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注册测绘师
建造师
注册建筑师
造价工程师
工程咨询(投资)专业职业资格
监理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城乡规划师
注册计量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设备监理师
安全评价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注册机械工程师
通信工程师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
建筑工程测量员
建筑工程监理员
建筑工程安全员
建筑工程资料员
建筑工程实验员
建筑工程施工员
建筑工程质量员
建筑工程机械员
建筑工程劳务员
建筑工程材料员
建筑工程标准员
测绘案例分析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测绘综合能力
测绘案例分析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的DLG数据建库的任务。根据该市1:500的数字线划图建立地形要素数据库。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市的地下管线越来越多。由于历史原因,早期的地下管线没有管线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为了摸清管线的分布情况,建立全市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决定开展全市的地下管线测量工作。某甲级测绘单位通过竞标获准承接该项目的测量工作。 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下管线调查、地下管线测绘、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公司承接了某街道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为了实现街区的智能化管理,并能够提供高效的便民服务,希望融合街区的基础空间数据与各种专题业务数据,研发“数字街区信息平台”。该平台要实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及网络公共服务的紧密结合,既能够方便街区管理人员的日常办公,又能够为街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工程设计人员决定采用目前普遍流行的B/S架构来建设这个平台,整个系统架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系统建成后,应具有一般的GIS常见功能、街区管理功能和公共产品服务功能。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基础测绘资料的需求,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库,某市准备生产该地区1:10000比例尺的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现已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城市,总面积约4500km2。测区为平地和丘陵两种地形,测区内海拔平均低点为20m,最高海拔230m。 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CH/T 1015.2—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1:10000,航摄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0.02mm,像片类型为彩色片。 航摄总面积为4500km2,测区共布设34条航线,每条航线112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3808张,东西向飞行,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其他资料情况 (1)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成果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分别按平地和丘陵地区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①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②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③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图工序使用。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C)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 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 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进入题库练习
某测绘单位受房管局委托,承担了花园小区B区的房地产测绘任务,该区共有建筑10栋,房屋建筑形式为住宅形式。本房产测绘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产权登记测绘。任务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面积测算、房产分户以及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本工程按二级房产面积测量精度执行。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花园新城2号地块1#、2#、3#楼,总建筑面积约56 100.57 m2,包括地下2层、主体28层,建筑总高度89.70 m,地下2层面积16 248.29 m2,地上28层面积39 852.28 m2。结构形式为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399.7 m。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建立、工程定位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
进入题库练习
根据××测绘及导航电子地图资质单位规定,导航电子地图上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及周边信息每6个月更新一次,省级及以下道路及周边信息每1年更新一次,背景地图每1年更新一次。现需要对××地区导航地图进行全面更新,确定开展外业调查,对区域内家的道路、兴趣点及地名等进行采集并处理,以完成对该地区导航数据的更新,满足用户的需要。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1995年11月,国务院确定从1996年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全国陆地(不含港澳界)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任务。根据这一要求,某省在民政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于2000年4月开始对本区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勘定工作。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数字正射影像图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作、测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工作和1:1万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生产。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测区1: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工作。 2)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中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200km2。测区内以丘陵为主,最低海拔高度为40m,最高海拔高度为120m。 3)主要技术依据 (1)《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92); (2)《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3990—92);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CB/T 20257.2—2006); (4)《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9.3—2010);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4)航摄资料 采用传统的胶片航空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为1:2万,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200km2,设计航高为3040m,设计航向重叠度为65%,设计旁向重叠度为35%。摄影基线B=1610m,航线间隔D=2990m。测区共布设14条航线,每条航线50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700张。 5)控制点资料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6)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由分布式节点组成。各节点由在线地理信息数据、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和运行支持系统组成。 运行支持系统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底层基础,主要包括网络接入系统、服务器集群系统、存储备份系统、计算机安全保密系统等。 (1)网络接入系统要求。 网络接入系统能通过互联网接入路由器就近接入相应网络汇聚节点,实现节点间及节点与用户间的互联互通。 (2)服务器集群系统要求。 在集群架构中,各节点需部署满足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服务要求的各个服务器集群。 (3)计算机安全保密系统要求。 需按照公安部有关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标准、规定和文件精神要求,部署企业级的身份鉴别、访问授权、防火墙、网络行为审计、入侵防御、漏洞扫描、计算机病毒防治、安全管理等公安部验证通过的安全产品。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根据上级政府的工作安排,某市决定开展该地区的土地调查工作。现已完成了土地权属调查的工作,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6000km2。全测区以丘陵地为主,测区东部有少量的平地。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进入题库练习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 现处于技术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拟用10台仪器,采用点连式进行观测,布设37个GPS C级点。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基础测绘资料的需求,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库,某市准备生产该地区1:10000比例尺的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现已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城市,总面积约4500km2。测区为平地和丘陵两种地形,测区内海拔平均低点为20m,最高海拔230m。 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CH/T 1015.2—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1:10000,航摄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0.02mm,像片类型为彩色片。 航摄总面积为4500km2,测区共布设34条航线,每条航线112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3808张,东西向飞行,航片的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其他资料情况 (1)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成果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分别按平地和丘陵地区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①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②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③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图工序使用。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工程拟建六层建筑物,一层地下室,用地面积3177.76m2,现状场地较平整。基坑开挖深度为3.25~6.90m,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旗峰路,距基坑约15m,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m。 环境条件:场地附近属残丘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 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储存于黏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2.30~3.10m。 基坑西侧采用复合型加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用放坡加土钉的支护方式。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无论哪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 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1)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2)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 (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4)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况检查; (5)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 (6)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 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两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竣工测量 1)工程概述 ××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市××规划小区拟建4栋6层住宅楼,楼号为9号、10号、11号、12号。拟建工程位于××以东,××以北,两者交叉口东北。××公司承担了住宅楼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最高地面高程38.24m,最低地面高程36.90m,平均地面高程37.45m。该区地貌形态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根据野外钻探资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和白垩系王氏群泥质砂岩层。根据其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区地基土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6主层和2亚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有两层。其中第一层含水层为第③1层粉质黏土,地下水类型系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第二层主要含水层为第⑤层粗砾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微承压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标高在35.07~35.80m之间。主要补给来源是邻区补给,排泄以地下径流为主。据调查,第二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在2.0m左右。由于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上层滞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不一,建议施工期间注意处理。 通过招标,××测绘单位承担了该建筑工地的测绘任务。 2)测量工作 测量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内容: (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2)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3)建筑物放样测量; (4)竣工测量。 3)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1995年11月,国务院确定从1996年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全国陆地(不含港澳界)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任务。根据这一要求,某省在民政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于2000年4月开始对本区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勘定工作。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某测绘单位受房管局委托,承担了花园小区B区的房地产测绘任务,该区共有建筑10栋,房屋建筑形式为住宅形式。本房产测绘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产权登记测绘。任务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面积测算、房产分户以及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本工程按二级房产面积测量精度执行。 【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