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候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这位教师的学生说:“我们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结合德育原则,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上述材料中的问题。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校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是( )。
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型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
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学习?( )
率先提出活动课程主张的是(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七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______。
李亮去过小红家几次,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______。
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几只蝴蝶飞进教室,学生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们讨论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并将其写成一篇作文。听到陈老师布置的这一任务,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陈老师备感欣慰。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类似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因为杨老师觉得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却余兴未止,仍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应大力开展“阳光教育”运动,保证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为(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问题: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