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注册测绘师
建造师
注册建筑师
造价工程师
工程咨询(投资)专业职业资格
监理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城乡规划师
注册计量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设备监理师
安全评价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注册机械工程师
通信工程师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
建筑工程测量员
建筑工程监理员
建筑工程安全员
建筑工程资料员
建筑工程实验员
建筑工程施工员
建筑工程质量员
建筑工程机械员
建筑工程劳务员
建筑工程材料员
建筑工程标准员
测绘案例分析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测绘综合能力
测绘案例分析
××新城3号地块1号楼,包括地下2层、主体32层,建筑总高度101.60m,地下2层面积3012m2,地上32层面积46080m2,总建筑面积约49092m2。结构形式为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标高26.5m。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 检测工作内容 检测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施工放样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内控制)、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为了保证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项目顺利完成,保证其成果的可靠性、真实性,某测绘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数据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定、开发检查验收软件、数据检查验收试验、数据检查验收。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1.已有资料情况:该市基础控制网的观测数据及成果;联测国家高等级三角点5个,基本均匀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各三角点均有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城市及周边地区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及精确坐标;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布设的国家GPS点和成果。2.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要求: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3.外业资料的检验:使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对同步环闭合差、独立闭合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进行检核,各项指标应满足精度要求:(1)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x)。其中,σ为基线测量误差。(2)独立闭合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x)。其中,σ的含义同上,n表示闭合环边数。(3)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规范要求。项目实施中,测得某一基线长度约10km,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95.5mm,某一由6条边(平均边长约5km)组成的独立闭合环,其X、Y、Z坐标分量的闭合差分别为60.4mm、160.3mm、90.5mm。4.GPS控制网平差解算:(1)三维无约束平差;(2)三维约束平差。5.坐标转换:该市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了城市独立坐标系,该独立坐标系使用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5'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过平差与严密换算获得城市基础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成果后,利用联测的5个高等级三角点成果,采用平面二维四参数转换模型,获得了该基础控制网1954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进入题库练习
××省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10℃。6~7月为梅雨季节,年平均降雨量在1234mm以上。11月至次年3月空气湿度较大,经常大雾弥漫,能见度极差。省内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十分便利。 该省现有的大地控制网受地壳变动和社会建设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损坏、减少严重,目前的大地控制网点难以满足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此,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利用GNSS技术建立二等大地控制网。 1.已有资料 (1)测区现有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用使用。 (2)对控制测量范围的控制点进行了全面普查,国家级网点若干个。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4)《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根据上级政府的工作安排,某市决定开展该地区的土地调查工作。现已完成了土地权属调查的工作,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6000km2。全测区以丘陵地为主,测区东部有少量的平地。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市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市与东部卫星城间交通压力日益加重,为此拟建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时速80km/h的城市快速路,线路长12km。初测阶段,需测绘规划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宽度为规划红线外50m,遇规划及现状路口加宽50m,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进行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测绘成果采用地方坐标系和地方高程系。城市已建GNSS网络,已有资料:城市一级导线点和三、四等GPS点以及二、三等水准点。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地区为全面查清全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决定开展全区土地调查工作。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工程拟建六层建筑物,一层地下室,用地面积3177.76m2,现状场地较平整。基坑开挖深度为3.25~6.90m,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旗峰路,距基坑约15m,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m。 环境条件:场地附近属残丘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 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储存于黏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2.30~3.10m。 基坑西侧采用复合型加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用放坡加土钉的支护方式。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无论哪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1)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2)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 (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4)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况检查; (5)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 (6)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 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两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1.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根据工作需求,河北省需要编制一张1:1 000 000《河北省地图》,全面表示河北省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政区分布、交通网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以及与周边省市的联系,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办公用图; (2)制图区范围。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河北省,由于有些地图采用的是矩形分幅,图幅还涉及周边省市区域。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下游,东部濒临渤海,东南部和南部与山东、河南两省接壤,西部隔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接。地域广阔,地跨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总面积为187 700 km2。 河北省辖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沧州市、保定市、衡水市1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115个县(含6个自治县)、910个镇、35个市辖区,人口669 900人。 3.编图资料情况:(略) 4.地图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地图精度。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图上±0.75 mm,最大不超过±1.1 mm; (2)地图规格。比例尺为1:1 000 000,成图尺寸为1 100 mm×800 mm,印刷成品为1张挂图;采用矩形的分幅设计,版面由主区、邻区、图例、附图、图名、比例尺和图外要素组成,图例以矩形开窗形式配置在图面的左下角。
进入题库练习
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数字线划图(DLG)。 测区情况:测区总面积约300km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2km2的林区。 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120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 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生产使用。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他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规划”专题图。 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 (1)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00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 (2)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6开本)电子版数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011年; (4)20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 (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 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 (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或竖式(南海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我国疆域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 (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等,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 (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他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测绘单位为某省编制一幅综合经济挂图,该省东西方向宽约400km,南北方向长约550km。 