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滑坡为折线型滑坡,共分4块,第3块滑体滑面倾角为36°,单位长度剩余下滑力150kN,第4块滑体每延长米重为1200kN,滑面倾角为20°,滑面内摩擦角为16°,黏聚力为10kPa,滑面长度为10m,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取1.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计算第4块滑块每延长米的剩余下滑推力为 kN/m。
一岩块测得点载荷强度指数,Is(50)=2.8MN/m3,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推荐的公式计算,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最接近 。
某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建筑场地自震周期为1.9s,阻尼比为0.08,考虑罕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 。
某土样做固结不排水孔压三轴试验,部分结果如下表: 次序 应力 大主应力σ1/kPa 小主应力σ3/kPa 孔隙水压u/kPa 1 77 24 11 2 131 60 32 3 161 80 43 按有效应力法求莫尔圆的圆心坐标及半径,结果为( );
某岩石边坡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土墙支护,单根锚杆受到的水平拉力标准值为 300kN,螺纹钢筋直径为16mm,锚杆倾角15°,钢筋与砂浆间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7MPa,锚杆采用单根钢筋,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为1.0,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固体与土层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165kPa,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锚杆锚固段长度宜为 m,
某大型油罐群位于滨海均质正常固结软土地基上,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加固,预压荷载140kPa,处理前测得土层的十字板剪切强度为18kPa,由三轴固结不排水剪测得土的内摩擦角φcu=16°。堆载预压至90d时,某点土层固结度为68%,计算此时该点土体由固结作用增加的强度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某群桩基础的平面图、剖面图如下图所示,已知作用于桩端平面处长期效应组合的附加应力为300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0.7,其他系数见下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94-94)估算群桩基础的沉降量,其值最接近。
某港陆域工程区为冲填土地基,土质很软,采用砂井预压加固,分期加荷:第一级荷重40kPa,加荷14天,间歇20天后加第二级荷重;第二级荷重30kPa,加荷6天,间歇25天后加第三级荷重;第三级荷重20kPa,加荷4天,间歇26天后加第四级荷重;第四级荷重20kPa,加荷4天,间歇28天后加第五级荷重;第五级荷重10kPa,瞬时加上。已知条件见下表,则第五级荷重施加时,土体总固结度已达到。(加荷等级和时间关系见下图)加荷顺序荷重△p/kPa加荷日期/d竖向固结度(Uz)径向固结度(Ur)14012017%88%2309015%79%3206011%67%420307%46%510000
重力式挡土墙如图所示,挡土墙底面与土的摩擦系数μ=0.4,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δ=15°,则抗滑移稳定系数最接近()。
某人工挖孔灌注桩,桩身直径d=1.0m(包括壁厚100mm),扩底直径D=1.6m.扩底高度1.2m,桩长12m,土层分布:0~6m黏土,qsik=110kPa,6~10m粉土,qsik=44kPa,10m以下为中砂,qsik=55kPa,qsik=5500kPa。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接近 。
某基础下单桩为钻孔灌注桩,桩径为800mm,桩长为15m,桩顶人士深度为 2.0m,桩顶竖向力设计值为2200kN,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为2000kN,桩端极限阻力标准值为1200kN。由于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改为扩底桩,扩底段高度为2.0m,桩侧阻、端阻抗力分项系数均为1.65,桩端土为砂土,则扩底端直径宜为( )mm。
北京市昌平区拟建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Ⅳ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40m,经计算知其基本自振周期T1=1.5s。
试问:
浅埋洞室半垮b=3.0m,高h=8m,上覆松散体厚度H=20m,γ=18kN/m3、c=0,ψ=20°,用太沙基理论计算AB面上的均布压力接近 。
某城市0~15m为淤泥质黏土,e=0.943,a=0.65MPa-1,固结系数Cv=4.5×10-3cm2/s,15m以下为砂层,若不考虑砂层的压缩变形,计算由于抽取地下水,水位由原1.0m降至12.0m的一年后地表沉降量接近 。
某条形基础埋深为2.0m,传至基础顶面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500kN/m,地基土为均质黏土,γ=18kN/m3,e=0.8,IL=0.7,fak=250kPa,地下水埋深为6.0m。则基础底面宽度宜为( )m。
某粉土地基进行了振冲法地基处理的施工图设计,采用振冲桩桩径1.2m,正三角形布置,桩中心距1.80m。经检测,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单桩荷载试验结果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Pa,现场进行了三次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编号为Z1、Z2和Z3),承压板直径为1.89m,试验结果见下表。则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某砂土试样进行室内三轴剪试验,围压为150kPa,破坏时的垂直压力为350kPa,同时测得孔隙水压力为50kPa,该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为 。
某重力式挡土墙如图所示,墙面直立,墙背与水平面夹角为70°,墙背与墙后土体摩擦角为15°,墙后填土表面倾角为20°,填土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为20°,黏聚力为10kPa,填土与岩石间摩擦角为18°,岩石坡面倾角为75°,墙高为6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计算,该重力式挡墙单位墙段的主动土压力为kN。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花岗岩残积土场地,场地勘察资料表明,土的天然含水量为16%,其中细粒土(粒径小于0.5mm)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5%,细粒土的液限为29%,塑限为18%,该花岗岩残积土的液性指数及状态分别为( )。
已知矩形基础受轴心荷载F=220kN,基础埋深1.7m,室内外高差0.5m,地基为黏土(e=0.8,IL=0.72,ηb=0.3,ηd=1.6),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0.6m,γ=16 kN/m3,γsat=17.2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N/m2,则基础尺寸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