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框架柱采用桩基础,承台下设5根4600的钻孔灌注桩,桩长l=15m,如图所示,承台顶面处柱竖向轴力F=3840kN,My=161kN·m,承台及其上覆土自重设计值G=447kN,则基桩最大竖向力设计值Nmax为。
土层分布和土参数如图所示,计算粉土④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值接近。
厚度10m饱和软土,λ=17kN/m3,e0=1.6,压缩指数c0=0.55,其下为粉土,软土顶面铺设厚0.8m砂垫层,λ=19kN/m3,用砂井排水固结,砂垫层顶用80kPa真空预压3个月,地下水位与软土层顶面平,计算正常固结的最终沉降量接近哪个值?
某条形基础,基础宽2.5m,埋深1.0m,地基为填土,填料为级配砂石,最大干密度ρd=2200kg/m3,密度ρ=2400kg/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00kPa,计算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
某季节性冻土场地地面标高为290.136m,冬季冻结后地表最大标高为290.296m,冻土层最低标高为288.130m,春季融化后地面标高又降至290.136m,在该场地下述说法 是正确的。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采用强夯密实法进行加固,夯锤质量20t,落距20m,该方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
某高层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底面尺寸为12m×40m,埋深为4.5m,土层分布情况为:第一层为填土,厚度h1=0.8m,γ1=17.0kN/m3;第二层为黏土,天然含水量w=28%,wL=38%,wP=18%,ds=2.70,水位以上γ2=19.0kN/m3,水位以下γ2=19.5kN/m3。已知地下水位线位于地表下2.5m处,测得黏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90kPa。试问:确定经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kPa)最接近下列( )项。
某铁路路堤高5.0m,路堤填料重度为18 kN/m3,底宽15m,路堤底面以下有 2.0m淤泥质土,该土层为固结土,前期固结压力为20kPa,重度)γ=19 kN/m3,地下水位埋深2.5m,e0=1.25,Cc=0.3,Cs=0.05,设淤泥质土层顶底面附加应力相等,按《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l0035—2002)计算,如修正系数取1.3,路堤中心处该土层总沉降量为 mm。
某基坑深1.8m,采用板桩支护,土层为砂土,γ=19kN/m3,ψ=30°,c=0,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K=1.3,计算板桩最小嵌固深度接近。
如果以标准贯入器作为一种取土器,则其面积比等于( )。
西南地区某泥石流流体中固体物质含量为50%,沟谷过水断面面积为300m2,湿周长95m,泥石流水面纵坡为5%,粗糙率为0.45,该泥石流流速为 m/s。
在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的场区修建一座桥梁,场区地下水位埋深5m,场地土为:0~5m,非液化黏性土;5~15m,松散均匀的粉砂;15m以下为密实中砂。按《公路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计算判别深度为5~15m的粉砂层为液化土层,液化抵抗系数均为0.7,若采用摩擦桩基础,深度5~15m的单桩摩阻力的综合折减系数α应为下列哪一个选项。
某场地中自8.0m以下为碎石土,钻探中在10.0m处进行重型动力触探,地面以上钻杆长度为1.0m,锤击数20击时的贯入深度为8cm,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该碎石土的密实程度为 。
下图是一组不同成孔质量的预钻式旁压试验曲线。其中正常的旁压曲线为()。
某工程场地有一厚11.5m砂土含水层,其下为基岩。为测砂卑层的渗透系数,打一钻孔到基岩顶面,并以1.5×10-3m3/s的流量从孔中抽水,距抽水孔4.5m和10.0m处各打一观测孔,当抽水孔水位降深3.0m时,分别测得观测孔的降深分别为0.75m和0.45m。用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砂土层渗透系数K,其值最接近。
某基坑挖深为5.0m,支护结构嵌固深度为4.0m,场地中自0~4.0m为黏性土,γ1=19kN/m3,c1=15kPa,φ1=16°;4~15m为砂土,γ2=18 kN/m3,c2=0,φ2=24°,地下水位埋深10m。则支护结构端点处的主动及被动土压力分别为( )。(注: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计算)
某基坑采用排桩加单层内支撑,其主、被动土压力叠加后如右图(单位kPa),R=152kN/m,计算支护桩最大弯矩接近。
某基坑为潜水完整井降水,含水层厚度20m,渗透系数K=4m/d,平均单井出水量q=500m3/d,井群影响半径R0=130m,计算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接近。
在密实砂土地基中进行地下连续墙的开槽施工,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砂土的饱和重度γsat=20.2kN/m3,黏聚力c=0,内摩擦角φ=38°。采用水下泥浆护壁施工,槽内的泥浆与地面齐平,形成一层不透水的泥皮。为了使泥浆压力能平衡地基砂土的主动土压力使槽壁保持稳定,泥浆比重至少应达到 。
墙下条形基础宽2.0m,传至基础底面上的偏心荷载F+G=240kN/m,偏心距e=0.1m,地基及基础剖面如图所示。若取沉降计算深度zn=6m,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时,在该深度处的附加应力σz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