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这种教育描述的是( )。
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属于( )。
教师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和( )。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小学五年级女生小慧,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慧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侮同学。当然,小慧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时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中小慧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运用哪些德育方法?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李老师在学生晓敏的评价表上这样写道“该生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异”。他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______。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学生实施哪种德育方法?( )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1)分析材料一,你认为“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2)叶圣陶怎样解释教师的主导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公布的(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教育目的。
当班主任接手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的认识片段: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再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再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想到了什么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问题]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的观点。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