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 )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N02的年、日均的三级浓度限值分别为( )mg/m3和( )mg/m3。
为了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其中,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属于( )。
对一个平原地区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选取了两种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i分别为6.0×109m3/h和5.3×103m3/h,若据此判断,该项目应进行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为( )。
在项目的大气影响评价中,排气筒排放的颗粒小于( )μm时,其地面浓度的预测可以用气体模式计算。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有( )。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大中河流,当弯曲系数为(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
在河流水质取样时,每根取样垂线上应按( )布设水质取样点。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填埋场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至少( )年以上的使用期。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导排层应与导气竖管相连。导气竖管应高出最终覆土层上表面( )以上。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地表水标准依次划分为( )。
工程分析时,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 )引用。
对造成环境污染为主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其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
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小时其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以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应按( )处理。
对于一个平原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确定其工作等级为二级,则其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
非点源调查的原则是( )。
二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 )的基础上进行。
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