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候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这位教师的学生说:“我们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结合德育原则,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上述材料中的问题。
下列不属于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的是( )。
王老师经常鼓励胆小的同学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的发言行为加以表扬,使其克服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
在教育文献中,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属于( )。
科幻小说中的人物是( )的产物。
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中。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
有的孩子认识到拿人家的东西不对,也为此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窃行为。对这样的孩子应加强培养的是( )。
班集体舆论是指( )。
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其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教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
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小翔今年9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上课时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同学。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掌握的词汇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地说一个句子。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老师进来了,他也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还不时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有时候还会不断抽打自己的右脸部。(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怀疑小翔可能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2)该如何改善?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进行整合思考。这种反思属于( )。
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
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