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图11-39所示工字形截面对形心轴x-x的惯性矩为31.66×109mm4,其截面上边缘的截面抵抗矩系数W为:(A)31.66×106mm4(B)31.66×106mm3(C)63.32×106mm4(D)63.32×106mm3
单选题混凝土预制桩的直径D=400mm,桩长L=12000mm。桩周土的极限侧阻力特征值为35kPa,修正后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为1500kPa。该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应为下列何值? A.416kN B.516kN C.616kN D.716kN
单选题对图11-37所示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哪项正确?(A)几何可变体系(B)瞬变体系(C)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D)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单选题图示两结构因梁的高宽不同而造成抗弯刚度的不同,梁跨中弯矩最大的位置是______点。A.AB.BC.CD.D
单选题关于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的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平屋顶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 B.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 C.坡度大于1/10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D.坡度大于或等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单选题关于高层建筑垂直分区的目的,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避免用水设备承受过高的静压影响使用 B.水压过大,设备及零件易损增加维修影响使用寿命 C.系统垂直分区可减少系统建设投资费用 D.系统垂直分区便于向用户计费
单选题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失水收缩,当不考虑构件的支承嵌固作用时,将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产生什么应力? A.混凝土、钢筋均产生压应力 B.混凝土产生压应力、钢筋产生拉应力 C.混凝土、钢筋均产生拉应力 D.混凝土产生拉应力、钢筋产生压应力
单选题下列关于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的斜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Ⅰ.筒中筒结构宜优先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平面 Ⅱ.外筒密柱必须直落至基础,底层部分不得采用转换结构扩大柱距 Ⅲ.外筒柱距应大于4m Ⅳ.内筒与外筒距离对非抗震结构不宜大于12m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Ⅰ、Ⅳ
单选题以下有关钢筋混凝土柱的叙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钢筋混凝土柱是典型的受压构件,其截面上一般作用有轴力N和弯矩M B.钢筋混凝土柱的长细比一般控制在l0/b≤30或l0/d≤25(b为矩形截面短边,d为圆形截面直径) C.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而且根数不得少于4根 D.箍筋间距不宜大于400mm,而且不应大于柱截面的短边尺寸
单选题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 A.灯的光通量 B.桌面上的发光强度 C.桌面的水平面照度 D.桌子表面亮度
单选题预制轴心受压桩,其桩身强度为其截面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之积,再乘以折减系数ψc,ψc取下列哪一数值是正确的? A.1.0 B.0.95 C.0.85 D.0.75
单选题如图3-153所示结构在荷载选用下,AB杆内力与下列哪些外力有关?(A)P1(B)P1、P2(C)P1、P2、P3(D)P1、P2、P3、P4
单选题高层建筑应设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部位不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选用给排水管材应当符合的标准,以下哪条错误? A.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 B.以企业自定标准所生产的产品为标准 C.以经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鉴定的新型管材为标准 D.以经疾病控制部门测定,符合现行国家有关的卫生要求为标准
单选题因为给水系统的任务是将水自室外给水管引入室内配水点,以下哪一个因素可不考虑?______
A.水质
B.水温
C.水量
D.水压
单选题在非动力荷载作用下,钢结构塑性设计设计方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一种钢梁?______
A.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同端梁
B.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
C.受均布荷载作用的连续梁
D.受集中荷载作用的连续梁
单选题某大型的体育馆所采用的送风方式为______。
A.散流器送风
B.喷口送风
C.侧面送风
D.置换送风
单选题机械通风系统中设计建筑室外进、排风口位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单选题如图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所示。提示:(1)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2)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
单选题简体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下列哪一项要求是恰当的? A.转换层上部的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 B.8、9度时不宜采用转换层结构 C.转换层上、下的结构质量中心的偏心距不应大于该方向平面尺寸的15% D.当采用三级转换时,转换梁的尺寸不应小于500mm×1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