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将教学过程分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的教育学家是( )。
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
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手段或方式。下列不属于教学方法的是( )。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道德认知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
某教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
阅读小学语文第二册《丑小鸭》,回答问题。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1)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教学思路。____
进行体态表达技能的训练基础是( )。
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心电图等检查资料,就能确诊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因,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 )个左右。
人不可以“一心二用”,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材料: 新学期,刘老师班里转来了一位新学生——小桐。小桐虽然是新来的,却让刘老师很是费心。小桐经常上课迟到,自习课上又不安心学习,多次跑出教室,科任教师和其他学生纷纷向刘老师反映,希望刘老师严肃批评他。 刘老师了解到小桐以前挨批评是“家常便饭”,似乎“习以为常”了,再严厉的指责对他好像都没什么作用。因此,刘老师没有正面批评、指责小桐,而是采取了“旁敲侧击”的方法去教育、影响、鼓励他。 一次,刘老师因其他公务上课迟到两分钟,走进教室,便主动向学生检讨,较详细而深刻地分析此事的严重性。刘老师感叹道,如果所有老师都迟到几分钟,那么要浪费全校同学多少时光啊!并向学生保证以后决不再出现类似现象,也请大家每天准时上下课。刘老师还和学生一起设置了班级守时表,和大家互相监督。同学们纷纷响应刘老师的建议,表示要说到做到。小桐受到这件事的影响,果然不再迟到或早退了。一天放学后,小桐来到刘老师办公室,主动承认了以前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准时到校。言传���教的效果在他身上体现了出来。 问题:
学校通过大会报告形式组织的课外活动属于( )。
材料:
刘老师是刚入职的初中数学老师,开学第一节课,她穿着鲜艳的新衣服早早来到教室,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装饰了一番。上课铃响了,刘老师开始上课,她跟学生说:“为了配合课本后面章节的学习,我们先暂时跳过前面两章,从第三章开始学习。现在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刘老师一说完,下面就有学生窃窃私语:“怎么从中间开始讲起呢?”在整个上课过程中,由于准备的内容较多,刘老师怕讲不完,所以她的语速非常快。在看到两个学生发呆的时候,她很生气地训斥他们。这两个学生表示她讲的内容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她回答道:“老师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刘老师也会提问,但是不等学生思考与回答,她自己就把答案告诉学生了。
离下课还有十分钟的时候,刘老师就讲完了所有的内容,她只能尴尬地站在讲台上直到下课。
问题:结合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相关理论,分析刘老师的教学行为。
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去玩。这种冲突矛盾是( )。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材料: 某班的57名中学生参与了一个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班超过一半的学生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的状况。不少学生表示压力太大,但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些压力。“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就是学不好”“成绩不好对不起家长”“我感到孤独、寂寞”“我总想和他在一起,但觉得这样不对”,这些学生的想法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学生焦虑,失意,矛盾等心理状况。 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