段K0+000~K4+458为挖方路段,K4+458~K9+128段为填方路段。施工方为便于施工,采用移挖作填措施。施工过程中遇到雨期,施工方对雨期施工进行组织部署,做了如下施工要求。(1)雨期挖方施工要求。①分层开挖路堑,每挖一层均设置纵横排水坡。②挖方边坡一次性挖到设计坡面。③雨期开挖路堑,挖至路床顶面为止,并在两例挖好临时排水沟。④雨期开挖岩石路基,炮眼宜水平设置。(2)K4+458~K9+128段,为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将黏性土填筑在原地及外侧,如下图路堤填料横断面图所示。路堤填料横断面图(3)填方路段施工要求。①由于原地面坡度较陡,为保证充分压实,施工方决定采用分层压实法。②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单向排水横坡。③为保证路堤稳定性,路堤采用碎石土,路床采用细粒土,填筑完路堤后直接填筑路床。为保证边坡稳定性,分别在路堑、路堤段设置了仰斜式重力挡土墙。为了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在挡土墙身设置泄水口,并在墙身表面设置反滤层。【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 某路桥公司中标承包了某高速公路工程后,组成了以公司副总经理为项目经理的项目经理部,下设技术部、材料部、合同部、财务部等。 (1)技术部在对收集的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定额及概预算资料、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环境保护规定、公司对该工程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2)在路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填土路堤的施工方法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要求每层填料布料均匀,松铺厚度不超过50cm,施工程序为:取土——运输——推土机初平——压路机碾压——平地机整平。 (3)为保证施工质量,对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为: 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 2)路基原地面处理; 3)路基横坡要满足要求; 4)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4)在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对技术部提出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有: 1)施工方法和土石方的调配方案; 2)项目总进度计划; 3)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4)布置好堆料点、运料线、行车路等。 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全长28km,路面结构形式为: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该公路通车三年左右,全线较多路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出现裂缝,裂缝以横向裂缝为主,部分水泥混凝土面板发生了断板现象。建设单位注意到,挖方路段比填方路段的裂缝及断板现象更加严重。建设单位立即成立了调查小组,对该项目设计图纸、施工过程、试验记录、监理日志等进行全面分析。经过分析总结,认为产生裂缝及断板的原因是: (1)全线超载比较严重,尤其是运煤车较多。 (2)由于挖方多为石质挖方,路基多为坚硬的砂岩,根据设计图纸,为了节约造价,位于挖方路段的路面基层采用1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比填方路段的基层减薄了10cm。基层的厚度及强度不足是造成断板及裂缝的原因之一。 (3)挖方路段地下水较丰富,且地下水的毛细现象严重。 (4)石质挖方路段多采用放炮施工,路基顶面没有形成平整的横坡。 (5)根据施工纪录,夏季施工时温度较高,加上施工单位切缝设备不足,导致切缝不及时。 (6)切缝深度过深,导致断板。 (7)由于该路段附近水源紧张,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没有在基层上洒水,或洒水不够。 (8)进行混凝土面板灌缝处理的沥青热稳定性差、易流淌。 (9)基层标高控制不严,部分标高超过基层设计标高1.5cm。 (10)不同路段的集料的含水量不一致。施工时没有根据集料的含水量调整配合比。 (11)夏季施工没有进行覆盖养护。 [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55.8km的沿湖滨新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当地气候多雨、地下水较丰富,全线路基有中湿和潮湿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如表所示。路面结构代号Ⅰ型Ⅱ型自然区划Ⅳ2Ⅳ2路基土组粘性土及少量土夹石粘性土及少量土夹石路基于湿类型中混潮湿设计弯拉强度/MPa4.54.5路面结构(厚度/cm)路基设计弯沉(单位)190210E035MPa31MPa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然后根据图选择路面结构类型,进而组织施工。事件2: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压实度(△)、宽度、厚度(△)、横坡、强度(△),用以评定该分项工程质量。事件3:施工单位制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安全要求,部分摘录如下:(1)使用小型翻斗车或手推车装混凝土时,车辆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当传动系统出现故障、液压油输出中断导致滚筒停转时,要采取措施A;自卸汽车运送混凝土时,不得超载和超速行驶,车停稳后方可顶升车厢卸料,车厢尚未放下时,操作人员不得上车去清除残料。(2)使用电动振捣器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配电盘(箱)的接线宜用电缆线,绝缘良好。(3)摊铺中严禁驾驶人员擅离岗位,无关人员不得上下摊铺机,在弯道上作业时,要防止摊铺机脱轨。(4)混凝土摊铺施工现场必须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交通繁忙的路口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牌,并有专人指挥,夜间施工时,基准线桩附近应采取必要措施B。[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H合同段,其中土方路基绝大部分是借土填方,路堤边坡高度≥20m,地面横坡>12%,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土质分析。在K19+100~K20+100处,本路段主要是粉质土,颗粒组成以小于0.075mm为主,属于细粒土组,是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 方案二:压实机具的选择与操作。本路段选用CA25D和YZT16型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施工。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行走速度控制在2~4km/h。开始时土体松散,采用轻压(静压),然后用最大振动力进行振压,压力越大压实效果越好。先压中间,然后向两边压实,并注意纵向和横向压实时的重叠,确保压实均匀。 方案三:实验路段的结果。在K18+100~K18+200处,分别取3种松铺厚度20cm、30cm、40cm进行试验,试验路段测试结果最佳含水量为13.4%,其他指标均符合路基填筑要求,松铺厚度选用30cm;施工中施工单位准确放样,认真压实原地基后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按施工方案进行了路基填筑,填筑过程中每完成一层均检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几个项目,依此判断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在施工过程中遇雨,雨后检测填料含水量在15%~17%范围内变化,严格按压实质量控制进行施工仍出现“弹簧”现象,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掺入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最后如期完成路基施工进入路面基层施工工序。 [问题]
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35.8km的二级公路旧路面“白改黑”改建施工,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面层,使用10年后面板损坏严重,必须重建。经设计院旧路改建设计后,将旧路面做碎石化处理,加铺SMA面层。在右侧岩层破碎的挖方路段增设碎落台和护面墙。路面结构如图所示。(注:图中单位均以厘米计)事件1:SMA的碾压遵循一定的原则。碾压温度越高越好,摊铺后应立即压实,不得等候。SMA路面碾压宜采用振动钢轮压路机初压1~2遍、复压2~4遍、终压1遍的组合方式。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缓慢匀速(不超过5km/h)对路面进行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宜用高频率、低振幅。SMA面层施工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事件2:护面墙基坑开挖后,按照《高处作业分级》,根据护面墙砌筑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护面面墙砌筑按高处作业进行施工,严格按高处作业的相关技术要求执行。[问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某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中,收到了招标单位发来的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后,购买了招标文件,并参加了现场勘察和投标预备会,进行了投标前的准备,编制了投标文件并递交给招标人,经过开标、评标和定标后,获得了该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