挂图采用数字制图技术进行编绘,地理底图要素需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基本资料或数据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包括要素取舍、分类合并及图形概括等,制作形成符合四色印刷的印前数据,印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1.具体要求 (1)挂图比例尺为1:600000,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全开(1024mm×787mm)或对开(787mm×546mm); (2)挂图的地理底图应表示主要基础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3)专题要素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4)境界、公路及居民地名称的现势性应达到2009年底; (5)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2.收集的资料 (1)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0000地图数据,内容与1:250000地形图基本一致; (2)全省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至2009年年底; (3)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市)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至2009年年底; (4)全省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0000,2010年年初出版。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根据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对本市建成区测绘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根据前期已完成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拟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立体测图。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 km,东西方向长25 km,面积约为500 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 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 0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 cm×23 cm,航摄焦距为152 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 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500 km2,测区共布设4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 68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相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
进入题库练习
根据××市政府工作需求,需要编制《××市地图集》,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市域。《××市地图集》分序图、区域详图、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发展规划5个图组。各图组的内容如下。 (1)序图组:××市的地理位置、历史、行政区、地势地形。 (2)区域详图组:××市各行政区的城区详图。 (3)社会经济图组:××市人口、经济、文教体育等内容。 (4)自然环境图组:××市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分布。 (5)发展规划图组:××市的发展规划。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市位于某省南部,面积为3.94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全区按地貌来分,丘陵占3/5,山地和平原丘岗各占1/5。为了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需要对纳入规划的周边县市局部区域进行野外实地踏勘和地形图测量。 某测绘单位接受了规划区域内某区块1:1000地形图测量任务,测区面积约15.0km2,测区内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连绵,海拔为80~300m。有一条地方铁路和一条高等级公路贯穿整个测区。居民地多坐落于山间谷地和河流阶地,山区植被茂盛,多为树林与灌木,通视条件较差,测量环境艰苦。 测区内已有资料:国家二等三角点2个,为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以GPS D控制网为地方坐标系,作为平面控制起算资料。 收集了2个国家二等水准点,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高程控制起算数据。 技术依据:《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采用地方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3°分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图比例尺1:1000,采用矩形分幅和行列编号,基本等高距为1m。 测绘设备:全站仪4台、双频GPS接收机4套、数字水准仪数台等仪器。 人员:12人,分成4个小组。 成图方法:采用GPS-RTK结合全站仪测图。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县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需要生产该县0.5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1.测区地理概况: 该县位于平原与丘陵接壤区,城镇多位于平原区域,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变化较大。 2.已收集的数据资料: (1)已获取该县2013年7月份0.5m高分辨率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多光谱影像数据(红、绿、蓝、近红外)。 (2)收集到该县航空摄影数据,摄影时间为2011年11月,黑白影像,比例尺为1:25000,分辨率1m。 (3)收集到该县2012年5月完成的该航摄数据的空三加密成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3.生产要求: (1)全县范围真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DOM),0.5m分辨率地形图。 (2)影像需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正射纠正,所需(DEM)按1:1万分幅,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生产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检查,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影像质量、附件质量等。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市某区按照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完成了全区城镇地籍调查项目,调查范围涉及区政府所在地、乡政府所在地、各类开发区、园区等区域,调查面积约36km2。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1:500地籍测绘、宗地图测绘、面积计算、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等。 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立了验收组,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验收。在验收城镇地籍成果时,对数据库、元数据、地籍图、宗地图、统计表格、文字报告进行了检查;在验收地籍调查成果时,内业抽取50%、外业抽取5%进行了检查,其中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了:(1)平面坐标系统选择是否合理,长度变形是否超限;(2)观测记录是否齐全、规范;(3)高程基准选择是否正确,高程施测精度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设计;(4)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规范等。在细部测量外业检查时,验收组实地采集了10个地物特征点进行检查并评定了精度。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1.任务概况: 根据××地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工程设计要求,在该地区建立高精度的GPS控制网,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迫切需求。然而,该地区原有的测绘成果大多为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为了使高精度的GPS网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原有测绘成果,需要将GPS控制网成果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地区高精度GPS网点分布大致范围:东经124°15'~125°12',北纬45°48'~46°59'。 2.目标: 将GPS控制网成果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3.测区已有资料情况: ××地区在布测高精度GPS网时,联测了×个国家高精度三角点。经过GPS网数据处理,获得了各GPS网点的WGS-84坐标。同时收集到本地区联测的×个国家三角点成果,三角点成果只有高斯平面直角X、Y及正常高H。
进入题库练习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市拟建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地理数据提交工作是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全面野外调查各区城市地理编码、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数据采集与处理 (1)基础地形图修测 由于各城市原有基础地形图,如1:500地形图,1:1000地形图都存在数据老化的问题,为保证系统的运行质量,保证不出现地址错误、楼房错误等问题,需要对基础地形图进行修测。 (2)部件数据 ①部件分类。 部件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大类和小类。 ②部件的数据结构及编码规则。 部件代码由10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区级及区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2位大类代码;2位小类代码。另外加6位流水号,形成16位的部件唯一标识码。 (3)地理编码数据 地址数据主要用于城市管理中公众举报时,根据公众举报的语言定位到地图的具体位置。地址数据起到参照定位的作用,因此其数据密度越大越好。 (4)街道、社区、单元网格数据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7)的要求,街道和乡镇编码为3位。在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确定的社区边界基础上,进行全区单元网格的划分和数据制作。 2)专题地理数据库建设 将采集到的多源多尺度基础地理数据进行集成与整合,进而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 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 4)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市拟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 (1)1980~199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2)1992~199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详查数据; (3)1997~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4)2001~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 (6)1987~2000年第一轮、1997~2010年第二轮、2006~2020年第三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7)土地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储备规划; (8)1980~2011年遥感影像数据,5年一期。 2)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要求 针对××市土地利用相关数据来源、类型、结构、格式、统计口径、时间节点、空间尺度等存在差异的现状,研究多源、多尺度、异型异构的土地利用信息整合技术,以及增量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批量采集、分析、协调、融合,并进行示范区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建立元数据和数据字典,以便于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 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土地利用信息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4)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