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钻孔进行压水试验,试验段位于水位以下,采用安设在与试验段连通的侧压管上的压力表测得水压为0.75MPa,压力表中心至压力计算零线的水柱压力为0.25MPa,试验段长度为5.0m,试验时渗漏量为50L/min,则透水率为 。
某基坑采用单层锚杆支护结构,三级基坑,锚杆的水平分力T=65.7kN/m,Ea1=35.8kN/m;Ea2=74kN/m;Ea3=25.6kN/m;Epk=50kN/m,计算支护桩的嵌固深度接近。
某公路桥梁基础宽3m,埋深3.5m,若地基容许承载力[σ0]=200kPa,地基为一般黏性土,基底以上和以下土的容重分别为16.0kN/m3和18.5kN/m3,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 。
一岩块测得点载荷强度指数Is(50)=2.8MN/m2,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1994)推荐的公式计算,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最接近 。
某正方形承台底面下设9根钢管桩,桩径为0.4m,桩长为15m,桩间距为1.2m,承台底面尺寸为3.0m×3.0m,桩侧为黏性土,桩端为粗砂土,基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240kN,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90kN,承台底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为180kN,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为0.63,极限阻力标准值均按经验参数法计算,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kN。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振周期为1.6s。则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某地下室外墙,墙高5.0m,填土为砂土,λ=18kN/m3,φ'=40°,c=0。计算静止土压力接近 。
某场地土层分布和标贯击数如表,8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下水位埋深2m,计算液化指数接近 。 题29表 土名 层底深度(m) 层厚(m) 标贯深度(m) N Ncr ρc(%) 黏土 5.0 5 粉土 8.0 3 6.5 5 6.3 12 粉砂 10 2 9.0 6 8.2 细砂 13 3 10.5 8 9.5
某工程中对四根试桩进行破坏性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桩截面尺寸0.4m×0.4m,桩长20m。第1根试桩的Q-s曲线先在300kN处出现明显拐点,下沉15mm后趋于平缓,最后在800kN处出现第二个明显拐点,其余3根试桩只在900kN、1000kN、 1200kN出现明显拐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的规定,所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
某采用筏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地下室2层,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为 160m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2,计算的地基回弹变形量为18mm,地基变形允许值为 200mm,下列地基变形计算值中正确的是 。
某二级单桩直径0.5m,综合系数为60,混凝土抗拉强度为ft=1.1MPa,γm= 2kN/m3,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的桩顶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为1000kN,当桩顶水平力不大于( )kN时,桩身可按构造要求配筋。(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94)计算)
一铁路隧道通过岩溶化极强的灰岩,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泉流量Q′为50×104m3/ d,相应于Q′的地表流域面积F为100km2,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A为 10km2,年降水量W为1800mm,降水入渗系数a为0.4。按《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年版),用降水入渗法估算,并用地下径流模数(M)法核对,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经常涌水量Q最接近 。
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基础埋深2m,采用天然地基,场地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地下水位于地面下2m。为分析基础下粉砂、粉土、细砂液化问题,钻孔时沿不同深度进行了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其位置标高及相应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如图所示,粉砂、粉土及细砂的黏粒含量百分率ρc也标明在图上。试计算该地基液化指数ILE,并确定它的液化等级,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某砂土场地建筑物拟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地层资料如下:0~5m,黏土,可塑状态;5m以下为中砂土,中密状态。地下水位为4.0m,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标准贯入试验记录如下: 测试点深度/m 9 11 13 15 17 18 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 12 10 15 16 20 30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对场地的砂土液化性进行复判,该场地的6个测试点中液化的有 个点。
某岩石边坡代表性剖面如图4.3—24所示,边坡倾向270°,一裂隙面刚好从坡脚出露,裂隙面产状为270°∠30°,坡体后缘一垂直张裂缝正好贯通至裂隙面。由于暴雨,使垂直张裂缝和裂隙面瞬问充满水,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坡稳定系数Ks=1.0)。经测算,裂隙面长度L=30m,后缘张裂缝深度d=10m,每延米潜在滑体自重G=6450kN,裂隙面的黏聚力c=65kPa,试计算裂隙面的内摩擦角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坡脚裂隙面有泉水渗出,不考虑动水压力,水的重度取10kN/m3)
某水泥土搅拌桩,桩径d=0.6m,桩长l=10m,水泥土立方体抗压强度28d时fcu=0.8MPa,龄期与fcu关系为fcuT/fcu28=0.24147T0.4197,计算90d桩身承载力增加值接近 (η=33)。
某独立基础,底面尺寸5m×2.5m,埋深2.0m,基础顶作用竖向荷载FK=1800kN;土层:0~8m为中砂,γ=17kN/m3,cK=0,ψk=2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
某筏板基础,P2为基础底面处的有效自重压力,P3为筏板基础白重压力,P4为水压力,P1为结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已考虑浮力)传至基底平均压力,验算筏板基础局部弯曲时,应如何考虑底板的压力荷载。
某土样固结试验结果如下表: 压力pi/kPa 50 100 200 稳定校正后变形量△hi/mm 0.155 0.263 0.565 试样天然孔隙比e0=0.656,则该试样在压力100~200kPa的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分别为 。
已知有如图所示属于同一设计地震分组的A、B两个土层模型,有关其场地特征周期Tg的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