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平面尺寸20m×50m,深7.0m,降水井深度15m,地下水位埋深1.5m,要求水位降至坑底面以下0.5m,土层为粉砂,厚15m,渗透系数K=2m/d,下伏地层为泥岩,采用完整井群降水;基坑远离边界,计算基坑涌水量接近 。
某建筑柱下桩基采用等边三桩承台。如图6.8.2所示,承台等厚三向均匀配筋。在荷载的基本组合下,作用在承台顶面的轴心竖向压力为7500kN,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为280kN。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作答。试问:该承台正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kN.m)最接近下列()项。
某场地自0~4.0m为黏性土,4.0~10.0m为饱和砂土,10.0m以下为岩石,在5m、7m、和9m处分别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击数分别为8、11、18击,计算得到临界击数分别为12、14、16击,地下水位为2.0m,拟建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埋深为2.0m。则场地的液化等级为 。
某建筑物柱下基础为正方形基础,在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值下,基底平均压力值为pk=180kPa,其偏心距e=(b为基底宽度)。试问: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其基底最大、最小压力值pkmax(kPa)、pkmin(kPa)最接近下列()项。
某钻孔灌注桩单桩基础,桩径1.2m,桩长16m,土层条件如图4.3—11所示,地下水位在桩顶平面处。若桩顶平面处作用大面积堆载p=50k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Qgn(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忽略密实粉砂层的压缩量)
某箱形基础,平面尺寸8m×20m,埋深7.0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0m,土的γ=18kN/m3,γsat=18.7kN/m3,采用补偿式基础,计算上部结构及基础自重接近 。
某条形基础,宽2.5m,埋深2.0m,作用在基础顶竖向力FK=220kN/m,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径0.5m,桩长8.0m,水泥土试块fcu=1800kP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45kN,桩间土fak=70kPa,γ=18kN/m3,计算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接近 (β=0.9)。
某重力式挡土墙如图所示,墙面直立,墙背与水平面夹角为70°,墙背与墙后土体摩擦角为15°,墙后填土表面倾角为20°,填土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为20°,黏聚力为10kPa,填土与岩石间摩擦角为18°,岩石坡面倾角为75°,墙高为6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计算,该重力式挡墙单位墙段的主动土压力为kN。
如图4.3—21所示路堑岩石边坡坡顶BC水平,已测得滑面AC的倾角β=30°,滑面内摩擦角φ=18°,黏聚力c=10kPa,滑体岩石重度γ=22kN/m3。原设计开挖坡面BE的坡率为1:1,滑面出露点A距坡顶H=10m。为了增加公路路面宽度,将坡率改为1:0.5。试问,坡率改变后边坡沿滑面DC的抗滑安全系数K2与原设计沿滑面AC的抗滑安全系数K1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下列哪个选项?
有一岩石边坡,坡率1:1,坡高12m,存在一条夹泥的结构面,如图所示,已知单位长度滑动土体重量为740kN/m,结构面倾角35°。结构面内夹层c=25kPa,φ=18°,在夹层中存在静水头为8m的地下水。则该岩石边坡的抗滑稳定系数为。
某场地土层分布如图,已知总应力为自重应力,计算砾石层底面的有效应力接近哪个值?
某碎石土层中共进行6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后的动探击数分别为(14、11.2、12.4、10.1、9、12)该碎石土的密实度为 。
某桩基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其桩型、平面布置、剖面和地层分布如图所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有关计算数据见下表。已知作用于桩端平面处的平均有效附加压力为420kPa,沉降经验系数Ψ=1.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至第⑤层顶面,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桩基中心点处最终沉降量,其计算结果为()。(C0=0.09,C1=1.5,C2=6.6)
已知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宽度b=2.0m,相应于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时的基底压力最大值pkmax=250kPa,最小值pkmin=150kPa。试问:作用于基础底面上的轴向压力标准组合值Nk(kN)和力矩标准组合值Mk(kN.m)最接近下列( )项。
某岩溶地区铁路路基附近有溶洞,溶洞顶板岩层厚度为10m,安全系数为1.2,岩石内摩擦角为36°,第四纪土层厚度为4m,则路基距溶洞的安全距离宜为( )m。
某挡土墙如图2.5.2(a)所示,墙背直立、光滑,填土表面水平并有均布荷载q作用。已知填土为黏性土,其重度γ=18.5kN/m3,φ=30°,c=10kPa,已计算出墙顶面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σa1=-30kPa,墙底面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σa2=90kPa。试问: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Ea(kN/m)及其作用点距墙底的距离z(m)最接近下列()项。
同一场地上甲乙两座建筑物的结构自震周期分别为T甲=0.25s,T乙=0.60s,已知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若两座建筑的阻尼比都取0.05,问在抗震验算时,甲、乙两座建筑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α甲/α乙)最接近 。
大面积堆载试验时,在堆载中心点下用分层沉降仪测得的各土层顶面的最终沉降量和用孔隙水压力计测得的各土层中部加载时的起始孔隙水压力均见下表,根据实测数据可以反算各土层的平均模量,则第③层土的反算平均模量为()。
某建筑场地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形承压板,面积0.5m2,加载至375kPa时,承压板周围土体明显侧向挤出,实测数据见表5.3—3。根据该试验分析确定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是哪一选项?
某永久性建筑岩质边坡采用锚杆,已知作用于岩石锚杆的水平拉力Htk=1200kN,锚杆倾角α=15°,锚固体直径D=0.15m,地层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1200kPa。锚杆钢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为4.2m。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试问:该锚杆的锚固段长度la(m)最接近下列(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