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
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有利于良好的品德的形成。
杨柳被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
“美国从1900年到1959年,由人力资本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由物质资本获得的利润只增长了3.5倍。”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
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中,教师准备了以下教学活动: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 )。
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
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 )的学制改革内容。
“勤能补拙”说的是( )相互促进的关系。
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
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三个阶段。
材料:
我是初二(1)班的班主任,临近升初三,有一些学生的行为和想法让我很担心。李成就是其中一个,他最近就在为是否继续上学、参加中考而犹豫不决。李成的家境还算不错,他的父亲靠做小生意赚了一些钱。但是李成的父亲崇尚社会生存法则,认为不需读太多书,多在社会上历练才是正确的。因此他对李成的学习不是很关心,甚至时常向李成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李成在小学时学习还不错,但是刚上初中时,由于不适应,学习遇到了麻烦,他开始觉得自己笨,并不愿意努力学习了。他认为既然能力不行,为什么还要努力呢?父亲看到他成绩下降后,就笃定了他不适合学习,时常说他笨,让他早点辍学来帮着家里打理生意。渐渐地,李成也开始动摇,想要辍学去工作。我问他,如果辍学了他会做什么。他说,他的父亲也没读完初中,但做生意很不错,所以他想跟着父亲做生意,或者买一辆汽车四处游玩。他认为别人所说的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糟糕的事情,其实都是谎言。学校无法帮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在学校学习只是浪费他的时间。
问题:
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教育现代化就是这学校设施的现代化。