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岩芯直径为50mm,长度为40mm,抗拉试验最大破坏荷载为2800N,岩石的抗拉强度为( )。
单选题端承群桩中的基桩,其承载力与单桩的比值可视为( )。
单选题关于大直径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标准值,下述( )正确。 (A) 大直径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应适当提高 (B) 大直径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应适当提高 (C) 计算大直径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应考虑尺寸效应 (D) 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均小于1.0
单选题公路工程抗震工作的方针是{{U}} {{/U}}。
A.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B. 7、8、9度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C. 以预防为主,减轻公路工程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D. 6度地区的公路工程可采用简易设防,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
单选题关于沉降缝的设置,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单选题某建筑结构仅有作用效应及结构抗力两个基本变量且按正态分布,作用效应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5.3和0.18,结构抗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0.15,其可靠指标为( )。
单选题下述( )可采用规定的原则只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A) 持久状况 (B) 短暂状况 (C) 偶然状况 (D) 所有状况
单选题某城市一繁华地段,地层松散,地下水位较低,则在此地段修建地铁时,宜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
单选题焊接 T 形截面构件中,腹板和翼缘相交处的纵向焊接残余应力为( )
单选题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版),下述
____
应作为定量判定膨胀岩土的依据。
单选题某场地软土层厚度20m,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加固,初步方案为面积置换率m=0.2,桩径d=0.4m,桩长l=10m,水泥掺合量取16%,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沉降量约20cm,如使沉降量控制在15cm范围内,采用下列( )方法是有效的。 (A) 面积置换率增加为0.25 (B) 桩径增加为0.5m (C) 桩长增加为15m (D) 水泥掺入比增加为18%
单选题承受振动荷载的地基不应选用砂垫层的原因是( )。
单选题某膨胀土地区拟建一砖窑,则该地基计算应按下面( )情况进行。
单选题碾压式土石坝反滤层可不考虑以下( )要求。 (A) 使被保护土不发生渗透变形 (B) 使坝体不致发生过量变形 (C) 渗透性大于被保护土,能畅通地排出渗透水流 (D) 不致被细黏土淤塞失效
单选题岩土工程勘察进行原位测试时,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下述( )可不做为进行岩土体原位测试的条件。 (A) 应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进行 (B) 应基本保持岩土体的天然结构及状态 (C) 应基本保持岩土体的天然湿度状态及应力状态 (D) 应基本保持岩土体的天然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单选题钢性筋式的加筋土挡墙的潜在破裂面形式为( )。(A) 通过墙底与水平面成45°+ψ/2夹角的斜面(B) 与墙面距离为0.3倍墙高的竖直面(C) 以通过墙底与水平面夹角为45°+ψ/2的斜面为弦的圆孤破坏(D) 下部为(A),上部为(B)的折线形式
单选题
已知某建筑场地的土层情况如下:地面下0~1m为杂填土,γ=16kN/m3;1~8m为粉质黏土,γ=18kN/m3;8~16m为粉土,γ=18kN/m3;16~21m为黏土,γ=17kN/m3。地下水距地表4m。已知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面下16m处的附加应力为200kPa。
单选题当考虑土层液化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时,液化土层极限侧阻标准值应按( )修正。 (A) 液化折减系数 (B) 侧阻挤土效应系数 (C) 桩端栓塞效应系数 (D) 尺寸效应系数
单选题下述对强夯置换法的叙述中( )不正确。 (A) 强夯置换法一般需对一个夯点进行多次夯击 (B) 回填的填料一般为砂石钢碴等硬粒料 (C) 密实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 (D) 对较硬的黏性土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处理效果更佳
单选题下列地基哪些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底灌注桩{{U}} {{/U}}。
A. 一般黏性土及填土
B. 淤泥及淤泥质土
C. 碎土和碎石土
D.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