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软黏土坡度为1:2,坡脚深10m,黏聚力cu=30kPa,天然重度γ=18kN/m3,ψ=0,水位在坡脚以上6.0m,已知单位土坡长度滑坡体水位以下土体体积VB=144.11m3/m,与滑动圆弧的圆心水平距离为dB=4.44m,在滑坡体上部有3.33m的拉裂缝,缝中充满水,水压力为Pw,滑坡体水位以上的体积为VA=41.92m3/m,与圆心水平距为dA=13m,用整体圆弧法计算,土坡沿着该滑裂面滑动的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数值。
某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基础埋深小于2m。某钻孔揭示地层结构如图3.3—29所示;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5.5m,近期内年最高水位埋深4.0m;在地面下3.0m和5.0m处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均为3击,经初步判别认为需对细砂土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若标准贯入锤击数不随土的含水率变化而变化,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该钻孔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只需判别15m深度范围以内的液化)?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为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为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 79—2002)计算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值,其值为 。
某饱和黏性土试样在三轴仪中进行压缩试验,如图所示,σ1=480kPa,σ3=200kPa。土样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af=57°,则该土样抗剪强度指标为。
某场地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桩径d=0.4m,桩长15m,正方形布桩,桩距1.1m,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200kPa,桩间土fsk=100kPa,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和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cu分别接近 (m=0.2,β=0.4)。
某甲类建筑物拟采用干作业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0.80m,桩长50.0m;拟建场地土层如图2.3—10所示,其中土层②、③层均为湿陷性黄土状粉土,该两层土自重湿陷量△zs=440mm,④层粉质黏土无湿陷性。桩基设计参数见表2.3—10。请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规定,单桩所能承受的竖向力Nk最大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注:黄土状粉土的中性点深度比取ln/l0=0.5)
对某路基下岩溶层采用灌浆处理。其灌浆的扩散半径R=1.5m,灌浆段厚度h =5.4m,岩溶裂隙率μ=0.24,有效充填系数β=0.85,超灌系数α=1.2,岩溶裂隙充填率γ=0.1,试估算单孔灌浆量,其结果约为( )。
某重力式挡土墙墙高5.5m,墙体单位长度自重W=164.5kN/m,作用点距墙趾X=1.29m,底宽2.0m,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填土重度为18kN/m3,黏聚力C=0kPa,内摩擦角ψ=35°,设墙基为条形基础,不计被动土压力,则墙底面最大压力为。
某水利工程场地勘察,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5m,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m。工程正常运用时,场地已在原地面上覆盖了3m厚的填土,地下水位较原水位上升了4m。已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比相应的震中烈度小2度。现需对该场地粉砂(黏粒含量ρc=6%)进行地震液化复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当时实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至少要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时,才可将该粉砂复判为不液化土?
某高层建筑采用梁板式筏基,双向板格的净长度分别为6m、10m,筏板有效高度为0.5m,混凝土抗拉强度为ft=1.1MPa,基底平均净反力为220kPa,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为 。
云南东川地区—泥石流沟谷,泥石流固体物质相对密度2.7,泥石流流体重度γ=12.40kN/m3,设计清水流量800m3/s,估算泥石流流量(堵塞系数Dm=1.75)接近 。
对取自同一土样的五个环刀试样按单线法分别加压,待压缩稳定后浸水,由此测得相应的湿陷系数δs见下表,则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求得的湿陷起始压力最接近 。 试验压力(kPa) 50 100 150 200 250 湿陷系数δi 0.003 0.009 0.019 0.035 0.060
某岸边工程场地细砂含水层的流线上A、B两点,A点水位标高2.5m,B点水位标高3.0m,两点间流线长度为10m,请计算两点间的平均渗透力将最接近 。
判别深度为15m时地基进行液化等级判定。某民用建筑拟采用浅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的土层分布是:0~10m黏质粉土,黏粒含量为14%;10~25m粉砂。地下水位于地面下1.0m,标贯数据见下表。则该场地的液化等级为 。 土层标贯数据 土名 点号 深度(m) 标贯击数(击) 黏质粉土 1 5 15 2 8 18 3 10 22 粉砂 4 12 15 5 15 12 6 18 5 7 20 7 8 22 5
按桩身材料强度计算混凝土预制桩的桩身承载力,已知:桩埋深8m,露出地面 5m,承受竖向荷载,边长350mm,C30混凝土内配8Φ18 HRB335钢筋,桩底支承在砂层,桩顶铰接,α=0.52。则桩身承载力最接近( )。
止水帷幕如图所示,上游土中最高水位为0.00m,下游地面为-8.00m,土的天然重度γ=18kN/m3,安全系数取2.0,则止水帷幕应设置的合理深度为。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m为中砂土,松散,7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在5.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 )进行折减。
如图4.3—20所示,某填土边坡,高12m,设计验算时采用圆弧条分法分析,其最小安全系数为0.88,对应每延米的抗滑力矩为22000kN.m,圆板半径25.0m,不能满足该边坡稳定要求,拟采用加筋处理,等间距布置10层土工格栅,每层土工格栅的水平接力均按45kN/m考虑,按照《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该边坡加筋处理后的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某高层建筑基础采用箱形基础,为两层地下室,基底标高比室外地面标高低5.650m。深基础开挖,基底总卸荷量pc=106kPa。基坑土的回弹变形量sc=48.0mm。对地基土进行同结回弹再压缩试验.再加荷量分别按15kPa、30kPa、60kPa、78kPa、106kPa进行试验。经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成果进行分析,求得临界再压缩比率γ’0=0.64,临界再加荷比R’0=0.32,以及对应于再加荷比R’=1.0时的再压缩比率γ’R’=1,0=1.2。基础完工后,基坑回填土的加荷量仍为106kPa。
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确定该地基土的回弹再压缩变形量s’c(mm)最接近下列( )项。
图5.7.3所示挡土墙高为4.5m,墙背倾斜(α=106°),墙背粗糙δ=6°,排水条件良好,墙后填土倾斜β=15°,填土表面无均布荷载,填料为粗砂,土的干密度ρ=1.67t/m3,γ=18kN/m3,内摩擦角φ=1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答。试问:该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值(kN/m)最接近下列()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