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材料:
画月亮
师:看来,大家对月亮还挺熟悉的呢!那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生都举起了手)
师:现在啊,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想让你们把心中的月亮画出来,行吗?(生:行!)
师:在下笔之前,听听老师的建议,也许对你们画月亮有所帮助!在每张纸上画一个月亮, 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别忘了,要把月亮画得大大的!明白了吗?(4人一组,每组有10张24开的白纸)(生:明白了)
师:好,那么我们快来画月亮吧!(生动笔画)
说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能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橘黄色的,这是月中时候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师:还有谁画的月亮与众不同?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扁扁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
师:真好,我们好像看到了她画的月亮在对我们微笑呢!
排月亮
师: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同学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满月,他们画的月亮有的是细细的……
师:是啊,大家妙笔生花,画了这么多好看的月亮……
师:你们刚才画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月亮,老师看得真有点眼花缭乱,那我们能不能按月亮样子的变化顺序来给它们排排队呢?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看月亮
师:刚才,你们组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组的反驳也有理有据,那老师该相信谁呢?怎么办?大家出出主意吧!
生:做实验!
师:怎么做?是模拟实验还是……
生:实际看一看。
师:好,大家再讨论讨论:怎么看?晚上出来看月亮不害怕?怎样克服害怕黑暗的心理?看多长时间?能不能坚持到底?怎么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几个问题都落实了,下课)
问题: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说说这一课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谈谈你对教学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儿童不仅会考虑把东西拿走,还能考虑改变另一边的力臂来维持平衡。这表明该儿童处于( )。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天中午,初二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2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方法。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
( )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实录。(1)谈谈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2)试说明教师在教学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_____________
简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简述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或教师的提问,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复述,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这是课堂总结( )的体现。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简述人格的特征。_____
下列现象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